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态保护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西藏生态保护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益西卓玛

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林芝水文水资源分局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敏感区,也是世界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地区和亚洲多条重要江河的源头区。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质量与功能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供应、气候系统稳定和碳收支平衡,对于维护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前言:西藏生态保护措施及发展方向,要站在保障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高度,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抓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

一、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西藏地处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藏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及法规。首先,政府出台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法》,明确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原则和目标。这项法律为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其次,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保护细则,如《西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西藏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这些规定了各类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此外,政府还加强了环境监管,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通过不定期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政府还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政策,通过经济手段来激励和引导各方面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例如,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农牧民,政府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鼓励他们改变传统的农牧经营方式,采取更加环保的方式进行生产。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发展,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根本上改善西藏的环境质量。

在保护政策及法规的推动下,森林植被覆盖率逐年增长,湿地面积得到有效保护,濒危物种的数量得到稳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得到了提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更加深刻。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区域差异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地区的生态破坏问题仍然突出。其次,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仍然较大,如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等行为依然存在。此外,气候变化对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冰川融化和高原草地退化等问题。

二、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在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问题。首先,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人口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人口增长使得农田扩大,草地开垦增加,过度的放牧和农业开发破坏了大片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源减少,土地加剧退化。

其次,气候变化对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气候变暖导致了冰川融化、水源减少等问题,这些都对西藏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威胁。同时,气候变化还影响到了西藏的物种多样性,许多植物和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另外,产业结构调整也是西藏面临的挑战之一。过去,西藏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工业、旅游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使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之间产生了矛盾。一方面,新兴产业为西藏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但另一方面,过度的开发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损害。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

3.1 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是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促进公众参与和教育培训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生态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以共同努力保护西藏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建立保护区网络、引入保护性种植和繁育技术、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以及促进公众参与和教育培训,可以有效地保护西藏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确保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2 气候变化适应技术

西藏加强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以应对气候变化对草原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降水不均衡,草原植被生长受到限制,给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困难。为此,西藏推动草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草原的抗旱能力和养分循环,实现草原生态的持续发展。

加强了对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生态系统监测和预警工作。通过建立气象观测站、生态监测站等基础设施,及时收集和分析气候数据、生态变化情况同时,加强气候变化预警系统的建设,通过预警灾害、风险评估等手段,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

3.3 生态修复技术

由于近年来,西藏地区面临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许多地区的植被遭受了破坏。为了实现植被的恢复,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栽培地方特色的树木和草本植物,进行适当的抚育和管理,以加快植被的生长和恢复。此外,引入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物种,可以提高植被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率,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稳定。

其次,水体修复也是生态修复技术的重要方面。西藏地区有许多湖泊、河流和湿地,它们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然而,很多水体面临着水质下降和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为了实现水体的修复,我们可以利用生态湿地的建设和水下植物的引入来改善水质,加强河流和湖泊的自净能力。此外,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措施也是保护和修复水体的关键。

3.4 污染防治技术

首先,固体废弃物管理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污染防治措施。西藏作为一个旅游热点和自然保护区,面临着来自旅游业、居民生活和工业等方面的废弃物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藏实行了严格的废物分类和处理制度,鼓励回收利用和再利用。同时,还加强了垃圾收集、处理和填埋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废弃物管理的能力。

其次,水污染防治技术也是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西藏地处高原地区,水资源十分宝贵且脆弱。为了保护水环境,西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污染监测和治理等。此外,西藏还加强了水体保护区的建设,限制工业废水的排放,保护水源地的纯净度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再次,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也是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

四、西藏生态保护行动对策

加强环保科技研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大力发展环保科技,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提供坚实科技支撑。要深入开展生态调查,特别是对藏北高原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考察,进一步摸清西藏生态环境的家底,为做好各方面工作提供基础材料加强对沙漠化及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提出对策;研发经济实用的小型风能、太阳能利用装置,使之走进广大农牧民家庭;推进藏医药科学研究,加强藏药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常态化运行机制。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生态保护政策宣传教育,弘扬爱护生态环境的优良传统,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明确属地管理责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完善转移支付政策,探索横向补偿机制,持续提升生态功能;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制、激励机制、问责制度

积极扩大交流与合作。要进一步完善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生态检察司法保护跨省际区划协作等机制,凝聚青藏高原生态环保合力;依托对口援藏平台,加强与援助省(市)和周边省份交流合作,强化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西藏。

参考文献

[1] 杜志勇.西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4.

[2] 赵振明.探讨青西藏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措施[J].信息周刊,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