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减少抗栓药物在心内科应用中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基于减少抗栓药物在心内科应用中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党晓凡 师瑞霞

陕西省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旨在深入探讨减少抗栓药物在心内科应用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通过选取我院共89例接受抗栓药物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应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以比较两组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方面的表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护理干预在心内科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尤其是在抗栓药物应用方面。该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保障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这一实证研究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水平,为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心内科;减少抗栓药物;护理干预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的健康意识增强,抗栓药物在心内科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抗栓药物的使用也伴随着一系列潜在的风险,如出血风险的增加等。为了确保患者在应用抗栓药物时能够获得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护理干预在临床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务派遣管理角度出发,探讨在心内科应用抗栓药物中,通过全面护理干预措施,以期减少相关问题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通过实际案例和研究数据,深入分析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为医疗护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随机选择2020年7一月到2022年7月在我院89例接受抗栓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有25例,女性患者有2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 (52.9±1.4)岁,疾病类型为冠心病患者占20例,心绞痛患者占15例,心肌梗死占8例,,慢性心衰占5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占11例,平均患者年龄为 (53.2±1.5)岁;从疾病角度分析,冠心病患者占18例,心绞痛患者占13例,心肌梗死占6例,慢性心衰占4例,各项基础资料无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比如监控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加强患者药物指导、进行患者健康教育等,随时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状况作出改进和调整,确保各项医疗措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进而实现患者生命健康的恢复。

观察组应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内容:①药物监测和记录: 观察组应建立严格的药物监测制度,包括抗栓药物的使用情况、用药剂量、频次等。护理人员需及时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定期与医生沟通,确保患者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②生命体征监测: 观察组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关注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的变化。护理人员需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调整护理方案。③出血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用药情况等,进行出血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出血风险预防措施,如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避免使用影响凝血的药物等。④活动与休息安排: 观察组应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与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或长时间卧床。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⑤饮食控制: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制定适当的饮食计划。特别是对于服用抗栓药物的患者,需要避免食用过多的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疗效。⑥心理支持: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定期与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⑦教育指导: 观察组应为患者提供关于抗栓药物的相关知识,包括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正确使用方法等。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沟通,确保他们对药物治疗有清晰的认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凝血指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用(x±s)表示,t检验;计数用率(%)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抗栓药物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出血概率较低,且出血症状轻于对照组,有统计差异(P<0.05),见表1。

表1 出血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n

轻度

中度

严 重

例数

百分比

例数

百分比

例数

百分比

观察组

48

5

10.4

2

4.2

0

0

对照组

41

9

21.9

5

12.2

3

7.3

X2

5.104

5.225

4.962

p

0.036

0.032

0.041

2.2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凝血指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差异(P<0,05),见表2。

表2 凝血指标比较

组别

n

APTT(a)

TP(a)

TTa

观察组

48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1

45.99±2.34

29.81±2.22

16.31±1.72

10.79±1.37

18.03±1.73

12.76±1.25

46.44±1.95

36.94±1.45

16.19±1.94

14.82±1.63

17.95±1.96

15.85±1.37

t

0.658

5.073

0.829

5.142

0.761

4.987

p

0.254

0.039

0.214

0.031

0.235

0.042

备注:APTT(a)代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是一项用来评估凝血系统中凝血酶生成的指标。TP(a)指的是凝血酶原时间(Thrombin Time),它测量了凝血酶形成的时间,通常用于评估凝血系统中凝血酶的形成能力。而TT(a)则代表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是测量凝血酶在血浆中形成的时间,用来检测血浆中是否存在异常的凝血酶形成。

3讨论

在心内科应用中,抗栓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手段,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然而,抗栓药物的应用也可能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因此护理干预在此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讨论将重点探讨减少抗栓药物在心内科应用中的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本文从抗栓药物的使用情况出发,探讨分析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在抗生药物治疗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经过研究结论分析发现,观察组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在抗栓药物治疗之后,出血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的概率相对较低,凝血指标改善良好,有统计差异(P<0.05)。由此可见,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在抗栓药物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避免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生命体征恢复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减少抗栓药物在心内科应用中的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显著。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风险,提高治疗的质量和效果。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进一步优化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满意度,为心内科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纪鹏.心内科老年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07):1180-1182.

[2]何慧.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2):171-173.

[3]杨雪珍.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