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内科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并发症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探讨心内科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并发症的护理

师瑞霞 党晓凡

陕西省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研究旨在探讨分析心内科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并发症护理,以提升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心律失常患者,其中18例出现并发症。针对并发症发生的患者,我们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结果 在所选18例并发症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8%,这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通过针对具体情况的护理措施,我们能够减轻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促使患者恢复到最佳的健康状态。结论  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中拥有较高的成功率,然而其实施效果和操作技术与术后护理密切相关。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后观察和护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疗效,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应用护理措施,有效减轻并发症问题,以全面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关键词:心内科;射频消融术;观察与护理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先进技术逐步应用到各种疾病临床治疗的环节,对于患者的身体康复有着重要作用。心律失常是一种比较顽固性的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新技术,比如射频消融术有着较高成功率,并发症概率相对较低,所以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本文重点探讨心内科患者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问题,提高治疗效果,加强护理措施的应用,进而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对于医疗水平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研究中,选取了我院在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间接收的10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范围从14岁至67岁不等。通过采用食道调波等方法进行诊断,我们发现其中有38例患者为左侧旁路类型,34例为右侧旁路类型,另外还有28例患者为房室结双径路类型。

1.2消融方法

在射频消融术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左锁骨下静脉和右股静脉进行经皮穿刺,从而引入多根电极管进入患者体内。这些电极管穿越至高位右房、希氏束、右心室尖等位置,借助心电图监控以记录关键数据。通过高位右房、右心室尖等区域的增频和程控刺激,进行电生理检查,以明确患者的心动过速情况。在确定患者为左侧旁路类型后,通过右股动脉引入大头导管,进入左心室。同时,医生将大头管引入患者体内,进行电能放电,以消除心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最终导致患者病症的缓解。

1.3治疗结果

具体参数见表1表示。

表1 治疗效果比较

项目

III度房室传导阻碍

迷走神经反射

穿刺部位出血

气胸

胸痛

例数占比

2

9

2

1

4

2.00%

9.00%

2.00%

1.00%

4.00%

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1对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在研究中,出现了2例患者出现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对于这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始终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通过持续的心电图监测,我们能够了解患者的心律状况。同时,我们采取了异丙肾上腺素的静脉滴注方法,以帮助患者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对于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而言,放电过程可能会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增加。因此,我们在护理过程中特别重视心电监护措施。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现象,我们会立即停止放电,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来应对。尽管射频消融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无法从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中缓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积极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措施,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2对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有些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现象,主要是在拔管之后1—2h出现的,表现形式是患者情绪紧张、心率与血压下降,并会发生胸闷、恶心、呕吐等现象。护理人员随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只要是出现了相应的病症,及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使用静脉注射方式滴入盐水,如有必要,可以给患者使用阿托品药物缓解症状。此外,护理人员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防止患者发生恐惧、焦虑等严重的刺激性反应,及时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2.3对穿刺部位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患者采取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时,对于患者进行搬运或者早期活动等,都容易导致穿刺部位受到压迫而产生不良反应,发生出血的情况。护理人员在整个治疗环节加强观察,应及时检查绷带是否牢固、稳定。经过检查发现出现穿刺部位的出血,及时进行加压、包扎处理,并让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如果出血情况无法止住,应用1kg的沙袋进行穿刺位置的压迫,坚持8—12h效果,达到止血的效果。

2.4对气胸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对于射频消融术后发生的气胸病症的患者,应及时采取X射线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护理人员详细观察气胸患者的临床表现,督促患者卧床休息,并且协助医生进行抽气,及时改善不良症状。如果经过抽气处理后没有改善症状,应及时给予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在症状完全消除之后再将引流管拔出,以免造成病情恶化的问题。

2.5对胸前区疼痛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对于本次研究来说,并未有患者出现胸前区疼痛的患者,而对于年龄较长的患者来说,发生胸前区的疼痛概率较高,这是其他研究中证实的。对于老年患者应重点进行观察,如果发生胸痛的症状,及时给予患者采取吸氧、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等,从而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心内科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通过密切观察、合理干预、宣教以及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克服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促进其康复。
参考文献:

[1]林静.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5):111+126.

[2]王芝平.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05):621.D

[3]黄金如,沈艳.集束化管理在心内科注射泵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