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关键要点和常见问题解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8
/ 2

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关键要点和常见问题解答

李发菊

达州市中心医院   四川达州 635000

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道腔内的内容物受阻,无法正常通过肠道的状况。它可以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功能性肠梗阻两类。机械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腔内被物质或者器质性病变所阻塞,如肿瘤、粪石等。功能性肠梗阻是由于肠蠕动异常或神经系统的紊乱所导致。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在于确保手术后患者的安全和尽早康复。以下我们对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的关键要点和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一、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关键要点有哪些?

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关键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频繁记录并与基线数据进行比较。异常体温、血压升高或下降、脉率异常快或慢、呼吸变浅或快等需要及时报告给医生。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的征象,如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胸部听诊有肺部感染征象等。定期检查术后切口是否存在红肿、渗液、局部热等感染征象。密切观察患者的排尿和排便情况,注意排尿和排便的频率、颜色、量和质地等。排尿和排便异常(如尿量减少、尿液浑浊、排便困难、腹胀等)需要及时报告给医生。

(二)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适当的药物镇痛。常用的药物包括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羟考酮等)、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和局部镇痛药。根据患者需要和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采用静脉、肌肉或口服给药。此外,可采取一些非药物方法来辅助镇痛效果,如热敷、冷敷、按摩等。这些方法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术后不适。

(三)管理和监测排泄功能

密切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包括排便频率、质地、颜色和气味等。如果患者出现排便困难、腹胀或其他不适,及时报告医生。监测患者是否能够正常排气,观察腹部是否有隆起和压痛。如果患者出现排气障碍或肠胀气的症状,如腹胀、呃逆等,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及时采取措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如口服清液饮食、行走、尽早拔除胃管等。

(四)手术创面护理

定期观察手术创面的情况,包括红肿、渗液、出血、愈合情况等。记录创面的大小、形态和创面缝合情况。保持手术创面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和引发其他并发症。若发现创面红肿、渗液或有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嘱托和护理要求进行具体的处理。

(五)液体和营养管理

术后期患者常需要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种类。从手术后恢复期开始逐渐引入饮食,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步提供易消化、低脂、低纤维的清液饮食。当患者能够耐受时,逐渐过渡到不含纤维物质的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正常饮食。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逐步增加饮食种类和摄入量。

(六)防止并发症

密切观察术后伤口的情况,如红肿、渗液、出血等。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并根据医生的嘱托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护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手卫生。对于高危患者,如长时间禁食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鼓励患者早期进行适度的活动,如床上坐、站立、行走等,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和促进康复。

(七)康复指导

术后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自身的情况,逐渐增加体力活动。从床边活动开始,如床上坐、翻身等,逐渐过渡到行走。适度的体力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并帮助患者恢复平常生活和活动水平。术后患者可能会有呼吸困难或肺部感染的风险。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如深呼吸、咳嗽、使用呼吸器等,以增加肺部通气和预防呼吸道感染。

(八)心理支持

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一定的生活变化和焦虑。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情绪和担忧,提供必要的安抚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交流和倾诉,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提供相关信息和支持。同时,也可以与患者的家属沟通,帮助他们理解患者的状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对于需要进一步的心理支持的患者,可以安排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指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和应对术后的情绪和压力。

总之,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关键要点包括观察病情变化、疼痛管理、管理和监测排泄功能、液体和营养管理、防止并发症、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通过提供全面和个体化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和康复。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并与患者及其家人进行沟通,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二、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常见问题解答

(一)术后恶心呕吐怎么办?

患者应保持平卧位,有助于减轻恶心和呕吐的感觉。根据医生的指导,可以考虑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如丁硝米特或异丙酚,以帮助减轻术后的恶心感。可以使用抗恶心药物来减轻或控制恶心呕吐的症状,如甲氧氯普胺(也称为多潘立酮),其通过抑制多巴胺受体起作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肝功能和心电图监测。

(二)如何预防术后肠胀气和便秘?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易造成肠胀气或者便秘。患者应尽早进行腹式呼吸运动,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肠蠕动和排气。避免久卧和坐姿,可进行适度活动,如行走。如肠胀气严重,可考虑给予抗胀气药物,如去气宁。必要时,便秘患者可使用轻微的灌肠或药物通便剂。饮食应以易消化、含纤维多的食物为主,增加饮水量,促进肠蠕动和通便。

(三)如何进行术后镇痛管理?

术后镇痛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常用的方法包括静脉镇痛药物、局部麻醉和口服镇痛药物。根据医生的指导,可以适当使用口服镇痛药物,如非处方的解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注意药物的使用方式、剂量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四)如何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不动,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监护、积极开展床边锻炼以及给予抗凝治疗,如使用弹力袜或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需要积极开展床边锻炼,如踝关节活动、直腿抬高、主动踝关节屈曲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血栓形成。弹力袜是一种能够提供适当压力的外科长袜,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正确选择合适的弹力袜,并指导患者正确佩戴和取下。

(五)如何预防营养不良?

    术后患者可能因为手术或术后排气回复缓慢,导致食欲减退或暂时不能进食,从而产生营养不良。护理人员需要对术后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体重变化、食欲状况、营养需求等,及时发现营养不良的风险。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护理人员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包括提供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患者不能正常吞咽或进食,可以考虑通过静脉输液或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

综上所述,肠梗阻术后的护理关系到患者疾病的康复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做好术后的护理及常见问题的解决,以提高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