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久病及肾”理论在鼓胀病证治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0
/ 2

探析“久病及肾”理论在鼓胀病证治的应用

杜小军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碑庙中心卫生院,四川达州  ,636150

摘要: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类病症,中医关于鼓胀病记载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之后经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深入且全面的认识。中医在此类疾病治疗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针对鼓胀病证辨证论治,本文重点分析久病及肾理论在该病症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久病及肾;鼓胀病;辩证

鼓胀病从临床表现来看与现代医学中肝硬化腹水等疾病类似,数据统计显示全球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在3.5亿以上,其中最终进展为肝硬化者占到25%左右,肝硬化最终出现腹水者约占到肝硬化患者的75%左右[1] 。鼓胀病的发生与进展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鼓胀病病情反复,历代医家对此症的预防和治疗均较为重视,也是中医四大顽症之一[2]。对此,下文将从“久病及肾”分析鼓胀病,并总结其在治疗中的应用。

一、鼓胀病及相关概述

鼓胀这个词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其病名见于《素问·腹中论》,症状表现在《灵枢·水涨篇》有所提及:“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其……”[3]。《金匮要略》中虽未有鼓胀病名,但所提及的肝水、肾水以及脾水则为在肝肾脾部位之鼓胀。因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等多种因素引发的肝硬化腹水均与鼓胀病特征类似,其中血吸虫等寄生虫引发的鼓胀被称为“蛊胀”“虫臌”,此外,结核性腹膜炎腹水、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肾病综合征、丝虫病乳糜腹水以及腹腔内晚期恶性肿瘤等引发的腹水等与鼓胀病相符合者也可归为该类疾病治疗。

二、鼓胀病与“久病及肾”

中以理论认为鼓胀病基本病因是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失调、气机不利造成肝气郁结,影响脾脏运化,水湿停聚于体内,此时如果没能及时治疗或者有效治疗将会加重肝郁,导致血瘀并进一步加重脾虚。从生理角度来讲[4],肝肾脾三脏本身关系就较为密切,肝脾病未能及时有效治疗,长此以往,势必影响肾脏功能,若脾脏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障碍,肾精衰减,沈阳不足,不利于膀胱气化,加重脾阳虚,而脾肾阳虚则会使得水湿潴留更为严重。同时肝肾同源,若肝气郁结,长时间则会伤阴,而肝阴不足则会影响肾阴,造成肝肾阴虚,阴不制阳,使得肝阳上亢,阴阳失衡,肾阴亏虚更甚,加重鼓胀形成恶性循环。总之,鼓胀病机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交错,在发病早期通常在于肝脾,这个阶段肝脾代偿功能受到一定影响若及时接受有效治疗还能消除,一旦病久伤及肾脏,导致肝肾脾三脏皆虚损,最终少量腹水形成大量腹水,严重时还可累下肢甚至全身。

三、“久病及肾”理论在鼓胀病治疗上的应用

(一)滋水涵木法

主要针对有腰膝酸软、急躁易怒、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视物模糊、头重脚轻且脉弦细表现的肝肾阴虚证[5]。滋水涵木法以补阴潜阳,通过滋水达到涵木的目的。常用方有滋阴补肾的代表剂六味地黄丸与可治肾阴不足的补剂左归饮等,其中六味地黄丸包含熟地黄、泽泻、山药、丹皮以及茯苓这六味药物,熟地黄、山药能够补精益气养阴、益精填髓,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泻热,健脾宁心,丹皮活血泻热。左归饮中的熟地、山药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山茱萸、枸杞子滋补肝肾。

(二)补养精血法

主要针对具有健忘、头晕耳鸣以及视物昏花症状的肝肾精血皆虚证,肝肾同源,补肾可达到补肝效果,常用方剂有:四物汤,作为中医补血养血经典方剂,当归、白芍补血活血,同时白芍还有敛阴平肝阳之功效,熟地黄补精益气,川穹活血行气;滋补肝肾汤,主要补肝益肾,和血养阴,如玄参、麦冬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枸杞子、首乌、女贞子、桑葚子、菟丝子补肝益肾,丹皮、益母草清热活血;虎潜丸,有枸杞子、熟地黄以及龟板等药物组成,可清热滋阴补肾,适用于肝肾阴虚等症的治疗。补养精血法以滋补肝肾,益精养血为主要原则。

(三)补肾疏肝行水法

补肾疏肝行水法主要适用有小便不利、情志抑郁,水肿或腹水等症状表现的三焦水道不利(水液代谢失常)且肾气化功能不足,主要因肝失疏泄以及气机不畅引起,采用杞菊地黄丸增加柴胡、当归等其他药物治疗,杞菊地黄丸中的枸杞子、酒茱萸、熟地黄可补益肝肾、补精养阴,菊花清肝明目,牡丹清热活血化瘀,而添加的其他药物如柴胡可疏肝解郁,肉桂补火助阳,山药益气养阴,白芍、当归补气血,车前子清热渗湿止泻,多种药物共同作用从而疏肝解郁,补肾益气,清热渗湿[6]

(四)温肾健脾法

温肾健脾主要针对右腰膝酸软、少腹冷痛、浮肿以及腹胀如鼓等症状表现的脾肾阳虚证,常用药方有:桂附地黄丸,为补益方,除了熟地黄、肉桂以外,还包含具有补益阳气功效的附子;四神丸,其中吴茱萸散寒止痛、助阳止泻,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宁心,补骨脂温肾壮阳,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济生地黄丸加减,有温肾化气,利水渗湿之功效[7]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医关于鼓胀的研究历史悠久,对其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对现阶段相关疾病治疗也有指导意义。关于鼓胀病机与肝脾肾三脏失调密切相关,本文基于“病久及肾”理论分析鼓胀病病机,并分析总结四种不同证型的治疗方法,包括滋水涵木法、补养精血法、补肾疏肝行水法以及温肾健脾法,可以看出在鼓胀病治疗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辩证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琮. 调气活血疏利三焦法治疗鼓胀病1例[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29(3):265-266.

[2] 骆军,米海珍,曹亚鹏. 钙矾石和碳硫硅钙石引起灰土地基鼓胀病害机理初探[J]. 工程质量,2019,37(5):81-84.

[3] 张爱娟,邝卫红. 基于数据挖掘现代医家治疗鼓胀病证治规律研究[J]. 新中医,2022,54(12):29-33.

[4] 张驰,刘军彤,张英,等. 肝硬化腹水(鼓胀)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结构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1):139-143.

[5] 朱善勇,龚婕宁. "久病入络"论及其在糖尿病肾病防治中的应用[J]. 中医药导报,2009,15(11):4-5.

[6] 曾珠,孙剑峰,张巍,等. 基于“久病及肾”理论论治扶正抑癌1号方联合G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35(2):134-138.

[7] 王艳,王文萍,李晓斌,等. 运用"久病及肾"及"久病入络"理论探讨癌症骨转移病机及治疗原则[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