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

姚树伟

利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潍坊262706

摘要:生姜因其优良的去腥功效而成为人们日常烹调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近几年,我国姜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只有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在生产中加强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生姜的产量和品质。重点对生姜的高产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生姜高产种植技术的全过程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生姜;栽培技术;高产;管理措施

生姜是我国传统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因其地理、气候等诸多优势,所培育出来的姜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与之相适应的种植技术和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经验相比,姜制品在产量和品质上均有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对生姜功能研究的深入,我们对生姜的市场规模和结构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为适应社会对生产生活的迫切需要。为此,相关的种植者应结合实际,及时调整栽培方法,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准备工作

生姜的种植工作比较困难。生姜的根系很弱,在土壤中生长的地方比较浅,姜苗对水分及养分的吸收性差,抗旱性和抗涝性差,都会影响生长。因此,生姜的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也很高。在进行种植前,一定要对土壤进行仔细的选择,以有机质丰富、土质疏松、通气排水良好、pH值为弱酸性为好的山坡地为宜。要注意避免在种植烟草、芋头、茄科植物、花生等作物时使用,这样可以减少油皮姜瘟病的发病率。确定好土地后,一般要在收获前作物后及时冬耕,让冬耕完毕的土地在霜雪冰冻的影响下,达到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并消灭害虫,为土壤提供养分。播种之前,先把地犁一遍,然后给地浇水。要注意施肥,一般每667m2可施用5000kg的高质量厩肥,若为复合肥,同面积仅需60-100kg,具体要看土壤条件。然后立即平整土地,尽可能的减少土粒。然后在平整好的土地上进行开箱,通常田箱的宽度、沟宽、沟深分别保持在3m30cm25cm,要将箱面控制在5m范围内,便于灌溉,便于施肥。若耕地面积过大,则可实行分区栽培。为了便于排水,可采取高畦种植。一般采用“盖粪方式”给生姜施肥,将种姜埋在土里,然后在种与种之间的距离上施用复合肥,用农家肥覆盖种姜,最后用细土覆盖10cm左右,每667m2可以种植500kg种姜。

二、种姜选择与处理

1.合理密植

适当地减少生姜的栽植密度,既能增加单位面积的同时,又能增加单位面积的块头,一般栽植密度一般是125-200kg/667m2的黄姜,250-300kg/667m2的大肉姜,行距40-50cm,株距20cm以上。

2.科学追肥与及时培土

由于生姜的根部是逐步分枝、膨胀的,因此,在栽培时,除了初期要施足肥力,还要小而多次地施足肥力。在生姜生长初期,以薄肥为主,到了中后期,则应加大肥料用量。第1次追肥是在生姜齐苗后,为了促进姜根的生长,需要每667m2施用30kg的速效型硝硫基复肥,或10kg的水溶性肥料混在水中施用。在三个分叉时期,如果使用NPK均衡或高钾肥,需要50-75kg/667m2。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在炎热和雨天进行,另外为了不影响吸附效果,还需要及时的除草、培土。7月中旬后,应根据姜苗的生长状况,追施适量的高钾复合肥,并进行叶面追肥,7-10天喷1次酸性农药,以防止生姜叶片早衰,达到防虫治病的效果。

3.适时灌溉及除草

在生姜生长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防止积水,栽植时应注意排水。播种完毕后,要保证土壤表面的水分充足。从姜苗出芽到收获的这段时间里,土壤不宜过干,特别是在姜苗生长旺盛的时候,要及时浇水。因姜根系多位于浅层区,故应减少耕作次数,避免伤害到姜根。在姜出苗后,为了疏松土壤、除杂草,适当进行两次浅耕。姜种在高温和多雨的季节,生长得很慢,是杂草最好的生长环境。所以,在大田中要加强对姜苗的管理,以避免杂草和幼苗对养分的竞争,以免幼苗因缺肥而矮化,造成产量的降低。在幼苗阶段,要及时拔除杂草。为了减少除草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合理地使用化学除草剂,既方便又有效,播种前后用一次,播种后30d再除草。以25%除草醚举例说明除草剂的使用方式,在实际的除草工作中,喷雾法每667m21kg的除草醚,与100kg的清水混合制成药液,然后将其均匀喷洒在已播种的姜沟及其周边的土地上。毒土法每667m2需将1kg除草醚与15-20kg细土混合,用薄膜覆盖,静置10-14小时,再将毒土均匀撒于已播种的姜沟及其周边的土地上,对以后长出的杂草进行人工清除。

三、病虫害防治

1.姜瘟病防治

该病常经土壤、水源、种姜、害虫等途径传播,对生姜根、茎、叶等造成很大的伤害,造成叶片枯萎、枯黄。防治该病,一是要选用健康的生姜种子,轮换种植,用干净的水源进行施肥;其次,发现有病苗的时候,要将病苗连同泥土一起清除掉,然后用生石灰进行灭菌。在病原菌感染的早期,应立即使用相应的药剂如姜瘟宁、硫酸链霉素等进行控制。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应及时排出积液,以减少患病率。

2.叶枯病防治

该病主要危害生姜的叶片,引起叶片出现枯黄、穿孔或斑点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生姜的正常光合作用,使生姜的产量难以提高,品质也会大打折扣。要防治叶枯病,不仅要避免连作,而且不能盲目施用氮肥,还应该增加磷钾肥或有机肥,以提高生姜的抗病性。在姜黄叶初发时,可将中生菌素或春雷霉素喷于叶片上。

3.姜螟防治

姜螟又称钻心虫,要想对钻心虫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以农业为主,辅以化学药剂,一般采用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类低毒农药。

4.地下害虫防治

在适当的土壤中,或在适当的土壤中撒上二嗪磷粉和鸡饲料,以达到引诱地下害虫的目的。

四、生姜采收

生姜的收获一般都是在霜降之前进行的,而山坡上的种植则是在十一月份进行,以避免被霜雪所覆盖。采摘时要注意选择在麦秆和叶片发黄期,并且要选择合适的天气,以避免过早收获而造成减产。收获前3-4天进行一次灌水,使土壤湿润,增加收获率。如果土质松散,可以直接抓住整株姜,然后用力拔起,抖掉上面的土,把茎切掉,只留下2cm长的地下茎。接着将姜根摘除掉,将不同的姜分开存放,将老姜和嫩姜、大块和小块区别开来,丢掉腐烂的生姜,避免将好姜和坏姜弄混,防止腐烂病的传染。

结论:生姜具有祛痰、止呕、止咳等功效,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受。因为它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所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缓解市场压力,生姜种植者应适时改进姜栽培技术,科学、合理地转变种植模式,在确保姜栽培产量的前提下,提升生姜质量,为我国生姜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黄月新.浅谈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J].种子科技.2021,(14):78-79.

[2]李锋.生姜育苗移栽间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0,(7):141-142.

[3]卢胜国.冀东地区露地生姜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21,(12):44-45

[4]杨国凤.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