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研究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对外合作项目部, 天津 300280

摘要:人力资源在一个单位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要确保一个组织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企业需要转变观念,将员工置于核心位置,采用科学而有效的激励方式,以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这有助于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实现个人价值,并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保持一致。这种人才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促进团队协作,从而推动单位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员工;积极性

0 引言

人才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企业的顺利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重点探讨员工积极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了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考核体系存在缺陷、激励手段过于形式化等。在文章的结尾,将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旨在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国有企业简介

(1)国有企业是由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代表国家拥有并经营的企业,其实质上属于全民所有制,代表了全体人民对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和国家权力的共同行使。不同于民营企业,国企的使命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润,还包括执行国家的经济政策,在特定产业中发挥调控作用。国有企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运而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复苏与重建,以及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施国企经营体制改革,明确了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因素,也是政府财政政策的执行工具,在公共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企业根据国家投资比重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完全由国家出资,以公益为主,不以盈利为目标,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第二类主要由国家出资,受公司法规范,旨在公众利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第三类由国家控制,与民间合资经营,同样受公司法约束,通过盈利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国有企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和政治基础,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和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国家经济支柱和稳定因素的作用。然而,在中国,国有企业内部仍存在着传统的“行政化”管理体制,这限制了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一些企业仍然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导致人事管理脱离了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不利于高效开发和利用人才。“一刀切”的思维观念根深蒂固,改革人事制度面临着重重困难,需要突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克服各种挑战,以适应新时期国有企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1.2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成因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开始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并逐步改进了人事管理工作,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薪酬激励等方面。如今,国有企业已经认识到人才对公司发展的关键作用,将其视为与公司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在这一基础上,一些国有企业逐渐引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并开始初步接受这一理念。在国有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如何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如何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然而,要使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2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得不到保障

从人力角度看,人力过剩会导致员工冗余、责任不明确、工作松懈和资源浪费。相反,如果人手不足,会造成工作压力大、劳动力过度消耗,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和员工积极性,因此,合理管理劳动力至关重要。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人才招聘、员工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表现。因此,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确保企业既有足够数量又有高质量劳动力的关键。如果人力资源管理不得当,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2.2 企业内部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存在浪费问题

国有企业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这对于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无法实现企业管理和战略的有效融合

在新时代,国有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市场需求来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这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相契合,以确保企业能够获取并留住所需的人才,并使他们在组织中充分发挥潜力。

3 新常态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策

3.1 新常态下进一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我国国有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激发员工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应该从思想层面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采取符合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的方法和经验,制定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管理层需要全面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规划、招聘、培训、薪酬管理等,并将其系统化地调查和调整,以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系。同时,中高层管理人员需要关注理论学习,及时更新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符合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规划需求。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和工作需求,确保各个工作岗位和技术领域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推动工作的有效实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在激发员工积极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和提升。这将有助于国有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更好的业绩,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2 完善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的考核制度,创建全新管理理念

在新经济常态下,传统的行政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这种传统模式缺乏适应性,也存在对员工绩效评估的主观性问题,导致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足,甚至出现了消极工作现象。

国有企业在努力激发员工积极性的过程中,应该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如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特别需要关注绩效考核制度的持续改进。应该减少主观评价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负面影响,更多地采用客观指标来评估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绩效。传统的德、能、勤、绩、廉等五大绩效考核指标,可以保留德和廉作为通用考核标准,而能、勤、绩这三个指标则需要因工作岗位和职位的不同而量身制定,以更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能力水平。这种定性和定量指标的综合考核方法,有助于客观地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并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这也将有助于国有企业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以及提升员工整体素质,需要采取上述措施来不断改进人力资源管理质量。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建立一个良性循环,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宁.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J].现代企业,2022(12):7-9.

[2]张雅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激发员工积极性[J].现代企业,2022(08):38-40.

[3]骆小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分析[J].营销界,2022(03):64-66.

[4]江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福利的激励策略探讨[J].商讯,2021(12):177-178.

[5]马斌斌.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0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