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牢记铸魂育人使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0
/ 2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牢记铸魂育人使命

胡红好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义山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内容摘要:思政课教师要坚定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的决心和信心,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扎实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在思政教学课堂中践行立德树人 ,培养环保意识;教书育人,遵守交通规则;为党育人,追求科学文明;铸魂培根,继承勤劳节俭;铸魂育人,厚植爱国情怀,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铸魂育人使命。

关键词: 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初心;革新;铸魂培根

行程万里,不能忘记初心;教育千百条,立德第一条。教育初心,就是要时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使命,就是要培养好建设者接班人,教育好下一代跑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赛。思政课教师要坚定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的决心和信心,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扎实推进“思政课程”改革,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下面笔者结合实际,从自己教学案例出发,阐释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用真情实感打造有情怀的思想课堂,用坚定政治信仰打造旗帜鲜明的政治课堂,用真才实干打造有格局让学生有所收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力求做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铸魂育人使命”。

一、立德树人  培养环保意识

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2019年最新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在情感与态度上要做到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在行为与习惯上要做到保护环境、爱护资源”。如何把环保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到实处,是值得进行了探讨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 “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教师要立足新课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现有认知,结合生活实际,制定具体教学目标,通过整合课前资源,利用多媒体再现生活画面,创设相应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笔者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使他们深切感悟“水,是生命之源”的内涵意义,激发探索水保护水,引发自觉了解本地区水资源情况,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书育人  遵守交通规则

教师承载着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历史赋予了教师崇高的使命。家庭、学生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对教师有着不同的要求的要求。我们老师要努力满足新时代对教师的职业要求,牢记教师教书育人的任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牢理想信念,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遵循教育规律,关心爱护学生,传播优秀文化,做好孩子安全防范,让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培养学生良好规则意识,对学生一生都有深刻的影响。老师应积极组织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渗透规则,提升孩子对规则的认识, 提高自觉遵守规则的能力。例如,本人教学《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通过辨认各种常见交通标志并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悉的交通标志,交通规则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心中,提高其规范自我的能力,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在认识标志分类黄色是警告标志,红色是禁止标志(路口用红灯禁止人或车通行),蓝色是指示标志(路标一般用蓝色指引)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和深化有关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远离事故、远离伤害,珍爱生命!

三、为党育人  追求科学文明

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自己的教学方式符合国家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满足党和人民对我们教师教书育人使命的期望,得到党和人民对我们教师教学质量的认可。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在改革日新月异的当前,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培养年轻一代对对民族和社会高度的责任感。例如,在《远离陋习 追求文明》教学时,笔者从传统、家庭、学校、交通、公共场所、饭前饭后等方面让孩子了解生活中陋习现象及行为,培养学生分辨生活中不文明、不健康行为的能力。教育学生从小开始远离陋习,让学生养成文明的好习惯,培养相信科学、追求文明,树立社会责任感。

又如,本人在《遵规守纪,做文明孩子》教学中,学生通过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点滴行为是否符合规范,耳闻目睹身边事是否遵规守纪,落实广州市全民终身学习精神和镇全民学习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活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把“遵规守纪,关注安全”的意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四、铸魂培根  继承勤劳节俭

“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在《咏史》中道出了勤俭的重要性,勤俭往往能带来成功。勤俭对个人修养、家庭稳固、社会发展乃至人类生存都有着重要意义。勤劳和节俭相辅相成,勤劳创造财富,节俭积累财富;勤劳获得对劳作的切身体验,节俭发自内心珍惜劳动成果。

勤劳节俭是治生之道、修身之道 、齐家之道、治国之道;节俭自己,可关爱他人;取用有节,能善待生态。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勤俭节约的奋斗史。

老师要让“尊重勤劳 崇尚节俭”思想落地生根,为孩子铸魂培根,切实把学生思想工作做在课堂中,使得节俭美德成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后继有人。例如《“节俭日”里话节俭》教学,笔者围绕着“节俭话题”:“创设情境聊节俭”“ 分享交流话节俭” “ 争论赛中明节俭” “走进生活看节俭” “拓展升华行节俭”五个环节,让学生知道节俭的重要性,明白资源浪费与不足,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社会仍然需要节俭、要物尽其用,资源循环使用。激发学生对身边不经意的“长流水”“长明灯”等浪费现象不能听之任之,要提醒杜绝。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应攀比,不应浪费,学会感恩。让学生深刻体悟到节俭的重要性,升华学生对节俭精神的追求,发扬传统美德。

五、铸魂育人  厚植爱国情怀

教师是教书育人,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一个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以家国情怀教育为主,让“中国心”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扎根,每一位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尊重国家、爱护国家,在对学生教育的同时也要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行为时,要牢记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教育中不要脱离学生。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要浮于表面,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是把学生当作一切教育的出发点,用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把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教师要把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努力培养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才能让教师体现出它应该有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肯定与认可。

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笔者通过上了一节《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思政课,让学生了解祖国过去的历史和成立70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他们参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增强关注社会时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思维,拓展视野。70年来,我们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孩子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这是爱国最接地气力所能及的表现。

再如,区级公开课《绕着边境走一圈》教学中,笔者以“旅游”为线索,将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距离较远的国家社会状况、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老师布置学生收集这些国家的相关资料;课上让学生进行交流,在畅所欲言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最后通过思考和交流,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尊重邻国,与邻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的国际观念,培养学生应有的世界公民意识。

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我们思政课教师要心无旁骛坚守三尺讲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启迪学生心灵,立足课堂教学实际,积极探索革新教书育人模式,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铸魂育人使命,用心用情用力上好思政课,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参考文献:

[1]张琳.湖北武汉市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环保教育探析. 第8卷 第41 期 .2019年12月

[2]褚海萍.中共中央党校. 节俭观研究

[3]胡道成.毕节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 不忘为国育人初心 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也谈新时代如何成为有政治灵魂的好老师

[4]许海超.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铸魂育人使命.大庆市东城领秀学校.2019年7月4日

[5] 中南民族大学. 坚守为党育人初心  勇担立德树人使命

[6]微. 澄城中学.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牢记铸魂育人使命.2019 年12 月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