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区块链技术在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的应用研究

陈可夫

好利来(中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093

摘要:近几年,在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下,风险投资行业在潜力项目、募集资金方面面临瓶颈,传统借助互联网概念兴起的互联网项目也明显缩减,而如今兴起的投资项目又因为投资泡沫积累而无法控制风险。所以,风险投资投后管理逐步发展为此行业的主旋律。本文以实际案例分析区块链技术在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的应用,以期提升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的应用质量及效果,并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投后管理;风险投资

引言:风险投资是现阶段投资市场中相对热门的投资类型,在风险投资募集资金、评估项目、协议谈判以及项目投资期间,许多风险投资单位对于募集资金、项目评估比较重视,期望借助创新概念的募集资金方式与独到的项目选择理念,以此来获取资本市场青睐。但是,近几年风险投资市场都受到了互联网金融泡沫的影响,部分中小型企业也意识到要良性运行投资项目,加强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的重要性。所以,为了提升项目投资效益,探究区块链技术在风险投资投后管理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一、区块链技术在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的应用

(一)基于去中心化的投后管理交易支付模式

传统投后管理的交易支付业务模式存在诸多局限性,需要在账目核对、支付交易以及结算等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不仅成本高且效率低下。由此可见,以中心化为主的支付模式对于风险投资的金融企业而言,需要消耗较长的清算过程,而金融企业对于这类资金流动率较为敏感,所以,此模式会在成本交易、支付效率、交易监管方面存在诸多局限性。究其根本在于中间机构太多,且支付系统过于复杂,还存在去中心化特征,在跨机构支付的条件下使得资金流滞后,各项数据无法实现数据透明、溯源以及共享。另外,现有技术机制很容易被篡改,还需要过大的资金成本。而区块链技术能够将支付效率大幅度提升,还可以为风险投资交易支付提供全新的路径[[1]]

(二)基于分布记账的审计监督模式

传统投后管理审计监督模式存在局限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投后管理审计监督存在一定的客观性、独立性问题,使得被投企业的核心管理者对于个人利益比较重视,极易粉饰财务信息,还无法客观地反映企业负债、资产、成本以及利润等相关信息,导致投资者无法科学地做出决策与判断。同时,审计的独立性还会受到各类关系与经济效益的影响。风险投资企业需要派出被投企业管理者、投资项目负责人、审计人员针对风险投资达成共识,尽可能不对项目投资收益产生影响,还能充分地体现出财务数据的相关内容。而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促使风险投资企业实时对接被审计企业的财务系统,还能对被审计企业的财务入账以及交易进行监控与认证,在运营过程中完成实时监控,创建覆盖面较广的分布式账簿。不管是审计的时效性、真实性还是基于审计成本视角而言,都能够为二者带来诸多便利,促使二者切实履行审计职能,对于风险机构进行维护和完善,还能最大限度保障被投企业的合法利益[[2]]

(三)依托智能合约的协议履行模式

协议履行是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传统投后管理的协议履行模式相对滞后,在应用时存在诸多局限性。加之风险投资自身的风险性较高,在投后管理过程中会经常出现无法切实履行的风险。在此情况下,被投企业会由于多重原因导致破产清算,先前签订的保障协议也无法充分发挥其效能。同时,传统投资协议履行不但由当事人的主观意愿所决定,还会受到协议签订后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所以,不确定性较强。传统协议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仅仅是法律凭证,最后依旧需要根据协议内容获取实际利益,而协议双方无法自由掌控。所以,灵活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构建和执行智能合约。如在投资过程中任何一方都可以进行智能合约签署,签署流程比较私密,且签名后的智能合约会依照承诺内容直接传输到区块链网络内。同时,合约能够借助P2P网络扩散,即使在区块链中存储,而后可以自动执行区块链构建的智能合约,定期检查协议状态,有利于快速实施协议履行,整个过程全程透明且不可随意更改,有利于充分保障风险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3]]

二、区块链技术在风险投资投后管理案例分析

以某市国有风险投资企业为例,此企业在传感器设计、芯片制造等投资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且逐步形成自身的产业链优势。但是,从当下公司运营的情况并不太理想,根本原因是各项业务的持续拓展,新型的金融服务功能在不断升级,对于企业智能卡信息嵌入的标准越来越高,原有技术无法达到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使得产业不断融资,业务量在逐年下降,市场估值增长有限,从而使得企业无法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纵观当前企业智能卡项目投资情况,其面临着大多数风险投资企业在投资期间都会面临的困境。所以,企业可借助区块链技术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突破和创新:第一,企业控制力。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借助基于分布记账的审计监督模式加强管理,实时接入区块链技术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将企业运行数据实时交互,但这只是依照协议获取每月库存、销售、财务数据等。第二,拓宽融资渠道。根据此案例当时不具备资产数字化的操作模式和方法,无法有序开展资产数字化管理,使得企业推行应收账款视为金融工具的理念存在诸多局限。利用区块链技术,能把企业全部资产实现数字化,还能实时追踪应收账款票据,提升资本流动质量及速率。第三,助力企业提升综合能力。在投后管理领域中,区块链技术还有实现增值服务的功能,能促进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增设“管理警戒线”,使得区块链共享系统更加完善,将控制范围内所有产业链的信息数据打通,还能为被投企业提供所需的数据共享服务,为企业提供相关建议,有利于促进企业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区块链技术在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的应用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区块链技术和企业风险投资投后管理存在相应的耦合性。区块链技术不仅能满足投后的管理需求。当前困扰投后管理的关键问题是成本、效率问题,投资方比较重视节约成本、加强管控及提升效率,而被投资方重视的则是开放财务数据,还能被相应的方式实施监管,但不可对自己的运营产生影响。而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此问题,赋予投后管理更多信息化功能,提升风险投资投后管理效果,还可促使企业金融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金,雷凌.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投后管理机制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3(06):122-125.

[2]杨融.区块链技术赋能国有私募投后高质量管理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1(14):17-22.

[3]赵彦欣. 区块链技术在企业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的应用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11):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