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新时期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孔瑞兰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政府 山东 济宁 272506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党和国家对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尤其是新时期与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变革。文中分析新时期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地方农业经济;重要性,推动措施

很多地区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都没有良好的意识和管理能力,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处于滞后局面,这会对整体农村经济建设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策略开展进一步研究,可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意义

1.1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走向

农村经济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要想实现农村经济形势全面改观,就需激发出农民自身强大的自我积极性,从而为整体的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持。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形式,更多的是以传统勤耕为主,并没有形成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农产品只是通过农民独自贩卖而实现经济的收入。这样的经济方式无疑会对整体农村经济增长带来很大的阻碍,同时也造成整体农村经济发展并没有实现科学的管理和增长的延续。全面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的管理意识,将会为整体的发展提供方向。

人民生活与农业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人民生活的前提保障是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发展基础是人民生活。中国在农业资金投入中,投入的力度较为不足,从而影响到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致使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发展步调不一致。同时,在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缺乏高效的农业资本投入制度,对于资本的外在引资、内在集资等状况和特殊资本的投入,都缺少准确、恰当的引领,只是注重满足温饱层面的农业资金投入,不重视农业资本投入的主体地位,对于因农业资金投入不够而造成农业发展滞后等影响缺少前瞻性的判断。

1.2 使经济发展更加科学

对于农材经济建设和发展来说,很多时候并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管理理念,特别是农村自身并没有实现对自我资源的有效应用,并没有通过合理运营实现对经济制度的全面完善,这会使农村经济发展陷入极大的停滞。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管理能力,将会使农村经济的发展由原来的表面发展转向深入发展。通过更加科学的制度体系保障,使得农民自身的经营能力和创收意识可以有所提升。科学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也将会使农村经济发展变得更加准确,使传统农业经济形势可以有所改变,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自身发展的活力。

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农业生产无法大面积化的发展。当前,在中国的农业生产管理当中,其管理制度和方法均相较不完善,达不到整体大环境下的农业生产的需求。在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机械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落后的,还未大范围的采用机械化大生产。另外,没有定期检查和维修农业生产工具的意识,产生各种问题,这也会对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效率有所影响。除此之外,对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对自然灾害发生应急措施的提前预设的意识不足,这也容易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

2、新时期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2.1  加大技术与资金的投入力度

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技术和资金的投入是十分重要的。农业技术和资金投入不足的话,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开展无法得到保障,农业经济的收入也会不大稳定。要根据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形势出发,把握好技术与资金的投资力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第一,完善相应的制度,打造良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完善落实相应的政府惠农政策,调动农业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积极性。第二,开发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经济高效发展。第三,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相应活动提供保证,加大农业技术研究、农业人才培育资金的投入。第四,要对技术与资金的使用情况加以监督,保证其可以落到实处,让其的作用得以有效的发挥。注重农业技术的研究,注重资金的投入,在新形势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注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在新形势下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当中,运用多样化的举措,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政府部门应该依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形,完善农业生产当中相应的配套设施,重视对于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的建设投入,重视对农业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让农业生产者在农业生产当中关于基础设备的使用有所保障,发挥基础实施建设的作用。第二,认真做好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工作,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顺利开展,促进农业生产的质量与产量,采用科学的举措加大农业生产的大面积化、规模化。第三,政府部门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政府部门应发挥好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不断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进而提升社会效益。

2.3  推动农业结构多元化

目前,中国农业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产品结构单一,加工销售结构单一,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重视农业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推动,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现阶段下,农业经济面对着新形势应该注重对先进科技的运用,对农业生产的结构开展改革与创新,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多样化,让农业产品更加风采多样,满足人民的生活要求。

加大农业人才的投入,扩大农业从事人员的竞争力,提高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在这强烈的竞争环境中提高了竞争有利优势。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规模比较小,比较松散,在农业管理层面比较困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重视对类似大棚技术等集中管理方式的应用,集中管理方式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合理配置资源。农业生产的大面积化,还可以提升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的规模化。

2.4  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目前,中国的农业从事者的知识水平不高,在农业生产的发展当中,应当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农业经济发展提高人才储备,让农业从事者可以在新形势下可以敏锐的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对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改革。第一,对农业从事者进行理论培训,让他们当前新形势发展的敏锐度,把握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懂得扩大其发展优势,抓住发展机遇,懂得对农业经济的改革创新。邀请相关农业经济发展专家,开展讲座、交流会,来对农业从事者进行理论知识的输入。第二,加大农业从事人员的培训力度,开展农业实践,对农业经济的流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农业生产当中,根据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情形,创设契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结构、技术。

2.5  政策的落实

完善政府职能,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加强相关的督促与监管制度,将农业政策落到实处,为农业从事者提供强有力的后盾,调动农业从事者的生产积极性。政府采用相应的举措,例如加大资金的投入,促进农业人才的培养回流等等,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对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加以重视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农业生产较为滞后、资金投入不够、资源缺乏、人才缺乏、农业经济基础不够完善、政策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想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大技术与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动农业结构多元化,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促进政策的落实以及加强监督,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铭昊. 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河南农业,2016(29):5.

[2]杨华.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生态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 河南农业,2016(29):63.

[3]王光红. 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实证[J]. 河南农业,2016(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