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与渠化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与渠化设计分析

张永海

身份证号:412723199701125511

摘要:我国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居高不下城市不断地发展但城市交通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若能加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则对解决城市道路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渠化设计

引言

近年来,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道路数量也随之增加。相关的基础设施虽有一定发展但仍然难以满足现有的交通通行量。针对人车行驶无序,潮汐车流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的现象,道路管制部门要进行城市交通的平面交叉口组织和渠化设计,提高通行率便利居民生活。

1城市平面行能力分析

1.1形式划分

基于《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可以了解到,我国城市道路可细分为四类,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照两两相交的方式,共存在10种组合,如主-主交叉口、快-快交叉口等。按照道路相交的几何形状、交汇道路的条数、相交道路间的空间形态、交通流的调节程度、交叉口控制方式,同样可划分不同的城市道路交叉口形式。本文研究将城市道路间的交叉或连接方式视作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形式,形式划分以处理冲突的措施特性为依据,由此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划分为立体交叉口、信号灯控制平交交叉口、无信号灯控制平交交叉口、平面环形交叉口,研究主要围绕平面交叉形式的平面交叉口展开。

1.2 通行能力分析

围绕无信号灯控制平交交叉口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二路停牌控制平交交叉口、全停牌控制平交交叉口、无控制平交交叉口。以二路停牌控制平交交叉口为例,其具备几何构造较利于主路运行、主路优先的特性明显、属于间断流设施等特性,需按照路段计算主路通过能力,主路的流量制约次路通过能力,可采用临界间隙法进行具体计算;信号灯控制平交交叉口存在三种控制类型,包括全感应式信号控制、半感应式信号控制、预定周期式信号控制,三者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较为明显,交通构成与设施的几何构造直接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平面环形交叉口具备绕行、环路半径限制行驶车速度、交通量和运行规则遵守程度直接影响运行状态、适合于多路交叉、不利于混合交通、属于连续流设施等特征,可采用基于环道优先法则的DOE公式分析其通行能力。

1.3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综合渠化设计需遵循一定原则,包括冲突点分离原则、交通连续原则、交通分离原则、置右减速原则。冲突点分离原则指的是基于交通渠化的路口冲突范围缩写,需采用导流带、导向线等方式隔离不同的交通流,最大程度降低冲突点的个数;交通连续原则指的是设计需保证道路空间上不产生间断;交通分离原则指的是空间分离不同种类、不同流向的交通流,这一分离需利用渠化设施、标线、交通标志;置右减速原则指的是分配车道需按照从左至右依次减速方式,以此保证车道分配能够严格遵循交通流层流动态规律,降低冲突发生概率。

2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与渠化设计

2.1明确路权

交通冲突点数量在平面交叉口处较大,在不同交通冲突点组成的区域中,各个方向的交通流在通过平面交叉口的时候,都可能需要经过该区域。在通过这些冲突区域时,为了保证车辆能够安全行驶,在交叉口处的交通冲突点的路权应该加以明确,正确合理的优先通行次序应该分配好,为解决冲突交通流做准备,从而确保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能够安全行驶。

2.2控制冲突点

交通冲突点的数量在平面交叉口中越多,也就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这时就要减少冲突点的数量,可以对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或把交叉口交通控制方式设置得更加合理。若冲突点的位置是固定的,则要尽量把交通冲突点所在的区域限定得尽可能小。

 2.3设置左转待转区

设置左转待转区之后,直行车辆中的转弯车辆在转弯时,可以更加顺畅地行驶出来,车辆在直行时的等候时间便可大大减少,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便可大大增加。转弯车辆准备转弯时,可以提前驶入左转待转区,在转弯待转区内停止,等待转弯机会,获得更好的观察视线,避免强行转弯从而引起交通事故,同时也能减少左转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提高通行效率。

2.4合理设置标志标线

标志标线用来对驶入交叉口的车辆进行指示,规定不同车流行驶在不同方向上,以此来警示交通。标志标线在设置时,指示引导的意图应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可以防止交叉口处的控制措施在驾驶员通过交叉口时被误解。标志在设置时,应设置在其生效的位置,同时不能影响正常交通。标线在设置时,应尽量使驾驶员容易获得控制信息,从而使车流顺利地行驶,不同车流之间不会产生干扰。

2.5合理利用交通岛

在交通岛空间范围内,可以设置标志和标线或者信号控制设施,明确车辆在交叉口内的行驶位置,以此来避免车辆发生碰撞。在大型车交通量多的交叉口,要按照大型车的行驶轨迹来设置交通岛。设计交通岛不仅能保证行人的通行安全,还能够使车辆的行驶轨迹变得规范,避免车辆暴露在冲突区域内,减小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2.6合理设置过街人行横道

在进行人行横道的位置设置时,要考虑到后面车辆受到向右转的车辆停车等待时的影响,车辆驾驶员观察过街行人是否方便等因素。过街人行横道长度大小的设置直接和信号相位的时间多少有关系,所以要尽可能地通过缩短人行横道长度的方式来提高交叉口的车辆通行能力。

2.7交通事故频发,综合考量道路设计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车辆管理的不健全,导致道路利用率依然较低。针对因为行人随意穿行马路,机动车不按规定行驶所带来的交通事故,道路管制部门可以通过改善道路规划,实行渠化设计的方式来规制群众的危险行为,提高道路的通行量。例如综合考量道路规划采用渠化设计,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道路管制部门针对路段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道路设计方案。在大面积的交叉口地带通过建设安全岛的方式,分流非机动车和行人,保障行人在绿灯的时间范围内安全通过马路,避免因为绿灯时间短而道路长而出现的行人滞留在马路中间的现象出现。在车道数量多并且较宽的道路上应建设交通岛。用来限制和引导车流的行驶方向,令斜交对冲的车辆变为直角交叉或锐角交叉,避免因道路过宽引发的车辆并行,抢道的问题,降低机动车相撞的风险,保障道路安全。同时交通岛的位置要按车流顺畅的流线设计,面积适中与该条道路的宽度相适应。交通岛上还应种植醒目的绿化,高度适宜不影响通视范围。其次道路设计作为市政项目的重点工程还要注意渠化的美观程度。在规划初期要充分考虑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得交叉口的渠化设计与绿化设计协调发展,丰富路口形式。道路管制部门可以依据本地方的历史文化或自然环境特色,设计出有地方魅力的交通岛,安全岛等渠化设计。如在四川重庆地区设计者可以把具有地方自然特点的熊猫与渠化设计相联系,将安全岛,隔离带的绿化做成生动可爱的熊猫的形象,既可以满足道路管制的需要又能使居民在出行中保持良好的心情。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存在人口基数大,道路交通建设尚不完善的问题。致使交通拥堵和各种交通事故频发,道路的总体利用率低这是目前存在于我国大部分城市所面临的通病之一。渠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交叉口的道路通行能力,减轻交通压力,降低危险发生率保障交通的通畅。

参考文献:

[1]张达. 城市道路近距离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

[2]邹晶.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与渠化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12):272-273.

[3]赵高扬.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与交通导流岛设计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5.

[4]冯海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与渠化设计研究[J].门窗,2015(02):255-256.

[5]余志刚.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与渠化设计研究[J].低碳世界,2014(09):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