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李艳华

吉林省公路管理局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做好资产管理是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是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也需要持续优化管理方式。因此,如何加强对资产管理的优化,提升管理效果是当前事业单位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旨在探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通过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更好的对管理方式进行优化。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财力也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和构成也日益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有必要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寻求有效的管理与优化策略。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

(一)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应当实现资产管理的规范化,但就现状来看,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这一过程中,针对资产进行使用和处理等环节中,涉及的管理规定以及流程等各方面还需要持续优化,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混乱。例如,在资产购置过程中,一些单位未经过充分论证和审批,使得购置的资产缺乏实用性。其次,一些单位在资产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使得资产过早损坏或报废。。资产使用效率低也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单位在购置资产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使用计划,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闲置浪费的情况。例如,一些单位购置了过多的资产,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其效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一些单位在使用资产时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导致资产被盗用或者滥用。最后,资产流失严重。资产流失严重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另一个大问题。例如,一些单位在购置资产时存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资产的购置成本虚高。此外,一些单位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私自转让、出租、出借等情况,导致资产流失。

(二)内部控制不严格

内部控制不严格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另一个问题。单位在管理工作中,审批需要更加严格、程序需要更加规范、手续要完整,这样才不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资产购置或者超出预算的资产购置现象发生。其次,岗位职责需要清晰化、部门之间沟通需要畅通化,才不会导致资产管理存在多头管理、重复管理、管理漏洞等问题。在事业单位资产使用过程中,如果存在使用不规范、维护不到位、保管不妥善等问题,导致资产的使用寿命缩短、折旧加速,甚至出现资产遗失或损坏的情况。

(三)外部监督缺失

外部监督缺失也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来规范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行为,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仍然存在外部监督缺失的情况。其次,人员素质不高也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资产管理的实际需要。例如,一些管理人员缺乏财务管理和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无法有效地进行资产管理和监督。最后,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消极,也容易导致资产管理出现失误和混乱。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建立资产管理档案,记录资产的详细信息和使用情况,方便查询和管理。其次,优化资产配置与使用。事业单位应加强资产配置与使用的优化,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资产的正常运转[2]。最后,要建立资产共享机制,实现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资产优化配置和共享使用,减少重复购置和浪费。此外,规范资产处置与报废。事业单位应规范资产处置与报废程序,确保资产处置和报废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对于需要处置或报废的资产,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评估和审批,严禁私自处置或报废。对于资产的处置和报废结果,要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强化资产监督与审计

首先,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单位内部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定期审计和检查,接受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确保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和责任事故进行追责和处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其次,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资产管理,在推进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构建更加完善且符合单位自身实际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要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加强与财务、预算等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和集成,通过信息资源的相互利用,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确保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增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首先,在培训中要融入有效的培训内容,并且对培训的方法进行创新,要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考核和评价,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管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激情和热情

[3]。其次,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一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对于在资产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还要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对于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违规行为或失误的员工进行惩处,强化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纪律性。最后,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

(四)强化管理考核评估

在进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考核评估时,首先需要关注单位的资产总量。了解资产总量的途径包括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和账面价值的统计。在提供具体的评估报告时,应详细阐述资产盘点的过程、时间、范围和账面价值计算方法,同时对单位各类资产的数量、种类、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其次,针对资产使用效率的评估,主要关注资产使用周期、闲置率和利用系数等方面。通过对比和分析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单位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最后,资产管理水平的评估主要关注制度规范、实施情况、监督检查等方面。具体来说,需要检查单位是否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如采购、验收、使用、保管和处置等环节的制度是否健全;其次,要评估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是否按照制度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和整改;最后,关注资产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和操作合规性。

结语

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利于发挥事业单位的各项职能、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优化并创新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指导方式,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为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红.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财富生活,2023(14):181-183.

[2]谭子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20):121-123.

[3]袁慧.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财会,2022(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