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外周血管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9
/ 2

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外周血管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探究

苑亚丹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河北省衡水市053000

【摘要】目的:分析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外周血管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22年5月-2023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n=500),对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500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2.8%(14/500)。结论:通过对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外周血管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护理措施

目前,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在心脏介入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因与桡动脉相比,股动脉比较粗、变异小、走向直,所以对于有复杂冠脉病变和桡动脉穿刺有困难的患者来说,这一点就显得特别重要[1]。虽然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具有创伤小和成功率高的特点,但是穿刺过程中出现血管损伤,不仅会引起外周血管的一系列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血肿、腹膜后血肿等[2],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为了降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损伤,应该加强重视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后的护理与观察。为此,选择500我院收治的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作为调研样本,观察PDCA循环法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带来的成效结果,分析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外周血管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22年5月-2023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n=500),男290例,女210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65.03±2.33)岁。手术时长,最少45分钟,最长176分钟,平均值(70.35±6.34)分钟。

纳入标准:①临床诊疗信息比较完整;②自愿加入研究;③语言表达正常。排除标准:①有恶性肿瘤;②有严重的心、肝、肾损害;③凝血功能异常。

1.2治疗方法

外周血管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方法:(1)局部血肿,发生的相关因素:在手术过程中多次更换鞘管,造成血管损伤;穿刺过程中将动脉后壁刺破;过多的抗血栓、抗凝药物,导致血管壁无法得到及时的修复,从而造成出血。护理方法:为了防止压迫处出现移位,术毕,应该正确转移患者;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并对针刺部位进行仔细的检查,如果有任何问题,要及时进行治疗;协助患者完成常规检查以及凝血功能检查;强化健康教育宣教,向患者讲解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如不可压迫穿刺处、下肢制动等等,使患者可以更好的配合。(2)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相关因素:患者的年龄比较大、伴有合并症、血液循环功能比较差等,除此之外,长时间卧床休养,缺乏运动,均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地按摩。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下床进行活动。另外,患者应多喝水,以达到改善血液黏度的目的。(3)腹膜后血肿出现的相关因素:如果穿刺点较高,则会导致后壁损伤,从而导致出血、血肿,严重时可导致腹膜后血肿。护理方法: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需求,尽快帮助患者做CT、腹部超声等检查,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进行监测,尤其要注意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4)动静脉瘘出现的相关因素:在穿刺期间,动静脉被刺破,压迫止血力度不够。护理方法:及时指导患者行多普勒超声,必要时行血管造影检查;在超声的引导下展开压迫处理,如果保守治疗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也可以选择介入治疗。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3.0处理数据,χ2作用是:检验计数资料,其表现形式是[n(%)]。P<0.05,差异显著。

  1. 结果

关于并发症发生率,500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出现深静脉血栓患者有4例,腹膜后血肿患者有2例,动静脉瘘患者有2例,发生局部血肿的患者有6例,总发生率2.8%(14/500)。

3.讨论

伴随着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日益广泛,其外周血管并发症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针对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治疗的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局部血肿、深静脉血栓等外周血管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到患者术后的身体恢复,而且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对外周血管危险性进行全面地评估,对于高危病患加强管理,在护理期间密切观察,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出现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促进术后病情早日恢复。比如:对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重点观察动脉硬化严重、高龄、反复进行穿刺、术后过早拔管的患者[3]。尽可能地减少诱发因素,若出现恶心呕吐、咳嗽等症状时,应该及时进行处理,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血肿、出血等现象,同时也要了解是否有外周血管病变的征兆,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方法,促进护理效果的提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通过对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外周血管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1]唐玉.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外周血管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9):120-121.

[2]田静,韩丽丽.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J].健康大视野,2018,(23):136.

[3]刘学锋,包世成,李卓伦,等.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4):6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