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联合用于尿毒症血透患者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联合用于尿毒症血透患者的价值分析

唐英,王玉林,徐蕾

(江阴南闸医院 血透室,江苏 江阴,214405)

摘要】目的:研究尿毒症血透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2021年01月~2022年12月,选择我科接诊的68例尿毒症血透患者。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SAS量表)、营养状态(abPG-SGA量表)。结果:①治疗后,两组S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营养状态较治疗前好转(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症血透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营养状态,值得推广。

关键字尿毒症血透心理护理饮食指导

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均以尿毒症为主,患者因肾过滤功能下降导致毒素堆积从而引发代谢紊乱及多器官功能受损。血液透析(简称血透)作为肾脏替代的主要疗法,是改善患者尿毒症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周期的重要措施。血透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人工滤膜将血液中的毒素去除之后再将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期甚至终身的血透治疗,在此过程中可出现低血压、出血、管道堵塞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尿毒症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厌食等常见症状可进一步影响食欲、加重机体营养缺失,最终导致病情恶化[1]。因此,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对于尿毒症血透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21年01月~2022年12月,选择我科接诊的尿毒症血透患者,共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53~78岁(64.71±4.58岁),病程0.5~3年(1.52±0.41年)。原发病:高血压肾病29例、糖尿病肾病1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纳入标准:长期持续接受血透治疗超过3个月;精神及意识状态正常,沟通顺利;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依从性佳。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严重障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合并精神性或神经性疾病。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各34例。基本信息见表1,组间无明显差异,具可比性。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组别n

性别(n

年龄(岁)

病程(年)

原发病n

对照组34

17/17

64.82±4.61

1.55±0.43

高血压肾病13

糖尿病肾病10

慢性肾小球肾炎11

研究34

20/14

64.60±4.62

1.49±0.45

高血压肾病16

糖尿病肾病9

慢性肾小球肾炎9

t/Z

0.534

0.197

0.562

0.728

P

0.465

0.845

0.576

0.467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为患者介绍血透室周围环境,介绍责任护士。讲解原发病病因以及控制原发病的重要性,介绍坚持血透治疗对于目前病情的必要性。每次血透前后记录患者体质量,在血透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告知患者注意保护血透各血管通路,注意补充营养。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1)心理护理:在接诊时与患者积极交流,建立与患者间的友好关系。了解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及血透治疗存在的顾虑及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有针对性地为患者答疑解惑,消除其顾虑的同时减轻不良心理表现。护理人员应善于倾听,有助于患者吐露心声,同时认可患者各方面的表达,以委婉的方式纠正其中错误的认知。以多种方式相结合提升患者对于尿毒症的认识,例如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健康讲座、播放多媒体、微信推送健康知识等。通过纠正患者的认识误区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以远期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疾病进展的延缓来鼓励患者,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悲观心理。积极调动家属及社会的力量,鼓励、支持患者,多方位地为患者坚持血透治疗提供正向效应。2)饮食指导: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食谱。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调整健康饮食结构,原则上以少食多餐为主,限制高蛋白、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限制豆制品及高钾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食物,及早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等水溶性维生素。血液透析规律的患者,根据病情、血透疗程及周期可适当摄入优质蛋白,尽可能避免植物蛋白。按照1.21.5g/kg·d)的标准严格控制每日蛋白摄入,可选择牛奶、瘦肉、鸡蛋、鱼类等。科学地、系统地为患者讲解饮食对于尿毒症患者的重要性,逐步建立患者自我饮食管理意识及行为。

1.3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营养状态。1心理状态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1~4分,总分越高即焦虑表现越严重。(2)营养状态评价:采用改良版患者自评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abPG-SGA)进行评价。该量表从体重、饮食、胃肠道症状等7个维度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总分7~35分,分值越高即营养状况越差

[2]。根据评分范围分为营养正常(7~10分)、轻中度营养不良(11~20分)、重度营养不良(21~35分)。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通过t检验、X2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分析。显著性差异α=0.05,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心理状态评价

见表2:治疗前,两组SAS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2两组心理状态SAS量表评分比较(分(n)

组别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对照组34

56.31±5.77

45.27±4.75

8.613

0.000

研究34

56.35±5.81

31.08±3.46

21.790

0.000

t

0.029

14.080

——

——

P

0.977

0.000

——

——

2.2营养状态评价

见表3:治疗前,两组营养状态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营养状态较治疗前好转(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3 两组营养状态abPG-SGA量表评分比较n%

组别n

干预

营养正常

轻中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

Z

P

对照组34

9

13

12

2.129

0.033

17

11

6

研究34

8

15

11

2.835

0.005

20

9

5

Z/P

0.020/0.984

——

——

0.689/0.491

——

——

  1. 讨论

血透是尿毒症患者排除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重要肾脏替代疗法。在长期的血透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可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中,研究组心理护理干预后SAS量表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因此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尿毒症患者食欲下降、饮食较少,另外在血透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丢失部分营养元素,因此蛋白能量营养不良症在血透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23~76%),还会出现低钙血症、贫血、氨基酸代谢紊乱等[3]。本研究中,研究组通过积极的营养支持,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并制定个性化食谱,显著提升了患者干预后的营养状态。

综上所述,尿毒症血透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营养状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颜洪秀, 王翠, 俞媛媛. 营养指导护理对尿毒症血透患者的影响[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2, 37(8):115-118.

[2]路芳, 任玉琴. 营养干预对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J]. 黑龙江中医药, 2021, 50(2):50-51.

[3]刘思含. 流程管理对血透室护理质量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1, 38(6):68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