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新形势下高校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刘拥丽1    张康1    郭元振2   王宇3

1.河北省石家庄石获北路37号 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机场路55号

3.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机场路蓝天路1

摘要:高效开展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意义,心理健康疾病已经成为阻碍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关键问题,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越来越多对的丰富资源,心理健康教育也亟待创新。文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途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大学生;高校教育

引言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是在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却略显薄弱。通过在中国知网搜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等关键词,能够发现相关文章数量较少,且近三年相关期刊文章几乎没有。由此可见,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研究上,我国的研究较为欠缺。

1新形势下高校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已经成为高校中一种常见的隐性疾病,因此提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以及巨大的就业压力,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产生困惑与迷茫。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要重视科学研判,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全面剖析,并采取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方各面中,使其能够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践应用性,以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作为指导,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为基础,深度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顶层设计,并在校园中全面实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通常是伴随思想问题一同出现,因此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教师的信任,当自己产生心理困惑时,能够主动向教师倾诉,在教师帮助下克服心理障碍。

2高校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2.1组织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组织机构的建立需要秉承协同教学的发展因素,进行合理合规的规划。但是从整体上看,高校教师对于育人机制和心理健康机制的融合不够深入。在具体的操作之中,缺乏统一的意见指导。尤其是在对组织日常工作的安排和监督上,尚未制定完善和统一的标准。在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的发展层面上,仍然存在分散和混淆。例如,部分高校将育人机构的建立放在学生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划拨到德育处,而具体的心理健康教学则由思想政治教师来开展。各部门之间的归属较为混乱,导致工作的任务不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育人机制的融合存在尴尬的境地。

2.2预警干预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当前,高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基本建成,以学校、学院、班级为主线进行管理,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并处理心理问题为主要内容,初步为大学生拉起一张心理预警干预的安全防护网。然而,预警干预体系中的动态预警机制不健全,部分学生受原生家庭或早期危机事件的影响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出现心理波动,对这部分学生很难进行及时预警和有效地干预。同时,预警干预体系中的长效干预机制不完善,部分学生心理危机基本康复后,在朋辈互助等方面缺乏长效的帮扶机制,后期很容易会因为外界因素引发二次心理问题,那么前期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2.3信息资源庞杂

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各类心理教育书籍、音像资料、网络媒介等,是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与补充。然而在具体应用中,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方面,书籍音像类资源种类有限。在高校,大学生如果要想缓解自身的心理问题,或要了解心理学方面知识,需要在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但是,许多高校图书馆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音像资料较少,无法为大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帮助。另一方面,网络化资源庞杂,作用有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出现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发展空间,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资源。但当前基于网络化资源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较少,网络资源未能形成全覆盖,这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极其有限。

3高校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3.1完善教学机制,强化组织联动

第一,建立健全领导到位、机构到位、师资到位、投入到位、场地到位的“五个到位”育人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发展核心。将高校育人队伍和心理健康队伍融合起来,从而深入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确保大学生能够强化自主能动性,自觉融入高校教育机制之中。教师要将教育、教学、党建、科研等元素合并起来,围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改革,整合多项教育资源,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机制。第二,要发挥家校联合作用,强化高校教师和学生价值之间的力量融合。例如通过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制作电子家校信息互通联络请柬等方式,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以点带面”的教育力量,形成通力合作的教学格局,组建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链接的教学体系,使学校、家庭和社会达到相互连接和紧密结合。

3.2强化预警干预体系,提升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

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最小的单位就是宿舍,舍友间朝夕相处,交流互动最为频繁,最容易发现宿舍成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宿舍成员间要相互理解与宽容,相互影响与鼓励,及时化解问题与矛盾,及时上报发现的心理危机。班级心理委员要主动作为,多关心和帮助班级同学,发现身边同学出现较大异常时及时向老师进行报告,预防校园心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学院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坚持每周走访学生宿舍不少于一次,倾听学生需求和心声,关爱学生成长。同时,学院要结合网络技术手段持续对学生开展每日查寝签到工作,班主任要严格对查寝未归学生进行跟进管理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动态监控全校预警学生,及时、高效地提供咨询服务,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惑,构建“早发现、早疏导、早干预”的大学生危机预警预防干预工作机制,保证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过程无死角。

3.3建立完善的资源整合机制

在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高校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割裂,而是一脉相承的、密不可分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想有效实现资源整理,离不开高校其他部门以及工作的支持。通过在高校中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机制,能够确保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管理机制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管理者应该对各学院层级的工作职责进行重新划分,不断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在高校中的地位,才能让高校各部门人员、教师等形成合力。此外,高校还可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咨询、危机干预等体系结构,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才能实现对心理健康教育执行的创新。另外,高校还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条件的高校应该聘用具备心理学专业,以及相关教学经验的教师,这些基础制度、模式、人员的完备,才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实践活动,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要注重形式的创新,丰富心理实践活动,推动现代教育教学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玲.协同育人机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嵌逻辑探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27):54-56.

[2]李焰,杨振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2020(8).

[3]吴九君.系统思维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的实践反思与优化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