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基础建设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存在问题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电力基础建设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存在问题探索

  宋大伟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电力基础工程在建设环节,混凝土施工是其核心所在,难点及挑战偏多,施工质量会受到主观、客观等不同角度的因素影响。基于此,文章主要在电力基础建设工程中,针对混凝土在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及问题展开探讨,首先论述了工程施工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阐述了一系列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基础建设;电力工程;混凝土施工

前言:我国电力基建行业规模日益扩增,基础设施属于电力工程在建设环节的核心,混凝土施工属于核心中的关键。但在建设期间,时常由于不同诱因,诱发一系列质量问题。由此,针对问题及施工技术展开探讨,有助于高效解决现有问题,保障电力基础设施在建造环节的质量,亦可为电力能源在输送期间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  混凝土施工在电力基础建设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

1.1 混凝土配合比不规范

混凝土配合比对施工作业质量及其自身强度有决定性影响,相比较于其他建筑工程而言,电力工程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混凝土在施工环节会由于水分蒸发、初始凝固等因素,对配合比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混凝土整体强度偏低,情节严重会产生开裂问题,对混凝土在施工环节的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亦为电力能源的输送在安全层面埋下极大隐患。

1.2 原材料质量不达标

电力工程施工环节为提高作业效率,契合文明施工的标准,诸多施工单位会挑选商用混凝土,取代传统路拌式混凝土的材料供应方式。商品混凝土凭借应用便捷、和易性好等优势,受到施工企业的重点关注。但实际应用环节,原材料质量管控长期存在不同问题,例如骨料级配不标准、用于拌合混凝土的砂石内部盐含量超标等,对混凝土强度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且会由于反碱现象致使混凝土产生脱落问题。

1.3 浇筑养护工作水准偏低

1.3.1 混凝土结构强度与后期浇筑质量密切相关,由于施工驻留时间相对偏长,对混凝土执行浇筑施工时,一些混凝土已经开始产生初凝现象,亦或由于充分振捣、过度振捣等诱因,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空洞的问题,严重削弱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

1.3.2 混凝土养护工作的核心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强度符合施工建设要求,同时混凝土表面不可过于干燥,避免产生裂缝。具体施工环节,由于监管不力、养护时间不足等原因,混凝土时常引发各种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致使整体结构强度普遍偏低,混凝土表面产生大区域的开裂现象[1]

2  电力基础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在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

2.1 调配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

混凝土材料在适用角度的性能取决于配合比,由此科学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数值,既要确保强度符合标准,亦要合理削弱水化热,保证可泵性,减少水泥材料实际用料。为了强化混凝土的可泵性,能削弱水泥的具体用量,混凝土中可以适量添加粉煤灰。

与此同时,各种不同种类的施工材料,需要对生产级别、规格、日期、型号等参数信息做到明确标注。混凝土施工作业正式开展前期,需对上述材料在性能层面实现严格筛查,确保工程现场所用作业材料皆可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由此才能在保障电力基础建设工程建造质量的同时,夯实混凝土施工作业质量。

2.2 搅拌施工与运输环节的技术要点

电力基建项目中的混凝土在搅拌施工时,主要涵盖两种搅拌方式:

2.2.1 场外搅拌

在此环节,需充分思考混凝土材料在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力度。用混凝土材料执行运输操作时,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将事先搅拌完成的材料输送到作业现场,在输送期间务必让材料在均匀性能层面得到有效保证,严格禁止产生幅度过大的变化,且混凝土运输期间绝对禁止出现分离、碰撞等问题,否则必然会对混凝土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2.2.2 场内搅拌

该种搅拌方式需以人工方式完成运输,合理减少运输环节所用的时间,有针对性的提高混凝土施工作业的整体质量。混凝土采取垂直运输的输送方式时,常用设备包含提升架、起重机等,如果应用不当,必然会对运输环节的效率及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2.3 浇注与振捣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

混凝土浇筑作业正式开展前期,需参照有关规范,对模板施工质量、施工强度等实行严格筛查,并将模板内部杂物予以彻底性的清扫。执行浇筑作业时,以分层浇筑方式开展作业,并对浇筑高度实行严格管控,一般不超过两米。实践环节,如若混凝土浇筑施工高度超过两米,甚至直抵三米时,需要即刻开展浇筑施工。例如:串筒、溜管等工具,皆属于该种工况下执行浇筑施工的工具。与此同时,混凝土振捣施工需要与浇筑作业同步开展,方可让振捣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2.4 保湿与养护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

2.4.1 保湿

混凝土执行养护施工时,环境干燥、温度过高等问题,都会诱发混凝土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及收缩问题,情节严重会直接出现裂缝。施工环节为避免产生裂缝问题,混凝土施工作业结束后,需要对其开展养护处理。执行养护操作时,通常时间为两周,在此期间,需间隔指定时间实行洒水保湿操作,保证混凝土的湿润度。

2.4.2 养护

2.4.2.1 混凝土模板需设置保温层,削弱混凝土的表面温度,降低突变问题产生几率。

2.4.2.2 混凝土初始凝固后,需要立刻覆盖塑料薄膜,抑制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

2.4.2.3 通过蓄热法对混凝土执行养护操作,在终凝后即刻将薄膜覆盖在上方,防止被冻坏。

2.4.2.4 对混凝土实行养护操作期间,其他工程作业亦可正常开展,但在作业结束后,需要快速覆盖保温层。

2.4.2.5 养护施工期间,混凝土结构表面务必维持热潮湿,且需对混合膨胀剂区域执行富水养护处理。如若气温低于5摄氏度,不可执行浇水操作[2]

结束语: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属于电力基建工程在施工环节的难点与重点,对后续工程质量会起到决定性影响。如何确保混凝土在施工环节的质量,是决定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由此,有关人员需要对现有问题展开深层次的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及工艺,提高混凝土施工作业质量,同时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以高水平的施工高质高效的完成电力基建工程。

参考文献:

[1]李亮.电力盾构隧道内部隔仓结构施工组织与技术优化[J].云南水力发电,2022,38(10):42-46.

[2]黄洪军.电力工程建设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22(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