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中墙体砌块关键技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土木工程施工中墙体砌块关键技术应用

王彦平

沂源县自然资源局    山东淄博256100

摘要:在中国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建筑施工产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在中国当前的建筑设计应用领域,各类砖块十分普遍,成为建筑物外墙的主要构成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流程中,墙体砌块施工过程也必须用到相关的科学技术,而一旦这种墙体砌块施工技术未能得以高效的实施,就会极大的危害到住宅建筑墙体的质量。因此本文首先对土建施工中墙体砌块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科技相关性浅见。

关键字:土木砌筑;工程项目;外墙砌筑加工技术

引言

砌体是指采用水泥或者其他物质所制造而成的人工建筑材料,和砖块一样,有着浇筑速度快的优点,根据形状的差异又可分成实心砌体和空心砌筑,空心砌体分为层次单排序方洞、单列圆孔和多列扁孔等三个类型,这些不同的类型在实际的土建施工中具有不同的效果,能够改善建筑施工品质,或者提高外墙的防火效果等。在现代的土建工程中,砌体开始慢慢取代砖块成为了施工中的主力建筑材料。

1墙体砌块技术基本特征

(1)环保减碳,节省生产成本。外墙砌块施工工艺在使用实际中,其能量的耗费不到粘土砖的50%,施工时间也会大大减少,水泥使用率仅为粘土砖的39%。外墙砌筑施工方法使用期间,有利于大大降低能耗与建造生产成本,真正提高建设工程的品质,促使建设工程整体结构更具耐久性与安全。(2)密度小、工程质量轻。外墙砌筑的工程质量仅为粘土砖的30-50%,所以整体房屋的自重载荷相对小,具有较强的耐震能,且便于搬运,建筑施工更为的方便快捷。(3)易于安装。在同等数量的基础上,墙体砌筑工艺还具有工艺较简单的优点,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设计师任务,大大提高了工程设计工作效率,整体建设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2土建施工中墙体砌块技术应用

2.1"三一"砌砖法

"三一"砌砖方式应采用全部摊铺和挤出的方式,即"一铲灰、一面砖、一挤揉"的砌砖做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装砌体前应该按照平面的方向安装砌体,墙的张背应该依靠里手的位置。另外,砌筑时应该沿着铅线,砖墙的正面和背面都应该是平直的,且顶板的底面也应当顺着的铅线上棱。而平面与垂直水平灰缝的长度一般掌握在五至十厘米左右,最好十厘米。同时为了保证与预制混凝土墙的水平立缝垂直,而不游丁走缝,应该在每一次安装时对在砖墙上的二个垂直竖线间隔二厘米以内的空隙,并进行分段的走缝。在实际应用的墙体砌筑工艺中,工作人员应该严密观察施工的进行并及时观察检查情况,一旦出现了错误,也应当及时更正,并制定弥补措施。目前墙体砌筑工艺已经对砌筑砂浆有了一定高度的要求,但是由于水泥砂浆与水泥混凝土之间无法过夜搅拌,并且使用期限一般只有3-4小时,所以需要时刻搅拌和按时应用砌筑砂浆。另外,在浇筑水墙时要掌握划缝深度,并保证深度的一致,对于划缝也要及时堆砌,在划缝时,一定要不断的擦去缝处灰以保持墙体清洁。

2.2迭砌法

迭砌法也是外墙砌体工艺中的一个很有效办法,可以用来提高墙体的厚度,适应特殊的建筑条件,使下部的竖缝把上部的砌体完全压实。最常见的压缝方式有一顺一顶法、三顺一顶法等。首先在砖墙砌体的整个过程中,要进行横平竖向,每二层的砌体都应该保持在同一个平面状态中,不然在垂直荷载的影响下,就会形成了一定的受力关系,使水泥在无法和砌体一直保持粘结的状态中,最后造成了建筑物的严重损伤。同时墙壁的外表也应该保持在水平竖直的状态中,不然就很容易失去了应有的稳定性。其次,在迭砌法的流程中,墙接缝之间应该是互相交替的,而分隔面中间的横向缝隙也应该互相错开,一旦按照砂浆饱满度上下连通,就很容易造成墙面的二端破裂。此外,还要确保水泥在涂刷流程中的均匀度,不要出现干瘪的情况,以确保建筑承载能力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发生裂缝的砂浆也必须避免产生大裂缝,从而出现通风报信、渗漏等的现象,以增加建筑物的保暖性能。虽然一般迭墙工艺在土建的施工中比较少使用,一般都采用了这种墙体砌筑工艺,以确保外围建筑物的美观大方和安全稳固。

2.3挤浆法

挤浆法的砌体方法在砌砖墙前,使用灰匙、大铲或小灰桶等在墙体上倒入大量水泥,随即用大铲或小推尺铺灰器将水泥摊铺好,然后再根据深度和距离的要求用手把砖块放入水泥中。但挤浆法的具体运用也需要特别注意:①将砖块必须摆放在适当的地方,如放平、左右齐边、横平竖直等;②采用带头灰的砌体方式,即在施工时左手持砖头,用右手舀起一定量的石灰浆放于远日点的立缝中,并随即挤砖到所要求的高度上,这个方式又称为带浆挤砖法;③每次将灰泥铺的宽度为50~75cm,特别是在温差较大的时期,铺灰宽度宜限制在50cm以内。挤浆法的砌体质量一般很好,是砌体方法中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因为挤浆法一般连续挤砌顺砖墙2~3行,因此可以减少重复铺灰,并尽量减少重复作业时间。在挤浆法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要求水平灰缝面积饱满,为提高浇筑效率,一般采取水平推平挤墙砖或加浆挤砌块的方式。

2.4打刀灰法

打刀灰法在外墙砌筑水泥的时期也较为常用,但该种外墙砌筑水泥方式一般在砌体空斗墙的时期使用。该种墙体砌筑方式对水泥砂浆的需求特别高,要确保水泥砂浆具备很强的黏性,这样的话才能把砖块粘接在墙面上。在配制好水泥砂浆之后,要先在砖体上适当的涂刷水泥砂浆,之后再把这些砖块放到砌块墙顶端的适当部位上。

2.5走砌法

走砌法是指在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采用粉煤灰砖片、水泥砖块等建筑材料进行砌体结构的做法。利用对建筑材料的标准化要求,来实现建筑施工工艺和质量上的统一要求。对走砌方法而言,第一步就是做好抄平方面的工作,在施工进行以前,首先需要在建筑防潮层的墙面上标记一定的标高,然后再使用水泥砂浆和水泥的基础材料对其加以找平,确定浇筑工程中的水平条件。再接着做好放线的工作,按照图纸中的设计方案,在墙面上标出大致的宽度,并用墨线画出一定的水平轴线和宽度曲线,对相应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分析。随后还要进行砌筑砖块的作业,在建筑结束后,做好勾缝等其它的清洁作业,尽量减少建筑施工时废弃物的污染。

2.6配制技术要点

混凝土材料具备与水搅拌后的高流动性,足够的承载性能和水挥发后的高硬度等特点。而成为建设工程的主要生产原材料之中,该建筑材料在生产配置过程中还涉及着很多工艺要领。因此一般来说,为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都应重视对水泥建筑材料的选用。在购买产品时,工程建设主管部门还应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的力量。与水泥生产密切相关的建筑材料、细骨料和水泥,应当按照工程建设的真实需求经过严密的对比试验。若要使得检测数据更为准确、科学合理,工程建设主管部门还应该直接将资料发送到检测现场,并依据测试结果做出有针对性的生产配置反馈,以满足工程建设的生产技术需求。此外,在配制水泥时应注重对材料的选择和比例控制。还应该按照相关标准组织各类建筑材料的先后顺序,在预备好大部分混凝土材料以前,建筑主管部门就应该混匀并预备好水泥的所有组成部分。在充分晾干之后,还应该进一步检验硬度和其余技术参数能否满足建筑材料的工程要求,以保障正确配置以及混合比例的准确性。

结语

本章对外墙砌筑工艺的具体实施、土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土建施工技能在建筑施工中的管理意义等做出比较详尽的阐述,在外墙砌筑技术施工过程中应强化对砌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机械的选择、操作图样和环境的选择等;严谨地按规定标准砌筑,并聘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技术员负责砌筑管理;对外墙砌筑工艺在土建建筑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做出了剖析,并且指出在使用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为墙体砌块发展和前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星吉.墙体砌块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9,45(5):134-135.

[2]曲晓龙.墙体砌块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17(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