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1
/ 2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

蒋施奕

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611730

【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运用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院内收治的64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电脑随机法分为护理和对照两组,分别采用舒适护理、常规护理,对两组所得数据加以记录,为后续分析提供资料。结果:护理组HAMA与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护理组生命质量较高,睡眠质量则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给予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获得较高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舒适护理

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常见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中,伴随国内老龄化人口不断加剧,导致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该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因为其他严重疾病,导致其心室的射血能力受到损害,若发病时未能及时救治,极易加重病情发展,影响其身心健康,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1]。因此,院内将收治的64例老年心力衰竭者纳为研究范例,深入研究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取院内收治的64例老年心力衰竭者,时间固定在2022.3--2023.3期间,以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护理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跨度60--81岁,均数(70.50±12.52)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0:12,年龄区间61--83岁,平均值(72.00±10.64)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显示,数据无任何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模式。

护理组应用舒适护理,方法如下:(1)心理舒适干预,针对入院患者,护理人员需热情接待并耐心引导,帮助其熟悉院内环境,降低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由于该疾病的病情时间较长,且患者年龄较大对疾病知识掌握不足,患病后极易增加负面心理情绪,此时,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其进行交谈,鼓励其说出内心需求,详细为其与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例如发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效果等,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积极配合护理高内各种,减轻其内心解惑,提高其治疗自信心。(2)体位舒适干预,护理人员要依据其病情状况,适当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姿势,使其保持舒适状态,针对水肿、气喘患者,则协助其保持半坐半躺位姿势,将床头适当升高,针对病情较为严重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按时为其翻身、叩背,将其痰液及时清除,促进其呼吸道保持畅通。(3)环境舒适干预,护理人员要合理调整病房温度及湿度,在其床旁侧设立隔帘,保护好患者隐私,适当将仪器设备运行的声音调低,每天适当播放一些舒缓音乐,帮助其放松心态,消除其焦虑、焦躁等不良情绪,按时打扫消毒,开窗通风,促进新鲜空气流通,提高患者休息舒适度。(4)吸氧舒适干预,护理人员若发现患者出现缺氧情况时,需要根据其缺氧具体状况,合理为其调节氧流量,每分钟3升至5升,若患者伴有合并心脏疾病,每分钟吸氧则控制在1升至2升,指导其连续吸氧,告知患者及家属切勿擅自停用吸氧装置,为其讲解连续低流量吸氧对其肺功能恢复的好处,按时更换吸氧装置,避免增加感染几率。(5)输液舒适干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则严格控制输液滴速、输液量等,利用输液泵合理控制其输液速度,若输液速度较快,使其前负荷增加,加重该疾病临床症状,严重诱发成急性肺水肿,对其生命构成威胁,指导其切勿乱动输液速度,降低反复穿刺对其造成的伤害,可采用静脉留置针方法,保证其输液稳定。

1.3观察指标

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评价两组负面情绪,得分越高,证明其负面情绪越严重。以SF-36健康情况调查问卷,掌握其护理前后生命质量变化,分数越高,说明其生命质量越良好。选用心力衰竭睡眠质量问卷调查,分析其护理后睡眠质量,得分越高,说明其睡眠质量较低,而得分越低,证明其睡眠质量较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s)满足正态分布,t检验;P<0.05为判断依据,组间统计学差异性。

  1. 结果

2.1两组患者HAMA与HAMD评分比较

以护理前数据来看,两组间分值较高,差异无意义(P>0.05)。以护理后数据来看,组别分值较低的是护理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HAMA与HAMD评分比较[n/±s]

项目

例数

HAMA(分)

HAMD(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组

32

22.32±4.51

7.54±3.33

20.38±5.63

6.61±1.54

对照组

32

22.10±4.18

12.47±4.32

20.59±5.28

10.53±2.49

T

0.2024

5.1129

0.1539

7.5740

P

0.8403

0.0000

0.8782

0.0000

2.2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评分

护理前,护理组生命质量(56.35±5.49)分,睡眠质量(87.25±5.01)分与对照组生命质量(57.61±6.18)分,睡眠质量(86.62±5.33)分对比,数据无任何差异性(P>0.05)。

护理后护理组生命质量(87.78±4.38)分,睡眠质量(45.14±5.51)分与对照组生命质量(73.56±4.12)分,睡眠质量(56.68±5.91)分对比,护理组生命质量高于对照组,而睡眠质量则低于对照组,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

  1.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又被称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发病期间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不仅增加治疗难度,同时威胁其生命健康。普遍应用的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以患者病情展开对应护理,完全忽略其生理及心理上护理,虽取得不错护理效果,但未达到预期效果。舒适护理属于一种科学干预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心理念,通过对其展开心理舒适干预,正确指导其说出内心疑虑,并一一为其正确解答,可减轻其心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正确协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保证其病情稳定恢复,环境舒适干预的护理工作实施后,能够有效降低其对环境的陌生感,提高其护理依从性,改善其睡眠质量,患者吸氧时展开正确吸氧舒适干预,可依据其病情状况,合理调整吸氧量,保障其吸氧稳定,给予其进行输液舒适干预时,嘱咐家属陪同并监督,千万不要停药或加快输液速度,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使其输液稳定进行,改善其生命质量,减轻患者家庭经济压力,促进患者病情早日恢复[2]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获得较高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卫.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3):266-267.

[2] 盛云.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女性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妇儿健康导刊,2022,1(3):120-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