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造质量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造质量管理

贾书

       广州市和美乡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是指在预制的墙体或构件上,通过对构件的连接、预留预埋、装配连接等措施,达到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随着我国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发展,对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建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造过程中涉及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保障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造质量管理的措施,为提高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造质量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质量管理;意见

引言:与常规的现浇混凝土建筑比较,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在节能、环保、保温和抗震方面更具优势。它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对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缺乏对建造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因此加强对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造质量管理的研究,保证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造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促进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造质量管理研究

1.决策阶段质量管理

有关建筑单位应该从制度管理、人员管理、施工操作以及技术四个角度着手,在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项目决策阶段,对其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装配式建筑的建设项目进行系统的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建筑单位要将住宅建设项目内部环境、开发特点,装配式混凝土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生产特点等方面进行整合,进而对住宅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进行更深层次的改进。

2.前期阶段质量管理

(1)先期部署。在选择和设置塔式起重机时,应充分考虑其吊装范围能否覆盖临时道路,堆场和安装场地。因为塔吊的起吊性能是从近处到远处逐渐下降的,所以需要将构件的质量和吊运距离与塔吊性能之间的配合进行综合考量,这样才能保证将运输车辆停靠地点到堆场,将堆场到安装现场都可以一次吊装到位。

(2)工作人员的组织和管理。在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建设中,因为工作人员本身的职业素养不够而导致的质量问题十分常见,所以需要更多地重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比如,建筑工人需要有相应的建筑经验和技术水平。同时,因装配式混凝土施工项目中,需要有大量的登高和起重作业,作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特殊作业资格证。所以,对建筑工人进行严格的管理,既要保证建筑工人的工作质量,又要保证工人的工作安全。

(3)在工程实际中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必须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对建筑工程中的建筑工程进行细致的研究,并对建筑工程中的建筑工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另外,在装配式住宅中,还存在着对设计集成的要求,这就要求不同的专业互相制约、协调一致,才能达到最佳的方案。在设计阶段要对设计单位的构件进行拆分,对具体的施工工艺进行全面的分析,对连接的节点进行最大程度地优化,并进行最优的构件结构的设计,从而保证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结构稳定。

3.预构件生产运输以及堆叠阶段质量管理

(1)构件生产。影响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材料的质量,材料的配合比,施工现场。所以,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管理时要对混凝土进行等级划分,在决定配合比时要选择最佳的水灰比,保证建筑的内部强度。要强化对构件生产现场的管理,保证现场的紧实度和平坦度。

(2)构件的运输。在构件运输阶段,主要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管理:一是在构件运输过程中避免构件出现损耗,二是保证构件的质量。如楼梯、阳台板等具有大水平跨距的构件,施工企业可采用平层叠式运输,而内、外墙体构件可采用垂直运输。构件在运送过程中的防护可以采用四个角落的防护方式,这样就能保证构件的质量。

(3)预制件的验收与堆叠。首先,构件进场后的验收。在预制构件进入到建设工地的过程中,相关的部门必须要对其进行质量的验收和管理,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构件的外观质量、门窗窗框的容许误差和建筑尺寸的容许误差,并一一对照,避免不合格的构件进入到施工现场。通常情况下,装配式混凝土房屋施工项目的样板验收,是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到工厂进行的,在进场时,由总包商、监理、业主以及构件厂商进行四方验收。第二,堆叠。在建筑工地上,由于可供建筑构件堆积的面积比较狭小,不能同时满足全部构件堆积的要求,所以必须建立可变构件或固定构件堆积区,以达到构件替代构件堆积的管理要求。比如可以先进行地库顶部的防水和保护,在确认了堆叠地点之后,再对其进行加固。与此同时,构件的堆积管理也要注意到,构件的分类放置、保证堆积间隔、使用模架等。

4.对装配过程中的构件吊装与安装的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在进场施工之前,应对施工单位进行全面的验收,主要是确保预制吊点满足设计要求,无损坏等质量问题。在进行构件起吊的时候,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来保证吊点的合理与构件的重心一致,并且要对预制构件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它在吊装机械的容许范围之内。另外,在装配之前,还应对装配过程中各构件的尺寸和位置进行准确地测定和定位,对装配过程中的误差进行控制。

5.现浇混凝土构件浇筑质量管理

(1)在预制构件和现浇构件之间进行钢筋接头。在装配式构件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对其进行施工前的纠偏,以及浇注时的钢筋位置进行管理。预制墙和预制柱在垂直方向上突出在混凝土楼面之外,并用灌浆套筒或螺栓与上层垂直结构进行连接时,应该做好对竖向钢筋的双重定位工作。一是对垂直混凝土结合部的配筋进行准确的位置定位,二是对突出配筋部分进行准确的位置定位,使突出配筋的位置误差在0-3 mm范围之内;当钢条连接完毕,安装者必须在钢条伸出套管的一端作上记号,以保证伸出的长度达到规定的要求。然后,在进行注浆的时候,要检查伸出钢筋的两头长度有没有改变,如果出现了问题,要马上进行处理。

(2)预制结构和现浇结构结合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在进行预制结构和现浇结构的连接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时,应该对连接部分进行粗糙化,并在进行施工之前,将混凝土表面的浮尘和异物清除掉,并在施工之前进行湿润护理。在对梁、板、柱的空隙处进行混凝土灌注之前,必须先用灰泥灌注,在灰泥的强度及干硬度没有符合规范的情况下,不得进行混凝土灌注。

二、关于加强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意见

首先对装配施工的管理制度进行改进。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应该有:材料质量标准的管理、施工操作规范标准、工程竣工质量检测等。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对企业的经营体制进行不断地优化与改革,对原有的经营体制进行适时的修正。通过将在质量管理中的有关数据进行公开,来提升有关人员对管理体系的关注程度,进而保证装配式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其次,要加强对装配式施工的参与单位的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的住宅建筑,在设计、施工、预制构件制造等方面,对各参与方的质量管理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最后,还需要各参与方对企业内部的人才队伍进行重点培养,提升单位的管理能力,加速公司的现代化转型进程,只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提升装配式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装配式混凝土施工的数量显著增加,而且其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在学术领域中,对装配式建筑的理论研究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今后在进行装配式混凝土施工的研究时,要更好地认识到其优点与缺点,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改善与优化,从而推动其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川.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5(15):63-63.

[2]常春光,王嘉源,李洪雪.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58-63.

[3]齐宝库,王丹,白庶,靳林超.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建筑经济,2016,37(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