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管理分析

张芳 白新芝

山东合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邮编:252300

摘要:几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关注环境质量问题,近年来党和政府对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从资金到政策都进行了一定的倾斜,这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管理

引言

近年来,为解决环境问题,贯彻落实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号召,我国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并取得了诸多显著的成果。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反映生态环境质量、锁定污染源头与划定污染范围、指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方向等作用,环境监测水平对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然而,现有环境监测体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如何正视环境监测重要程度、推动环境监测体系创新优化,是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1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自然界长期发展过程中,生物与环境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关系,生物的变化是特定区域环境变化的组成部分。此时,生态学中种群、个体、群落等生态系统组织层次中生物变化就成为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立足生态系统层次,利用各种技术测定、分析生态系统各组织层次对自然作用的反应、人为作用的反馈效应,可以辅助判断自然或人为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集中环境监测数据,可以研究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奠定生态环境问题预测预报基础,为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法律规范与决策制定提供支持。进而探索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及途径,真正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2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管理分析

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效率、水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监测站无人值守目标,环境监测机构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具体从完善仪器设备种类、建立长效维护保养机制、智能化改造三方面着手。第一,完善仪器设备种类。环境监测机构实地调查管辖范围内各处自动监测站的使用情况,将不堪使用的仪器设备强制报废,统计剩余仪器设备的台数、品种。第二,建立长效维护保养机制。为避免仪器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缩短使用寿命、频繁出现故障问题,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长效维护保养机制,明确各种类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质量判断标准、流程步骤与周期频次,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潜在故障,始终维持良好运行工况。第三,智能化改造。在自动监测站中配置一批具备完善功能、较高智能化程度的仪器设备,并将自动监测站本地操作系统接入到环境监测管理平台当中。如此,自动监测站将在无人工干预条件下完成较为复杂的操作任务,如根据上一阶段环境监测结果来修改下一阶段监测计划。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判断,预测生态环境污染趋势等复杂任务,则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远程提交给平台处理。

2.2优化监测技术

进行基础建设最主要的就是资金的支持力度和技术人才的加入。除此之外,相关的管理部门一定要制定出严格的规范,一定要做到权责分明,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管理和实现每个工作人员的价值。现在处在一个网络高度发达的阶段,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实现对污染数据的及时监控,就能在最大程度提升水污染监测的精确度,同时也会提升监测的效率。必须要做好水污染监测数据的收集工作,对监测点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不断做到试样采集的多样化,对样品进行序号的标记,进行有效的保存,为以后的实验提供参考。

2.3强化预警防范体系

想要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质量,就必须要尽快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从而让环境监测在突发污染事件当中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在今后的发展中,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必须要统筹规划、协同发展,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互联共享,按照统一标准登记和发布环境监测的信息和结果,并严格遵守环境监测的有关制度要求,不断提升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引入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环境监测参数进行登记上传。在此基础上,上一级环境监测部门需对本辖区内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统筹,在发现某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时,第一时间进行预警,要求周边区域的环境保护部门联动合作,将突发污染事件导致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

2.4提供监测质量保证

为保障环境监测成果质量,为后续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助力,环境监测机构必须树立“质量为先”的正确观念,做好数据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既可以为监测质量提供保证,也可以为后续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数据管理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由大数据平台替代人工开展监测数据采集、分类整理、统计计算等工作,避免监测人员因在数据录入环节出现错录、漏录、重复录入问题而影响到监测成果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大对监测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以新型仪器设备操作方法、信息化系统操作流程、新兴监测技术理论知识等作为培训内容,为环境监测机构建立起一支复合型监测团队。

2.5分析环境监测水质

利用监测技术对水体成分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水资源的水质情况,一般情况下浮在水面上或者是已经沉在水里的物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水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就有必要对水质进行分析,当然这也是可以解决水污染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进行水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每一个细节工作,不管是水域里的金属含量还是成分都要重视起来,然后进行科学有效的水污染治理。就拿生物化学法来说,它是进行水域净化最有效的方式,在污水处理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通常用来检测不在生物化学范围里的成分的时候就会用到流动注射法;原子吸收法就是通过火焰原子吸收的原理将流域里的重金属排除掉。还有一定要加强对环境水质的分析和保护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对水体里的重金属进行监测,分析其主要的组成成分,将每一种金属离子的含量确定出来。将其污染成分分析出以后就可以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水体污染治理的效果。

2.6提升定性和定量分析下的环境保护预测质量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目前已经比较成熟,除了能够协助处理突发污染事件之外,其还能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一定的预测作用,在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和评价计算方式的基础上,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前五年的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对后续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预测和判断,比较常见的环境保护质量指标主要包括生态系统质量、化学质量和物理质量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判断和分析,即可明确环境监测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借助建模计算等手段,工作人员就能确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环境情况的走向。

结语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进行环境监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提供保障。水是我们人类发展的进步的主要资源,而且也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它的保护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出更加完善的环境监测技术,来保护每一个地区的水域水质,达到我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当然,我们目前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挫折,但是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一定会将这些问题进行妥善的优化和解决,来保证我们生存环境处于一个持续良好稳定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李娜.环境监测中如何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6):92-93.

[2]钱明梅.环境监测中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8):46-47.

[3]李红艳.环境监测中提高水污染监测质量的途径[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