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3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研究

方晓波

身份证号码:640302199004050312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强度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做好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工作。对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工作要以整个建筑结构为检测对象,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质量检测。在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终检测结果与实际施工质量不相符,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需要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科学有效的检测。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工作,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意义入手,分析了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重视检测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的重要性、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内容土强度检测方法以及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注意事项。

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意义

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是道路桥梁工程的重要质量控制指标之一,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点。由于建筑工程的规模大,且有很多的操作步骤,因此,要对各种的建筑材料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安装,因此,必须要对这些建筑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等展开测试。在进行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时,应注意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避免出现随机测试的情况。例如,建筑工程的安全鉴定,就是对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混凝土进行抗震测试。将混凝土强度检测视为一种必要条件,它可以应用在建筑物建造时、建筑功能扩充修缮时、建筑物使用年限已经到了并且需要继续使用时、建筑物遭受外界因素影响时、公用类容量较大的基础设施建筑物等,在这些环节中,都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后续混凝土强度检测。在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时,首先需要根据检测对象的特点以及检测的具体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然后将所选用的方法应用到实际检测工作中去,进而得出准确的混凝土强度数据。通过对混凝土强度进行准确的检测,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结构稳定性降低等情况,进而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效地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通过对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还可以有效地提升施工人员对自身安全意识的认知。

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强度不足对主体结构的影响

(一)对构件承载能力的影响

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施工。由于混凝土是建筑工程项目中主要的建筑材料,因此,混凝土的强度必须符合相关要求,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导致构件承载能力下降,从而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进行项目建设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当然,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法,进而有效地保证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1]

(二)对构件裂缝宽度的影响

混凝土强度不足会造成构件裂缝,混凝土强度不足通常表现在:混凝土裂缝宽度过大,构件表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状的麻面或者麻面。根据试验研究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其中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具有同样的变化规律。这也就意味着,混凝土抗压强度越高,则抗拉强度也越高,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来控制构件裂缝宽度。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以确保工程质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从施工材料入手,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搅拌、浇筑、振捣等各个方面入手,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其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三)对构件耐久性的影响

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它的强度,而混凝土的强度又与水泥等级、水灰比以及外加剂的种类和用量等有关,混凝土强度不足会造成混凝土抗渗性差,降低结构的抗冻性能,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钢筋表面锈蚀等问题。另外,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裂缝造成混凝土耐久性的破坏。一般来说,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收缩越大,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更容易产生。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工程往往是水灰比很大,而有些工程却是水灰比很小。因此相关施工人员必须根据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水泥和配合比。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度变化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要点

(一)检测建筑工程外观及尺寸

施工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对建筑工程的外观和尺寸进行检测。重点检测工程是否存在质量缺陷,如不合格部位及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部位,要及时处理,确保施工质量。首先,对施工单位所提供的资料、图纸,以及验收报告等进行审查,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其次,对各道工序的施工程序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不合理施工程序和不符合工程规范要求的工序。最后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用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下一道工序,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强度。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混凝土性能检测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最常见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之前,必须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检测。

一般来说,在施工之前应对混凝土进行严格的检查,以确保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目前,混凝土检测方法主要有:外观检测、物理力学性能检测和化学分析法等。其中,外观检测法包括表面观察法、质量检查法和硬度测定法;物理力学性能检测包括抗压强度检测、抗折强度检测和抗渗性能检测等;化学分析法包括 pH值测定、氯离子含量测定和碳化深度测定等。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进行混凝土性能的检查[2]

(三)主体结构钢筋以及后置埋件检测

钢筋的外观质量,检查钢筋表面是否存在麻面、蜂窝、露筋、孔洞等缺陷,检查钢筋的型号是否正确。钢筋直径检查,按照设计要求对钢筋的直径进行检验,如不符合要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后置埋件检测一般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根据设计要求,在相关部位设置后浇带。后置埋件检测主要是为确保后浇带的质量,避免出现裂缝、偏位等现象,在埋件检测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检测:一是查看后浇带的位置和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二是查看后浇带混凝土是否已浇筑完毕;三是检查混凝土的强度,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四是查看钢筋骨架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如果后置埋件检测过程中出现问题,则应及时对其进行修补,避免由于修补不到位而造成后期钢筋锈蚀的现象发生。

(四)楼板厚度检测

对钢筋混凝土桥梁板面厚度进行检测时,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钻孔来进行检测,也可以通过超声检测法进行检测。其中,超声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超声波的传播来判断楼板厚度的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对超声波的传播路径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裂缝或者是变形情况,那么则说明楼板的厚度不够。在楼板厚度不够时,在对其进行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对检测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其次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好检测技巧。最后要按照要求来确定检测深度,如果厚度不够则需要补做一次。

四、提升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准确性措施

(一)明确具体的检测内容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的强度,二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的质量。同时,在检测过程中,还要对检测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确,并制定科学的检测方案。在进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时,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进行检测工作,并对各种数据进行详细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对混凝土强度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以便提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水平。

(二)规范检测手段

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注意规范检测手段,根据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检测方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首先,要明确检测目的,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在确定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目的时,要遵循全面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等。其次,要对被测混凝土进行抽样检测。在混凝土抽样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注意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抽样,确保取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再次,要注重对抽样后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和处理。在养护和处理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表面清洁、干燥和平整。最后,要对样本进行编号处理。

(三)完善细化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效评价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相关人员要重视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完善和细化,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应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效果评价指标,并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实际需求相联系,综合考虑其工期、质量、技术、设备、人员、成本等客观因素,建立并形成了一套有针对性的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效果评价体系,全面、详细地评估混凝土强度检测以及检测技术方法应用所取得的阶段性效果,并将精细化的混凝土强度检测价值要求与之相融合。强调对混凝土强度检验效果评估的客观要求,避免因人为主观因素而产生的偏差。加强对检测效果的评估,并对其应用进行充分的认识,将其视为对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路径进行调整和完善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基础,从而促进混凝土强度检测一直朝着更高的层次前进,使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的和谐和连接,从而实现一个良好的互动发展。相关人员要不断完善细化检测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同时要做好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的分析和处理工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实用性。

(四)利用科学技术搭建数据共享库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需要相关人员利用科学技术对检测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和分析,从而为后续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在采集数据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后续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结束语

总之,由于受到检测技术、过程控制和数据分析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对建筑物主要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实际应用仍有许多薄弱环节,这对达到最佳检测效果是不利的。为此,技术人员应该摆脱传统的混凝土强度测试方式的束缚,加强对专业技术手段的应用,构建一个完整的混凝土强度测试技术体系,对现有的技术资源进行最优组合,从而为实现混凝土强度测试技术效果的整体最优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推动建设项目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叶秋祖,潘玉超,罗慧琳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3(11):171-173.

[2]徐博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主体结构检测要点及其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0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