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测井装备先进制造技术与标准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7
/ 2

浅谈测井装备先进制造技术与标准化

  陈茂林

120225198806112813

摘要:当今装备制造技术的发展已经全面迈入数智时代,测井装备生产制造的协作化和一体化程度与日俱增,各类装备的制造规模显著增大,技术要求和分工趋于复杂精细,这就要求测井装备制造企业以科学严格的标准制定来增强生产部门业务规范性与协调性。本文通过阐述测井装备制造技术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实践重点工作,结合 ERP 与 PDM 系统运行经验,讨论了企业需要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制造全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

关键词:测井装备;先进制造技术;标准化

引言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世界政治经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加剧了制造业的竞争,也极大地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首的各种先进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融合,不断出现新的交叉学科,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不断更新,外延也不断拓展,制造业的创新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标准化是先进制造技术企业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标准化有利于生产组织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也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也是消除浪费、节约劳动力的有效手段。

1测井装备制造企业的标准化

测井装备最终产品都是由很多零部件、组件组装而成。零部件以及组件之间一定存在着装配关系,即互换性和接口问题,这种互换性和接口问题也是企业标准化的重点。对于信息技术产品来说还引申出通信协议、数据交换协议以及相应的接口等标准化问题。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产品质量的生命线,这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测井装备制造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测井装备的制造全过程始终秉持着上一环节对下一环节负责,以及下一环节为上一环节检验的质量观,这一朴素且实用的观念在企业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依然没有改变。现代测井装备制造过程中引入的先进制造和检验检定手段,包括各类标准化具体措施,都对企业稳固产品质量有诸多益处,实现了流程、技术、设备、人员多维度的产品质量负责制。

2教学面临的问题

2.1教学理念传统,教学形式单一

该课程原有教学理念仍以教师教授为主, 学生缺乏主动建立认识的途径, 无法将所学知识合理应用于实践,教师过度关注学生记住了多少,导致学生只会记忆,无法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从而也就无法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升专业能力。 课堂教学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2.2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

伴随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 机械装备中普通机床设计生产的需求量已越来越少, 而课程重点章节中关于机床传动系统的设计还停留在普通机床传动系统的相关理论介绍, 这部分占比较大, 部分教材虽已作更新,但难以和快速发展的制造装备的社会需求相匹配。

2.3教学资源有待丰富及完善,考核不够全面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的相关自学资源较少,微课、自学视频、教案、PPT 等线上资源较少,在学生能力拓展方面缺乏较好的支撑性资源。课程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学生在进行课程复习时,多数只重视课程的理论记忆,善于总结相关类型题的答题技巧, 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对未来踏上工作岗位帮助较小。

3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进

3.1提取传统设计内容精华,增进教学内容先进性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以机床传动系统为例,将原普通机床传动系统设计理论重点目标适当调整, 保证学生能根据课程理论, 结合工程实际项目解决传动装备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并以此延伸至机械其他行业传动部件设计,做到传统理论取其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更好的拓展,培养学生对既有设计原则、理论的应用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我国机械行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快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脚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对企业而言,未来需要引入更多对智能化装备产品有较深认识及具备一定应用能力的人才,为此,本课程在内容选取上除了保留原有理论的精华内容外,加入了先进的智能制造装备设计内容,如加入工业机器人、五轴加工中心、生产线设计等,为提升学生对现代装备设计及优化改进能力奠定基础。

3.2注重课程思政的合理引入,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及能力方面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其思想素质的培养。本课程针对各重要知识点,深入发掘课程思政内容,结合各章节知识点及其特点,加入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大国工匠等内容,对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上进行正向引导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社会输出更多德行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3.3注意理实结合,开展项目教学

本课程在理论授课过程中,针对各重要知识点引入对应的工程项目或者实际案例作为讲解载体, 依据企业在项目开发中所需进行的工作展开教学活动, 同时注重教学中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前,教师会要求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预习新知识;课上,教师则将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借助项目任务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设计思路,同时,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再结合项目问题给出解答。 其间,教师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在课程中加入综合性实验。 该实验的引入既有助于提升学生感性认识,又可使项目任务的输出更具价值。

3.4完善教学资源

针对课程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本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积极进行资源建设,录制微课视频,整合教学案例,寻找合适的企业项目,完成课程教案及授课 PPT 的改进和优化。 同时,在超星系统建立在线课程,完成对线上课程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形成线上线下资源共享的模式。近两学期,课程相关资源使用率较高,学生可通过微信中的雨课堂、学习通等 APP 的授课资料对课程进行预习及回顾,并能通过线上预习报告、主题讨论、问卷调查、电子任务书等形式,有效提高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并结合先进技术发展方向,适时对教学资源进行改进和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出发, 针对传统课程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教学理念,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改革后的课程模式已应用于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 从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及考核结果可见,课程改革具有较好的成效,近两年机制专业学生不仅在课程学习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及就业方面也表现突出。 未来将继续把握行业前沿技术,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注重细节,不断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庆余,孟光耀,岳明君.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4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 杨途才,覃铭,张旭明,等.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化工管理,2018(8):3-4.

[3] 吕俊燕,杨瑞青,陈福德.基于 OBE 理念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汽车实用技术,2022,47(13):138-141.

[4]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