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I数据的城市生活公共服务设施便利性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基于POI数据的城市生活公共服务设施便利性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杨潍祎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省 绵阳市 621000

摘要:生活便利性是城市宜居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和关键因素。本文将核密度分析法、渔网分析法等方法应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生活舒适度的空间分析确定并优化不同公共服务设施的影响权重,结合生活设施的密度分布衡量城市的生活便利度。为优化城市公共设施空间配置、新增设施的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字:POI数据,生活便利性,公共服务设施

1引言

随着城镇化的建设以及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水平逐渐提高。人们越发重视城市生活品质,针对新阶段城市发展要求更高更多。2018年,国家住建部批准发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1],"生活圈"这一概念的提出取代了传统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模式[2]。2021年7月,国家商务部携手11个部门发布《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明确到2025年"百城千圈"作为城市生活圈建设目标,构建合理布局、丰富业态、功能完善的城市便民公共服务生活圈[3]。同时,二十大提出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的明确要求,强调城市建设及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人民对公共服务的诉求。推动以人为中心来营造建成环境已成为众人共识,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城市生活公共服务功能都面临着深刻的转型[4]

2研究范围及方法

2.1研究范围划定

本次研究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11个市辖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锦江区、成华区、新都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和5个县级市(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以及4个县(金堂、大邑、蒲江、新津)[5]

2.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其包括渔网分析、叠置分析、核密度分析。借助ArcGIS 软件,对POI数据进行分析并以空间图示化。

3成都生活设施便利度分析

2渔网分析3.1生活设施空间分析

4渔网分析

日常生活服务设施核密度及网格密度分布图

通过聚类分析,成都市日常购物、医疗和户外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呈现"一主多副"等级体系。其中分布密度最高的城市中心,其日常购物服务、医疗服务及日常服务三类设施的核密度值达到最高,于城市中心分布最为密集。其中,日常购物类设施密度达到67.39%,1km²格网内日常购物服务设施可达70家以上。日常教育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聚集现象,呈多核心聚集现象,1km²格网内数量最多的可达192个。

从集聚范围分析,成都市购物服务设施分布核密度相对较高值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位于主城区,成华区及周边辖区:新都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部分区域处于核密度中间值范围,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以及金堂、大邑、蒲江、新津4县的购物服务设施分布核密度值低。成都市日常教育服务设施覆盖全城市,中心城区出现高值;教育服务设施也配置相对完善。日常医疗服务设施与日常户外服务设施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范围内,周边区域的核密度值低。

3.2城市平均生活便利度评测结果

一级类

二级类

平均生活便利度分值

日常购物

百货商场、购物中心

0.007

连锁超市

0.069

便民商店

0.002

教育服务

中学

0.006

小学

0.010

幼儿园

0.033

医疗服务

综合医院

0.009

卫生院

0.007

药店

0.078

诊所

0.053

日常户外

公园

0.053

广场

0.004

通过对4大类12小类的统计计算,成都市医疗服务设施密度达到最高。成都市日常生活购物设施1km设施密度为0.731,教育服务设施1km设施密度为0.52,医疗服务设施每1km设施密度为2.328,日常户外设施每1km设施密度为0.081。综合权重计算后得出平均生活便利度分值:日常购物综合平均生活便利度分值分值为0.078,教育服务综合平均生活便利度分值分值为0.049,医疗服务及日常户外综合平均生活便利度分值分别为0.147、0.057。

5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成都市日常生活设施空间分布的核密度分析与栅格数据叠加,发现三类主要设施呈现"一主多副"特征。运用网络空间分析法,深入成都市生活服务设施布局态势,结果显示成都市城市中心的生活设施的便利度最高;成都市日常生活设施的便利度内部分布状态不均衡,城市中心区域与城市边缘地带以及周边县区设施便利度差异大。通过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再赋予分值,综合评价出成都市平均生活便利度总指数为0.331。

基于POI数据对于城市生活便利度的评测,也是将各类型设施置于同一标准下赋分,但不同类型生活服务设施会体现出重要程度的差异。今后可考虑不同类型生活服务设施的重要程度差异来赋生活便利度分值﹐从需求出发研究城市生活便利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性。

参考文献

[1]沈育辉,童滋雨.人本尺度下社区生活圈便利性评估方法研究[J].南方建筑,2022,No.213(07):72-80.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 [EB/OL]. [2021-07-20].

[4]金磊.基于“15 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老旧小区公共配套设施改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20.

[5]成都市统计局.成都市统计年鉴.202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