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电梯安全及能效标准化现状与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我国现行电梯安全及能效标准化现状与提升

郭少博,张运生

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甘肃省兰州市,730050

摘要:现如今,国家针对电梯运行推出了众多规章条例,随着《质检总局关于印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通知》(国质检特〔2016〕9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8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市监特设〔2020〕56号)和《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电梯鼓式制动器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治理的通知》(市监特设函〔2021〕564号)等文件的颁布,各级政府部门已经从各个层面越来越重视电梯质量安全工作。但是综观当前的电梯质量安全状况,其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电梯安全;能效标准化;现状与提升

引言

电梯经历制造、安装、调试、验收、维保的一系列过程,才能最终被公众安全使用。在其从制造到最后拆除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确保各类人员的安全有不同的侧重点。特别是在安装竣工到正式移交给使用单位管理机构前的这段时间内,经常会出现电梯运行状态不稳定、管理和维保人员履职不到位等问题,而这期间的各类安全问题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

1我国现行电梯安全及能效标准化现状

1.1从电梯相关标准年限分析

目前我国电梯行业标准已有24项,其中制定时间最早的是1994年制定的《电梯完好要求和检查评定方法》(SJ/T31047-1994),制定最晚的则是2014年初执行的《内河船用电梯第一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JT/T881.1-2013)。目前我国大部分国家标准的标龄大概为四年左右,而电梯行业的标准平均时间则高达八年,电梯行业的标准制定时间已经远远高出了平均水平。另外我国针对行业标准的修订年限基本都是五年,而且随着近几年电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电梯“老龄化”情况,电梯行业标准制定时间相对较长成为当前影响电梯安全和能效标准完善的主要原因。因此电梯行业和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应对这一情况,加强对新电梯安全和能效标准的制定与完善,以确保其适应我国电梯行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

1.2从电梯相关标准方向分析

由于电梯在平层时可能发生速度偏差产生人员剪切事故,在2017年更新的TSGT7001-2009的二号修改单中加入了轿厢意外移动保护功能。对于部分采用的蜗轮蜗杆曳引机的电梯来说,溜车的情况相对不容易发生,但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电梯,一旦发生上行超速或轿厢意外移动,就很难使轿厢停止运行,因此就在新的修改单中加入了轿厢意外移动保护功能。在TSGT7001-2009二号修改单中加入了对门锁回路的检查工作,此次更新晚于电梯安全使用的需求。在此之前,相关检查规定中并没有指定检查轿门和层门关闭后当JMS继电器发生粘连情况时即立刻停止运行。部分老旧电梯依旧采用电镀继电器来对门锁和制动器进行控制。此类老旧电梯安全隐患较多,易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因此多省(市)针对老旧电梯已经陆续发布电梯安全规范地方标准,如《电梯安全评估规范》(DB51/T2188-2016,四川)、《电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DB11/T1520-2018,北京)等。

2我国现行电梯安全及能效标准化提升策略

2.1加强维修人员管理

作为电梯维修保养公司,务必要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和工作考核。此外,公司应定期对在职人员做专业培训及职中考核。未能顺利通过考核的人员应及时安排转岗或进行岗前的专业技能再培训。对于所有的应聘人员及在职人员,公司应做好记录。相关应聘信息、考核信息、培训信息等应收录在案,以便后续查找方便。

2.2电梯维保作业过程中风险点的排查

目前在用电梯主要类别为曳引式驱动电梯、液压电梯、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维保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分布在电梯的机房、井道、底坑,自动扶梯的上下端站及运行区间。电梯维保人员进入机房前对机房环境进行确认,确认机房通道是否通畅;在进行登高作业时,要按登高作业的规程进行。液压电梯的维保应注意机房地面是否存在油污,避免滑倒。对控制柜进行维保若涉及线路紧固或更换部件,不得带电操作。电容断电后依然带电,需要进行放电后操作,防止触电。对钢丝绳进行清理、保养、更换时,确保双人操作,应避免人员被旋转部件卷入风险。电梯维保人员进入井道进行轿顶作业前,应确定轿厢位置,并对安全装置进行验证后,方可进入轿顶作业。无机房电梯井道作业时,若对顶层机器设备进行检查更换,应注意人员和机械设备的空间,防止发生挤压、坠落。维修过程涉及短接电路,严禁将电梯正常状态运行,维修结束后,需拆除短接线。电梯维保人员进入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驱动站、转向站之前,挪动盖板应采用专用工具,避免盖板翻转,防止挤伤、砸伤;对梯级、踏板进行拆除维修时,应通过检修进行,避免旋转部件对维保人员的挤压、卷入。

2.3落实责任主体,强化安全意识

《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对电梯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维护保养、安全监督管理等环节的权责进行了相应规定,各单位都应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提高电梯安全意识。使用单位作为电梯使用管理的责任主体,应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安全使用提示等,确实从制度上对电梯安全管理进行规范,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习,提高电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并且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和巩固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可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等手段,建立电梯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强化电梯整梯及部件产品终身负责制,特别是要加强产品安全性能的终身责任追究,从而实现从设计源头开始对电梯质量安全的全过程追溯和监管。

2.4加强电梯维护保养质量监管力度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市监特设〔2020〕56号)的要求,重点推进电梯按需维保新模式,通过“自我声明+信用管理”,使维护保养单位根据电梯安全状况和运行工况,以提高电梯安全性、可靠性为目标,科学确定现场维保的项目、内容和周期,更加合理、科学、高效地对电梯开展维护保养工作。鼓励推广“物联网+维保”的维保模式,使维护保养单位能够“把准脉”,有针对性地制定保养方案,提高维护保养的科学性、有效性,有效提高电梯质量安全,有力保障电梯安全运行。

2.5紧急情况处理

维保过程中因处在不同的环境,设备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不可预料的紧急情况时有发生。维保企业应提前做好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当维保过程中发生电击、火灾等灾害时,应立即停止维保作业,并开展紧急情况处理。相关人员发生意外伤害时,应停止维保作业,及时开展救助工作。

结语

虽然我国已经有了很多电梯行业相关标准,但依然有一部分的不足和缺失,我们需要重视这些不足和缺失,积极查漏补缺,完善相关标准和条例,加强对电梯安全能效标准的制定与完善,让我国未来电梯行业的发展变得更加环保、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胡文豪.浅谈我国现行电梯安全及能效标准的不足和完善[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6):128-130.

[2]刘英杰.在用电梯曳引机安全与能效评估关键技术研究[Z].国家科技成果.

[3]李红昌,陈志良,韩建军,等.电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机电信息,2013(33):70-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