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

陈小玲

广西南宁美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西省南宁市  530000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建设逐渐加快,农村的建设发展成为各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很多地区都加快了村庄规划,特别是国土空间规划已经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最为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村庄规划重点集中在村庄建设用地等方面,缺少对于整个区域的统筹规划,而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进行村庄规划,能够实现全域空间用途管制,可以确保乡村建设具有法定依据,有效解决传统村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乡村振兴

引言

目前,在我国发展进程中,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村庄数量众多,村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在村庄规划工作中,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相关部门需要制定村庄发展目标,采用阶段性发展策略,提高乡村现代化建设效果,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严格按照乡村文明建设要求,提高村庄的美观性和安全性;还应制订可行的规划方案,将各项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还可以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民参与村庄规划,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概述

1.1编制背景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可知,想要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最为关键且最为基础的内容就是要实施更加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从201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可以得知,村庄规划具有法律效力,需要统筹安排各个方面,是农村开展相应工作建设、进行国土开发保护及乡村项目建设许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方面的指导依据。村庄规划时,主要是以一个或多个行政村作为规划单元,并将行政村作为乡镇政府整体村庄规划的一部分进行详细编制,之后将编制后的村庄规划上报给相应政府部门审批。

1.2内容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村庄规划内容可以归纳为“一明确、六统筹”。“一明确”是指明确近期所要建设的项目,即短期内所要实施的建设内容,如生态修复整治、农田整治、垦造水田、拆旧复垦、历史文化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六统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统筹村庄发展目标,即将相应约束性指标落到实处;2)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即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确定生态空间控制规则;3)统筹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即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明确其中特色,建立村庄景观风貌要求;4)统筹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即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和相应的整备区,明确农业空间管制的规则和标准;5)统筹产业及建设空间,即明确产业发展空间、农村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划定有条件建设区;6)统筹村庄安全及防灾减灾,即对不同灾害进行预防。

2传统村庄规划不实用的原因

2.1部门分治,多规不合一

长期以来,村庄规划涉及农业、建设、规划、国土、环保、水利、交通、林业、旅游等多个管理部门。村庄规划存在部门分割、多头管理问题,再加上各管理部门制定了不同的管理目标,从而导致村庄规划出现“混乱”,乡村规划的实用性大打折扣。

2.2规划师对乡村缺乏了解

在编制乡村规划的过程中,由于调研不深入,大多数规划师没有充分了解乡村的治理模式、土地权属、利益主体、发展诉求、村民真实需求等情况。另外,规划师没有从乡村视角出发来编制乡村规划,他们往往只关注物质空间,照搬城市规划模式,却脱离了乡村的实际,忽视了乡村的文化底蕴、资源禀赋、村庄与村民之间的关系。规划师一厢情愿地编制“蓝图式的村庄规划”,极易导致规划难以落地实施。此外,“多规合一”涉及会计学、经济学、历史学、农学及文学等领域,这给人员编制、技术力量整合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3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重点的转变

3.1从引导建设活动向协调保护开发转变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凸显生态安全、底线管控的价值观为内核,正在从传统拓张式发展规划的思维向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内生式思维转变。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村庄规划也将关注点向生态与底线要素保护进行转变。新《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于耕地保护的严格管理,对于建设用地产业准入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均反映出这一思维转变的方向。因此,村庄规划一方面要强化对乡村地区风貌改善与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从乡村振兴的角度保障产业发展所需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生态资源的保护,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的底线要求,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协调统一。

3.2空间特色塑造实现艺术价值重塑

划定乡村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线或特别管控区,加强陆海文物古迹、历史环境要素等物质文化要素与空间的保护,增强历史文化特色保护和空间品质塑造,既保持和发扬乡村原有的特色风貌,又赋予历史文化空间新的时代内涵,处理好古村落保护与新村建设的关系,提升历史文化空间与场所的文化艺术价值,加强乡村人文魅力空间整体塑造。

3.3保证规划编制的开放性,积极引入公众意见

想要确保所编制的村庄规划具有可执行性,不但要确保规划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还要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其能够在土地利用时具有较好的自觉性,因此要保证规划编制的开放性,积极引入公众意见。要确保整个规划过程(包括资料收集、方案实施、确定规划内容、确定规划目标、诊断区域问题等)都有村民参与其中,对其提出自己的意见。采取村民参与式规划编制可以对村民进行土地应用方面的科普,通过多方面的沟通交流使村民对村庄资源有更为科学的认知,进一步加强村民的凝聚力,推动村民自治。通过多轮的讨论和协商,能够使村民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使规划人员和村民之间达成最终的共识,体现出村民的主体地位。

3.4预留规划弹性空间,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我国村庄规划先后经历了新农村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迁村并点规划、农村三年环境整治到“厕所革命”等阶段,但每次规划都是短期运动式的。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属于长期性法定规划,但是村庄调研往往只反映了近1-5年的诉求,无法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此,规划部门需要预留规划弹性空间。①预留规划内容弹性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明确要求,村庄规划要求聚焦重点,内容深度详略得当。因此,规划部门需要根据村庄类型灵活确定规划内容。例如:对于集聚提升类村庄,规划部门可以编制综合性村庄规划;对于人居环境整治类村庄,规划部门可以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建设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要求作为主要规划内容。②建立建设用地留白机制。规划部门需要预留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并且将其作为经营性用地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编制对于科学合理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因此,各个地区的规划机构及人员需要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实施科学分析,重点实施永久基本农田布局、生态红线划定、用途分区、村庄内部建设用地的布局和村庄产业布局等内容,从而确保所规划编制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以此为基础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龚政.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2):216-218.

[2]郭伟鹏,张古月,黄晓芳.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J].中国土地,2022(2):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