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7
/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

宋洋

410823199003050034

武陟福安商砼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控管理措施,不仅会对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会造成项目建设经济效益降低,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文旨在研究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以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以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对策

引言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具有复杂性和危险性的特点,与其他行业相对比,建筑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许多安全生产问题仍得不到有效解决,阻碍了建筑业的有序发展。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包括工程量大、危险系数较高、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对现场施工人员造成伤亡,影响建筑项目施工质量。因此,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探究迫在眉睫。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在建筑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通过合理的施工计划、资源调配和工艺控制,能够避免工期延误和施工质量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第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加强物资管理、降低施工风险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项目的成本。通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能够有效预防施工中的质量问题,确保项目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第三,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和培训,能够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第四,施工管理在项目团队的协调和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建立沟通机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促进各方合作,协调施工中的各个环节,提高项目的整体效能,对项目进度进行全面管控。通过制订施工计划、监督施工进展和及时调整,能够预测和解决施工中的时间冲突和延误,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全过程机制有待提升

比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基本要素,从全过程机制上而言,当前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全面性和全程性依然不强,具体体现为对安全风险的类别和预案设计不科学、个性化程度低,存在以同一安全管理措施机械套用不同项目的现象,安全监管、现场监督、动态评估和优化等组成部分时有缺失,使得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可操作性不强、成效不显。

2.2安全意识和责任落实尚不到位

从安全意识上,施工人员和管理团队对施工安全的重视程度尚有不足,体现为管理者片面注重将安全管理责任下沉,而忽略树立全员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或者偏好风险的及时处置而非预防等。施工人员则可能认为安全措施会影响施工效率,或者因为长时间没有发生安全事故而产生麻痹心理,从而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在责任落实上,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与责任落实协同机制不完善,导致安全措施执行和激励机制失效。

2.3安全技术和配套机制不够完善

虽然现有的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如智能监控、远程传感、人工智能预警系统等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实际施工现场时的应用普及程度还不高,并受到成本和应用技术的限制。同时,即使已经引入新的安全技术,部分施工单位对新技术的更新迭代与管理和运行机制配套也不够完善,导致技术手段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策略分析

3.1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可以确保工人和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也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第一,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符合当地建筑施工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施工安全政策和目标,明确每个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第二,设置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部门或人员,负责监督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并进行定期检查。第三,建立完善的事故处理机制,进行事故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第四,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和经验,及时调整和完善安全措施。

3.2项目安全教育措施

对现场施工人员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可提升现场人员安全施工意识,提高现场人员安全技术水平,拓展知识面,避免发生安全隐患,减少施工项目安全事故发生率。

建筑施工单位负责人、项目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需通过建设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组织的技能考核,通过考核才可投入实际工作。建筑单位每年组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参加一次以上的安全施工教育培训,并把教育培训具体情况记录到个人工作档案中。在安全施工教育培训中,对于不合格人员,应限制其上岗。在建筑单位中,组织员工参加安全施工教育培训是建筑单位的义务,建筑单位需对员工开展常态化的安全施工教育,使员工掌握并了解更多安全施工知识,提升安全施工技能水平,提高安全施工意识以及自身保护能力。

在建筑施工时,施工人员投入新岗位或新的项目施工现场前,需参加安全施工教育培训,没有经过教育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则不能上岗工作。制定完整的安全检查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及时做好经验总结,为后续安全教育内容、方法以及时间调整提供参考。

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的对象、内容、时间等记录备案。

特殊施工(作业)人员必须通过专业安全技能培训考核,并获得岗位操作证,但每年仍需参加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特殊施工作业人员必须通过专业安全技能培训考核,获得岗位操作证,并每年参加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3.3施工期间控制重大危险源

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措施应采用以下步骤:第一,在高空作业中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搭设防护网、安装安全扶手和脚手架等。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第二,在使用施工器械的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配备合格的机械操作人员,设立机械作业区域。第三,在施工现场设立合理的交通指示标志和标线,规划临时交通路线,减少与公共交通的交叉和冲突。第四,对施工材料进行分类储存和标识,避免混淆和误用。确保储存区域的通道畅通,防止材料堆放过高或过于密集。第五,进行土地勘察和土壤工程评估,确保施工场地的稳定性,并定期检查和维护支撑结构。

3.4进行风险回避与风险转移

风险回避是指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具体方法为:第一,避免危险行为或不确定因素,如避免使用高风险的材料或工艺;第二,采取合理的工程管理措施,如质量管理、施工监管和安全培训,减少施工风险;第三,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风险分析,提前制定预防和应急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责任转移给其他参与方或利用保险机制来分担风险。具体方法为:第一,在合同中明确风险分担责任,将特定风险转移给承包商、供应商或其他相关方;第二,购买适当的保险,转移风险和减少潜在的经济损失。如施工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合理分配合同条款和风险补偿机制,确保风险在各方之间得到公平分摊。

结语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制度及风险防范策略是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制度的成功执行还需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通过共同的意识和行动,可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通过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施工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海川.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与优化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28):106-108.

[2]蒋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优化探讨[J].居舍,2021(01):112-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