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防范措施在减少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护理防范措施在减少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中的应用分析

蒋静

南京鼓楼医院分院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防范对策在减少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本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内,门诊进行狂犬疫苗接种患者4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防范对策,比较两组各项结果。结果:两组阳转率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依从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狂犬疫苗接种阶段实施护理防范对策,可降低不良反应。

【关键词】护理防范对策;狂犬疫苗;不良反应;效果分析

狂犬病是目前一种因狂犬病毒的干扰,造成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后引发的传染病症,一旦感染则无有效治疗形式,死亡率100.00%[1]。当前对狂犬病患者多通过狂犬疫苗的接种来预防,因接种技术,疫苗接种患者体质因素影响,接种疫苗后具有局部甚至不良反应,影响全程疫苗接种的顺利性。本文将通过对2021年1月—2023年1月内,门诊进行狂犬疫苗接种患者46例分析,评定护理防范对策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门诊进行狂犬疫苗的接种者有4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两组分配。研究组23例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4:9;对照组23例中,男性和女性数量13:10。两组基本信息评定,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基础处理。

研究组护理防范对策:①建立疫苗接种登记体制,接种前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后,将疫苗完全摇匀,同时在上臂外侧三角肌完成接种,对于婴幼儿可选择大腿前的外侧位置完成疫苗接种,在接种阶段需要主动和接种人员交流,帮助分散注意力,改善患者存在的担忧以及焦虑状态,在穿刺时保证娴熟准确,注射的速度保持均衡。②接种后面前压迫止血120秒,留观半小时,防止瘙痒局部引起继发性感染。叮嘱患者保持充分休息,饮水量增加后,防止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禁食海鲜类等刺激食物。

1.3 观察指标

全程疫苗接种完成后的10—35日,测定患者的血清抗体滴度,记录血清抗体阳转占比。

分析患者的接种依从性,从而在规定的接种日1日内完成疫苗接种证实依从性显著,如>1日或放弃接种则判定为依从性差。

记录患者接种不良反应的情况,其中轻度状态为局部反应涉及区域最大直径在2.5厘米以下,轻度局部瘙痒明显,体温37.1—37.5℃;中度为局部反应累及区域最大直径在2.6—5.0厘米之间,体温37.6—38.5℃;重度则是局部累及范围直径在5.1厘米以上,局部淋巴结肿胀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46例患者资料经SPSS18.0软件处理,其中对符合常态分布的计量结果,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的应用,以百分比的形式表达,完成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性存在。

2 结果

2.1 抗体阳性率分析

通过对抗体阳转率进行分析,其中两组的阳转率均达到90.0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抗体阳转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阳转率

研究组

23

22(95.65)

对照组

23

21(91.30)

X2

0.357

P

0.550

2.2 依从率评定

对两组依从率进行分析,研究组总依从率较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形成鲜明意义(P<0.05),见表2。

2:两组依从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依从率

研究组

23

22(95.65)

对照组

23

17(73.91)

X2

4.213

P

0.040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通过表3证实: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轻度

中度

重度

总发生率

研究组(n=23)

0(0.00)

0(0.00)

0(0.00)

0(0.00)

对照组(n=23)

2(8.70)

1(4.35)

1(4.35)

4(17.39)

X2

4.381

P

0.036

3 讨论

当前,临床对狂犬疾病无有效且治愈性的形式,多通过规范的接种狂犬疫苗对狂犬病毒控制,同时预防狂犬病的发生。既往结果认为,在被狂犬类型的动物所损伤后,疫苗注射的时间直接对免疫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受伤后及早接种狂犬疫苗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2]

因狂犬疫苗接种是一种异物性的介入流程,和接种技术,人体化的差异以及疫苗生物学特征等多种要素的影响,在患者接种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会发生相对应的免疫保护应答状态,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同时也有部分患者会对疫苗中的成分,防腐剂类型,抗原等多种物质产生异常反应,导致皮肤不良状态的形成。同时在接种阶段不良反应会对接种效果产生影响,安全性和患者的依从性均有所影响。所以在狂犬疫苗接种的全程阶段,应积极开展护理内容预防或者对不良反应处理,有助于提升疫苗接种的安全性行为以及有效行为。在疫苗接种之前,参加疫苗接种护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接种以及护理培训,熟练了解接种技术以及不良反应来预防不良反应监护状态,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危害性

[3]

在进行疫苗接种后,严密接种反应监护,有效开展护患沟通,心理护理以及局部或者全身不良反应的对症处理,可提升患者的接种依从性和临床配合能力,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更好的预防或者减少疫苗中的不良反应。经本文结果证实:研究组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和对照组相比,不具有明显差异,但是研究组的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较比对照组更优。

综合上述结论,接种狂犬疫苗阶段完成护理干预模式,可提升疫苗接种依从性,保障疫苗接种全程和足量,推广意义可行。

参考文献:

[1] 贾林.猫、鼠致伤患者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观察及护理[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30(12):130-132.

[2] 王琼珍.小儿接种狂犬病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干预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21(35):207.

[3] 修光迪,王文青.护理防范措施在减少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