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针对妊娠剧吐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中医针灸针对妊娠剧吐的研究

杨 静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针对妊娠剧吐的帮助作用及价值。方法: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临床接待的产妇做筛选比对分析,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者共120例邀请参研,利用抽签法将其均分两组,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方案,研究组接受中医针灸,对比两组产妇的症状改善情况及BMI指数。结果:研究组产妇的症状改善情况更良好,BMI指数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的数据比对结果提示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妊娠剧吐具有出色的作用,建议临床参考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妊娠剧吐

部分产妇在妊娠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早孕反应,包括疲惫乏力、头晕目眩、食欲不振等,妊娠剧吐就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症状表现强烈者还会因此影响进食,致使机体水电解质与营养失衡,影响分娩结局,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健康安全[1-2]。临床在治疗妊娠剧吐时通常会应用西医药物滴注的方式,但部分研究认为此种方式对产妇血管的刺激性较大,不适用于所有产妇[3]。本研究就此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妊娠剧吐的作用与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将正式开展时间定在2022年1月,并结束于2023年1月,对此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做筛选比对分析,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者共120例邀请参研,通过随机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研究两组。对照组60例,时序年龄的平均值为(26.23±2.55)岁,平均孕周(9.27±1.86)周;研究组60例,时序年龄的平均值为(26.83±2.72)岁,平均孕周(9.64±1.52)周。在反复比对过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后,能够确认不存在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备临床参考价值。研究全程严格遵循人道主义精神与《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研讨,认为研究具备可实施性与实施意义,予以审批通过,全部共12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传统西医治疗方式。先将5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与100mg维生素B6混合为患者做滴注,补充所需营养;再将相同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与15ml浓度为10%的氯化钾注射液混合给予滴注,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若产妇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则可额外添加2ml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并依据产妇的脱水情况适度调整补液量。治疗7天一个疗程。

研究组产妇接受中医针灸治疗方式。选用一次性针灸用针,直径不宜过大,规格在宽0.3mm、长25mm为最佳,指导产妇患者缓慢平卧于床上,放慢呼吸节奏,直至肌肉放松、情绪平稳,随后对其相应穴位的局部皮肤进行消毒。针灸取足三里、内关与中脘三穴,刺穴后需留针15分钟。此外,还需依据产妇患者的其他症状表现做辩证加减,若其脾气胃阳匮乏,加刺公孙穴;若其肝气郁结则刺膻中穴与太冲穴;若产妇患者气血瘀阻、积有湿寒之气,则改刺丰隆穴与阴陵泉穴。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症状改善的评估比对应用到妊娠呕吐量表(PUQE),分别在治疗前后为两组做测评,评分与症状改善程度呈反比;在治疗前后为两组产妇测量身体数据并评估比对BMI指数,数值与身体恢复情况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全部数据的分析、处理均经由SPSS28.0计算所得,计数、计量资料分别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若p<0.05则提示其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症状改善情况

研究组产妇在治疗后妊娠剧吐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的比对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症状改善情况±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60

11.55±2.17

6.28±1.77

对照组

60

12.07±2.16

8.16±2.20

t值

1.3155

5.1573

p值

0.1909

0.0000

2.2 对比两组产妇BMI指数变化情况

研究组产妇的BMI指数在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更高,与对照组的比对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BMI指数变化情况±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60

21.76±2.24

24.06±3.19

对照组

60

22.04±2.13

22.39±2.11

t值

0.7017

3.3822

p值

0.4843

0.0010

3 讨论

妊娠剧吐指的是部分产妇在受孕后会发作的一种早孕表现,受产妇体质、饮食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发作程度各不相同,严重者会干扰妊娠与分娩,给母婴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威胁[4]。西医认为,妊娠剧吐会使得产妇机体内维生素大量流失、水电解质失衡,故在治疗时应当以补充维生素与氯化钾为主,但在中医理论中妊娠剧吐则属“恶阻”的一种,通常是由于产妇在妊娠期气血运行迟缓,且气血不断向下行至小腹用以蕴养胎儿,使得阴血之气大量积聚并向上反逆,脾、胃、肝三处脏腑阴阳失和,发为“呕吐”之症,故中医认为,治疗妊娠剧吐应当以调理脾胃阴阳、疏肝理气为主[5]。因此,本研究应用了中医针灸治疗方案,依据经络穴位理论首先取足三里、内关与中脘三穴,足三里能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内关可理气安神,中脘则健脾和胃,三者相结合能降逆止呕、养胃健脾,改善妊娠剧吐的症状。据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更良好,BMI指数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的数据比对结果提示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研究有意义,中医针灸在治疗妊娠剧吐方面具有出色效果,临床值得投入应用并做推广。

参考文献:

[1]来玉芹,郭钦源,薛丹,牛聪,韦秀玉,蒋娟,谢群和,覃彩芳,黄文凤.针刺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3,44(02):70-72.

[2]汪婷婷,柯雪爱.温和灸联合基础补液治疗妊娠剧吐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1,53(01):124-128.

[3]刘俐,王宇,李晶明,吴效科.妊娠呕吐和剧吐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02):265-270.

[4]余文婷,吴飞华,蔡方敏.中医适宜技术在妊娠剧吐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2,31(22):56-59.

[5]丁娜.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妊娠剧吐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10):1671-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