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中华国术传播的现实审视与路径阐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3

融媒体视域下中华国术传播的现实审视与路径阐释

赵晓春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融媒体发展的逐渐成熟,融媒体所赋予的新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提升中华国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拓展中华国术传播的渠道和空间,还可以细化中华国术传播的圈层和领域。尽管融媒体时代的中华国术传播存在一系列的技术优势与渠道优势,但媒介自身的开放性、便捷性和包容性也使得中华国术在传播的过程中遭遇数字鸿沟、内容同质化、信息过载等挑战。基于此,应通过充分挖掘中华国术内涵重视精神传承、加强多元化传播平台建设力度、加强跨界合作等路径提升中华国术传播效果。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中华国术;新机遇;新挑战;新路径

中华国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国家层面大力推崇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习传承传播体系的时代需求下,如何进行中华国术传播模式的改革创新,推动中华国术文化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华国术社会影响力、感召力和话语权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融媒体发展的逐渐成熟,融媒体所赋予的新媒体技术可以重构文化传播形态、样式和内容,可以消除传统文化传播的不足和局限,突破传统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这为中华国术传播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在融媒体发展逐渐深入的新时代,探寻与创新中华国术传播方式,对于提升中华国术文化高质量创新发展,提升中华国术社会影响力、感召力和话语权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融媒体时代中华国术传播面临的新机遇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走向纵深,融媒体时代已悄然来临,新媒体技术在飞速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同时,也改变了当前人们传递、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的方式,这为创新中华国术传播提供了历史新机遇。

1)融媒体时代提升了中华国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融媒体时代,各类新的传播思路、产品、形态层出不穷。海量的内容储存、便利的社交互动、高效迅速的传输性能,使得中华国术的传播速度与广度比传统媒体时代有了极大的提升。首先,融媒体时代赋予的新媒体技术的普及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大众接受、制作和传播中华国术的门槛。在融媒体时代,数字文化成为主流,时空限制被打破。各类APP不断升级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中华国术传播的重要阵地,例如抖音、快手等。其次,在融媒体时代,通过网站、移动终端、短视频、自媒体等打造的全方位的传播矩阵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华国术的广度。最后,在融媒体时代,传播者还能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根据用户的口味进行个性化的推荐,让用户更直接快速地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中华国术,促进中华国术文化的良性传播。

2)融媒体时代扩展了中华国术传播的渠道和空间。在融媒体时代,中华国术与大众的关系也发生转变,由单向传播转化为多向传播。大众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被动地接受,而是可以更多地参与到中华国术的传播中,成为中华国术文化的传播者之一,甚至可以从源头对中华国术产生影响。目前,抖音、快手等APP软件可以使得中华国术传播的过程更具有互动性,,即用户与用户之间互动、用户与中华国术创作者互动。用户成为中华国术传播的一个枢纽,而不再是孤立的单向信息接受者。大量的互动激发出情感共识,这些共识再促使人们对中华国术进行分享传播,让中华国术更深入人心,进而让中华国术获得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此外,在融媒体时代,时空限制被打破,用户甚至能通过众多在线平台直接与创作者进行交流。创作者们在获得大众的反馈意见后,产生新的灵感,对其后续创作进行调整。这些互动讨论引发中华国术传播的内容革新,使其迸发出新的创意与活力,对中华国术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融媒体时代细化了中华国术传播的圈层和领域。融媒体时代带来海量资讯,但通过高效便捷的信息检索人们能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使得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们快速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圈子,呈现出分众化、垂直化的发展趋势。正是融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让用户能更快更多地获取自己喜爱的中华国术文化,加速了中华国术的细分,让一个个小众中华国术圈逐渐形成。在圈层细分的驱使下,中华国术传播开始更注重用户思维,以用户的喜好、需求来传播。

二、融媒体时代中华国术传播面临的新挑战

尽管融媒体时代的中华国术传播存在一系列的技术优势与渠道优势,但媒介自身的开放性、便捷性和包容性也使得中华国术在传播的过程中频频遭遇挑战。

1)融媒体时代中华国术传播面临着数字鸿沟的挑战。尽管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然走向纵深,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愈加成熟,普及程度也越来越广,但数字鸿沟问题却仍然存在。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差异化较为明显,在一些落后地区或是弱势群体中,对新媒体技术的接触和使用程度相对较低。这就造成了这部分群体的参与度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可能错过了中华国术传播的机会。因此,解决中华国术传播过程中面临的数字鸿沟,使更多人能够平等参与和享受中华国术的传播,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2)融媒体时代中华国术传播面临着内容同质化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新媒体技术也得益于此发展愈加成熟。在诸多技术加持下,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内容的生产和传播门槛降低很低,这就导致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播进程中出现内容与形式的同质化趋向明显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只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一个爆火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案例,就会出现一系列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出雷同的文化传播内容,缺乏独特性和个性化。因此,对于中华国术来说,如何在众多同质化的内容中脱颖而出,保持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价值,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融媒体时代中华国术传播面临着信息过载的挑战。《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不仅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推向纵深,更是为新媒体技术跨越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大量的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上迅速产生和传播,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观众必然将面临着信息过载这一现实问题。广大观众在纷繁的信息中选择和辨别真伪,就很容易忽视或难以接触到中华国术的相关内容,这就必然不利于中华国术的传播。因此,在融媒体时代,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关注和参与到中华国术的传播中,就成为了一个挑战。

4)融媒体时代中华国术传播面临着版权和侵权的挑战。随着融媒体发展的逐渐成熟,融媒体所赋予的新媒体技术使得人人成为信息的产生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的模糊化,传播的容易化也使得原创内容的保护和盗版问题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挑战。对于中华国术来说,部分受商业利益驱动的传媒机构在进行中华国术传播进程中存在着未经授权和盗用内容的风险,同时个体在进行中华国术分享时也容易不自觉的触碰到未经授权的风险。因此,如何维护中华国术的版权,保护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完整性,确保传播的质量和价值,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挑战。

三、融媒体时代中华国术传播面临的新路径

中华国术传播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受众和新的传播媒介。在融媒体时代,应借助融媒体赋予的新媒体技术实现中华国术的高质量传播。融媒体时代创新中华国术传播,提升中华国术传播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融媒体时代应充分挖掘中华国术内涵,重视精神传承。新媒体背景下中华国术的传播,挖掘中华国术文化内涵是重中之重。“内容本身是否被用户关心和认可是根本,迅速、准确、真实、客观、专业、权威始终是大众对主流媒体的期待”。新媒体应保障用户获得高质量、权威的内容,充分挖掘中华国术文化的内涵,全方位展示中华国术,传承好国术基因。中华国术的传承与弘扬,要在充分挖掘和系统整理各类中华国术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化、系统化、体系化地利用新媒体手段,根据不同的资源类型,全方位地展示中华国术的内容。

第二,融媒体时代应加强中华国术多元化传播平台建设力度。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公众舆论场域。这种文化与技术的全新融合,带来了话语权分配的重要问题。融媒体时代中华国术传播者应当建设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充分运用上述这些新媒体传播平台,强化数字化技术创新的引擎作用,促进数字化技术与中华国术的深度融合,扩大传播的渠道和覆盖范围,加速人们“浸润式”的文化体验感。通过在多个平台上同时展示和推广中华国术,能够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关注和参与。

第三,融媒体时代应充分关注中华国术个性化定制与精准推送。新媒体背景下中华国术的传播,受众对象要精准分类,应具有靶向意识。精准分类方面,对受众群体进行大数据分析是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的关键点。由于大数据分析可以及时提供有效的用户信息,新媒体就可以针对不同受众层级、不同受众群体,精准有效地、差异化地向特定群体投放中华国术信息。因而,在融媒体时代,可以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算法,将中华国术的内容精准地推送给观众。基于用户的兴趣和偏好,个性化定制内容,能够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使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获取到相关的中华国术内容。

第四,融媒体时代应当加强跨界合作,形成中华国术传播合力。融媒体时代,中华国术创新传播必须要加强与其他领域开展跨界合作,将中华国术与音乐、舞蹈、时尚等流行元素融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传播内容。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丰富多样的中华国术内容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中华国术,能够吸引不同类型的观众,扩大传播的影响范围,并提供更丰富的传播体验,进而提升中华国术传播效果。

基金项目:成都体育学院中华国术院2022年度研究项目:融媒体视域下中华国术传播的现实审视与路径阐释(CS22B12)

作者信息:赵晓春(1978-),男,辽宁丹东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参考文献

[1]王源.媒介融合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象化传播创新研究[J].东岳论丛,2020,41(12):45-52.

[2]刘辉,张军龙.利用新媒体拓展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路径[J].中州学刊,2021,(8):83-88.

[3]荆立群,薛耀文.融媒体视阈下红色文化的传播[J].编辑之友,2020,(3):72-76.

[4]伊丽媛.融媒体时代音乐文化传播:特征、困境与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12):25-28.

[5]刘明.融媒体视阈下黄河水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0,(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