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王菱星

文山市人民医院 663000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骨科从2022年12月31日-2023年6月30日收治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进行研究,一组为研究组,二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指引。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我们可以发现,研究组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相较于对照组要更高,同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要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能够很好地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提高护理的质量,让患者对护理更加满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护理;应用推广

一、引言

预见性护理指引是一种基于证据的护理实践方法,旨在提高患者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它通过整合最新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价值观,为护士提供指导,以预见和预防潜在的护理问题。骨科护理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涉及到各种骨骼和关节疾病的治疗和护理[1]。骨科手术和治疗常常需要患者长时间的康复和护理过程,包括术后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功能恢复等。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各种并发症和护理问题,如感染、血栓形成、疼痛难以控制等。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护士及时识别和预防这些潜在的护理问题。通过整合最新的研究证据和临床经验,预见性护理指引可以提供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决策支持,帮助他们预见和预防潜在的并发症和护理问题。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骨科从2022年12月31日-2023年6月30日收治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分别为45人。

研究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15-75岁之间,上下肢骨折12例、脊柱骨折16例、关节疾病11例,腰间盘突出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18-76岁之间,上下肢骨折10例、脊柱骨折14例、关节疾病16例,腰间盘突出5例。

两组患者性别差异、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二)方法

对照组基于常规护理的方式护理。①接诊和评估:护理人员首先接待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主诉,并进行初步评估。评估包括检查患者的疼痛程度、活动能力、伤口情况等。②护理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护理人员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计划包括疼痛管理、伤口护理、活动训练等内容。③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医嘱,护理人员要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并定期评估疼痛程度,调整药物剂量[2]。④伤口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医嘱,进行伤口的清洁和更换敷料。需要注意伤口的感染情况,及时报告医生。⑤活动训练: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活动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肌肉力量恢复、关节活动度恢复等。⑥安全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包括防止跌倒、床垫翻身、使用辅助器具等。⑦教育指导:护理人员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包括术后注意事项、康复锻炼方法等。

定期评估和记录:护士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疼痛评估、伤口观察、活动能力评估等,并将评估结果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指引,措施如下:①收集患者信息:护理人员首先需要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手术类型等。此外,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特殊需求和风险因素,如过敏史、血液凝结功能异常等。②评估患者风险:根据患者的信息,护理人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患者可能面临的并发症和问题。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跌倒风险,手术患者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等。③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护理人员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护理计划应包括预防措施、监测指标和干预措施等。例如,对于跌倒风险较高的患者,护士可以安排床边警报器、提供辅助行走设备等。④实施护理措施:根据护理计划,护理人员需要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这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伤口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3]。⑥监测和评估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和评估护理效果。这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检查实验室检测结果等方式进行。如果发现护理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护士需要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⑦教育患者和家属:护理人员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这包括术后护理知识、康复训练方法、饮食要求等[4]。通过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效果。⑧记录和报告: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记录护理过程和观察结果,并向医疗团队进行报告。这有助于医疗团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指标: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三、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其中便秘3例、感染3例;对照组为13.33%(6/45),其中便秘1例、感染1例。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5.56%(43/45),对照组为80.00%(36/45),所以说,在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能够很好地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提高护理的质量,让患者对护理更加满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四、讨论

预见性护理指引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护理实践方法,旨在通过提前预测和干预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问题,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5]。在骨科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指引的应用可以帮助护士提前识别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骨科护理问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预见性护理指引可以帮助护士预测和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例如,在骨科手术后,护士可以根据指引提前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通过推荐患者进行早期活动、穿着弹力袜等措施[6]。同时,预见性护理指引可以帮助护士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例如,在骨折康复中,护士可以根据指引提供正确的康复指导,包括适当的运动和活动,以加速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7]。另外,预见性护理指引可以提供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和指导,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护士可以根据指引进行规范化的护理操作,减少错误和风险的发生[8]。总之,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包括预防并发症、优化康复过程,可以帮助护士提供更好的护理,并提高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预见性护理指引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方法,通过提前预测和规划患者可能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9]。这种护理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还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同时,预见性护理指引还能够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提供更加贴心和专业的护理服务,预见性护理指引能够增强患者对护理团队的信任和满意度,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0]。因此,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隋丽娟.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 2017,25(16):70-71.

[2] 桂芬.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应用价值的相关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9,17(4):119-150.

[3] 卢惠萍,尹志勤,蒋莲萍.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6):537-539.

[4] 沈以,黄丽玉,陈勇, 等.基于疼痛护理质量指标指引下的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20(6):425-429.

[5]李晶.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6):3.

[6]陈兰姣,姜芳.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2022(18).

[7]祁珮珺.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饮食保健 2021年28期, 171页, 2021.

[8]沈文英.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2021.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8.168.

[9]张凤燕.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保健文汇 2020年33期, 113-114页, 2021.

[10]王华禹.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2):4.

作者简介:王菱星  1992.09.12. 女  云南文山  汉  本科  主管护师  文山市人民医院  研究方向:功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