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虚实融合技术在某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8
/ 2

BIM+虚实融合技术在某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夏国英1林井权2谭丹1毛玉鑫1罗金成1

(1.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611299; 2.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 610041)

摘要:市政工程呈现施工环境复杂、影响因素多、进度管控难度大、安全要求高且风险大的特点,本文以某市政路桥施工项目为依托,通过利用BIM+虚实融合技术,搭建工程协同管理平台,以BIM模型为基础,关联施工资料、进度、质量、安全等关键业务信息,并基于智能头戴设备实现三维模型的现场(手势、语音)本体交互式创新应用,实现工程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应用研究表明BIM+虚实融合技术能显著提升多方协同效率和工程管理质量,是工程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BIM,虚实融合,信息化,施工管理

1项目概况

1.1项目简介

某市政路桥项目全长770m,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路,道路平面分高架层及地面层进行设计,其中高架层桥梁由多跨径(20-40m)、多梁型(小箱梁、钢箱梁、现浇梁)、多墩型(花瓶墩、Π型墩)组成。同时,本项目为旧路改造提升项目,现有道路同为城区进出重要通道,行车行人复杂、地下管线众多、周边环境复杂,是处于复杂环境下,具有大体量、立体式、一次性改造类项目。

1.2重难点分析

(1)传统的项目沟通基于传统的二维设计图纸,表达不够直观,理解和沟通效率低,容易因为施工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经验认知不同,导致理解偏差,造成施工和设计脱节,从而导致错误。[1]

(2)市政项目人员流动大、作业点多面广,进度、质量、安全等管控手段不足,传统的管理方式及时性差、难以实现动态管理。[2,3]

(3)尽管政府、行业、企业自上而下在大力推广应用BIM技术,去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但就应用的价值和效果并不凸显,导致企业在应用时积极性不足,面临技术投入无效和应用停滞的问题。[4]

2创新技术

2.1BIM技术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施工、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5]。目前,BIM技术在我国政府、行业、企业的大力推广下,在工程全生命周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面临应用价值不明显导致的进一步发展瓶颈。

2.2虚实融合技术

虚实融合技术包含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和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通过将虚拟信息和真实物理世界进行融合,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利用(手势、语音、眼神等)本体交互,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的交互体验。目前,主要在游戏、教育、旅游、工业、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工程施工领域,在进度监控、质量控制、组装模拟方面展开了应用探索[6],是当今科技领域和未来工程行业发展的热门方向。

3工程应用

根据项目特点及管理需求,建立项目区域及结构三维模型,并开发了电脑端、手机移动端、智能眼镜端数据互联互通的协同建造管理平台,平台以BIM可视化和虚实融合为特色,全面实现了资料、进度、质量、安全等业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3.1创建模型

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建立全线道路横向100-200m范围内的高精度地形、既有建筑、道路等模型,实现真实施工区域环境的精准建模。

建立全线道路、桥梁结构的三维模型,模型拆分应满足施工管理的精度要求,并基于市政工程的信息模型分类编码标准进行编码。

利用三维沙盘引擎,基于GIS地图实现地形、区域倾斜摄影实景模型、BIM模型三者的精准定位融合,完全真实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

1项目融合模型

3.2信息管理

以BIM模型结构树为基础,实现工程图纸、技术文件资料的在线管理和高效共享,不仅可以实现在平台端的三维漫游查看,而且利用智能眼镜的全息定位投影和本体交互功能,实现在会议室和施工现场的信息查看。更高效、更形象的结构展示和信息查看方式,提升了项目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2:电子沙盘浏览

3:模型全息浏览

3.3进度管理

工程部技术人员通过佩戴智能眼镜,把BIM模型1:1比例精准定位到工程建设现场,一方面可以通过颜色(灰、蓝、绿)直观看到工程进度情况,查看已完工构件的进度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对于现场已开工或完工的构件进行快捷上报,拍照录像记录现场情况(如图4)。同时,进度填报数据可以驱动三维沙盘结构模型的颜色显示(如图5),便于工程管理人员及时高效了解项目进度状况和精准管控。

4:进度填报

5:进度沙盘模型

3.4质量管理

项目根据管理需求,对质量问题进行分类,包含压实度、原材料、混凝土、钢筋、模板、其他。质检员现场发现施工质量问题,通过全息交互的方式选择模型构件,可拍照、录像记录现场情况,语音填报相关问题详情和整改要求,上报到后台系统(如图6)。通过后台数据驱动,现场出现质量问题的构件,根据不同整改状态,区分显示不同颜色,便于整改人可直观发现问题构件,对现场处置后的问题进行整改回复。同时,平台基于电子沙盘的BIM模型,通过三维标签形式,直观显示质量问题及整改状态,对延期未整改的问题进行突出展现(如图7),改善项目质量问题的业务处置效率,进一步提升项目部质量管理能力。

6:质量问题上报

7:质量沙盘模型

3.5安全管理

项目部对质量问题进行分类,包含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坍塌、其他。安全员现场发现安全问题,通过佩戴的智能眼镜进行快捷上报下发整改,同时结合全息影像和电子沙盘标签颜色区分显示,随时查看现场安全问题详情和处置情况,全面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3.6远程助手

在工程施工现场遇到问题,需要技术专家指导或管理人员决策时,现场人员佩戴智能眼镜,借助远程音视频通讯功能,可让后台专家以第一视角获取现场视频画面,高效沟通,同时支持3D标注和资料传输,帮助现场问题快速处理。

7:远程专家指导

4结论

本项目工程作为BIM+虚实融合技术应用的示范项目,通过创新技术应用,达成以下效果:

(1)通过BIM三维沙盘和虚实融合投影,在三维空间进行施工方案讨论、施工技术交底、施工组织方案设计、现场问题沟通,更便捷更高效,也有效避免了由于人员认知差异和理解偏差导致的施工错误和返工,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2)通过智能眼镜端与平台端的互联互联和高效协同,提升了数据采集上报的效率,加强了项目现场的监督与管理,减小项目安全风险的同时,提升了整个项目的管理水平。

(3)融合混合现实技术,利用智能眼镜实现BIM模型的全息投影,实现在会议室和工程现场的三维交互沟通和工程业务管理,为打破BIM应用瓶颈,发挥三维模型应用价值,提供了一条极具价值的行业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姚东法,何嵩森,王文标.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特点与实践[J].科技资讯,2022,20(23):36-38.

[2]赵树新,李柠.试论市政工程建设管理问题与对策[J].建筑与预算,2022(07):47-49.

[3]曾涛.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砖瓦,2022(06):123-125.

[4]王超.BIM在建筑智能化施工中的推广瓶颈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09):106-107

[5]许文质.BIM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20):73-75.

[6]何波,张慎,邱文航等.增强现实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综述[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2020,37(0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