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创新与基层治理现代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7
/ 3

基层党建创新与基层治理现代化

曾艺琳

湖南省自然资源调查所

摘要:国家实现治理现代化,要以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前提和条件。现如今,加强基层党建的创新工作,已经成为新时代党建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要求,也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核心。对于基层党建的创新,根本在于是否能够寻觅到创新工作的发力点,并且要注重基层党组织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社会关系的协调和自我工作角色的有效定位,从而更好的把握创新方向、形成良好的创新方式、规范正确的创新内容,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重要基础。本文将围绕基层党建创新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展开探究,以期为基层党建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基层党建;创新;基层治理现代化

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基层党建工作具有高度的重视。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不断加快,基层党建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矛盾和挑战,并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基层党建工作发表过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工作所具有的最坚实力量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因此,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一、现阶段对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化探索

(一)构建制度性权威地位

对于制度的确立,既需要将制度所具有的崇高敬意性树立在个人与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之中,也需要在个人行动的开展与社会实践活动中予以充分落实和展示。在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党中央和中央政府曾经将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作为工作开展的中心,并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检验下,基层党组织取得了为人民服务而具有的积极成效,使得基层党建工作与服务面貌产生焕然一新的表现。[1]

(二)将党建活动与信息化平台相结合,提升党员干部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

随着党中央与地方各级党委对加强党员教育工作重要性认知的提高,党建工作中的党日教育形式不断完善,以“学习强国”、“三会一课”等开展形式所取得的成效日显突出。现如今,“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广泛使用,不仅成为改变社会学习与生活重要方式,也成为党建工作各项内容开展的新重要载体。在内容丰富以及形式多样的网络空间内,利用对活动内容的统筹安排、表现形式的设置更改,促进党建知识能够更好更快的在广大党员的学习过程中予以普遍和深入的推广。利用较为完善的组织形式来加强对全体党员的有效管理。此外,为了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活力性,尤其为了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对党员管理的突出问题,以互联网作为党员参与基层党建活动的考核平台,将党员出席组织活动、参与组织生活会讨论、加强组织学习等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并以此作为党员评定的重要依据。从而更好的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理解能力水平。

(三)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

现如今,在很多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的过程中,仍旧延续“一部门一支部”的传统模式。此种模式在面临支部成员年龄老化、年轻人缺失的情况下,难以形成支部工作的积极效应,无法达到党建工作所要求的水平。因此,很多地方基层党组织利用大学生就业的机会,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确保基层治理和管理不掉队并充满源源不绝的内生动力。从而汇聚年轻党员所具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尽早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奠定重要的人员基础。

二、基层党建创新工作中的问题与难点

(一)强调基层党建创新工作的严肃性

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所要保持的严肃性,是决定创新工作过程与成果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的前提。现如今,在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实际进程中,存在诸多的错误认识,这直接导致党建创新受到庸俗化思想的深刻影响。例如,部分基层党组织为了追求创新的过程或成果、博取上层党组织和社会的关注度,只是单一化追求创新理念、缺乏有效的创新实践,甚至于出现违反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从基层党建严肃性的要求内容上来看,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党建创新态度的严肃性、党建创新过程的言行以及党建创新内容的严肃性。确保党建工作始终与党中央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使党建工作的创新能够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考验。

(二)强调处理好实践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衔接,不断加大制度创新的工作力度

在党中央以及地方各级党委工作要求与部署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速度已经呈现出加快的趋势,但出现的问题也无法予以回避。其中,一类属于在实践发展进程中所表现出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实践创新,另一类属于制度创新。从现如今创新成果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旧以实践创新为主,但对于制度的创新仍旧缺乏新颖性和实用性。虽然实践创新能够更好的让基层党组织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具有组织和功能上的自我适应性调整,但缺乏制度的创新是难以永葆党的先进性与创造性的重要原因。虽然实践创新能够解决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党组织在发展变革中所存留的固执化问题。因此,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要求下,制度规范化建设是确保党领导与工作权威性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制度创新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管党治党所具有的政策和法理基础,并以此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制度的创新和实施。例如,在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民主评议制度,这些既是管党治党的根本要求,也是有效引导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对实践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衔接做好深入研究,确保党的各项制度能够扎实有效的落细落实。

(三)强调党组织政治功能的突出性作用

基层党建的创新,目的在于保证基层党组织能够承载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并形成自我政治责任与使命担当。为此,要强调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责任担当作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着力点。对政治功能内涵的理解,要从基层党组织“灵魂意义”予以入手,并将其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成败的关键因素[2]。近些年以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存在与影响意义有所弱化,尤其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表现出责任担当意识的淡薄与作为义务的逃避。作为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容,需要从三个方面来予以认知,即明确功能定位、加强对党的领导的自觉性与坚定性的维护以及增强完成党的任务的创造性。以党组织政治功能性突出作用的发挥为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在优化治理、服务群众、凝心聚力等方面优势的发挥,将党的政治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优势。

三、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

(一)明确基层党建创新的发力点

其一,要将党员领导干部培养成为执政骨干。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党员领导干部所具有的执政骨干作用,是国家治国理政当中的重要支柱,也是所有党员干部队伍中的领导核心。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全面加强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巩固党在基层各项工作开展进程中的核心地位,重点在于能够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能力突出、个人作风优良以及奋勇争先的执政骨干队伍。在队伍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原则、树立严格化标准,确保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如何用人”需要以“用什么样的人”为前提,关键要将基层党员队伍中具有懂政治、明治理、会治理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并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确定为基层党员干部的后备人选,并能够随时成为党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和教育管理,以实践性治理结果作为政绩考核内容,要时刻提醒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引导其从意识认知和实践行动中牢固把握治理理念,确保自我现代化治理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二,将基层党支部打造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坚强堡垒。党支部作为党开展各项工作、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基层战斗堡垒,其基础的稳定,是各级党组织推进民主化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前提。因此,要从三个方面有效实现基层党支部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强化基层党支部书记的个人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确保党支部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建中做好“排头兵”的角色;其次,要不断塑造和加强基层党支部凝心聚力的作用,要“心系群众、为了群众”,要能够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到日常工作的开展之中,使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汇聚起群众的力量;最后,要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精神,面对问题不能退缩与回避,要能够通过努力学习和积极实践,有效解决基层现代化治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将其作为推动党建工作的源动力,发挥出基层党支部所展现出的战斗堡垒作用。

其三,要充分发扬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能够为人民群众在生产、学习、生活以及诸多社会活动中产生积极影响,从而确保人民群众能够积极拥护党的纲领和行动路线,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而不断做出努力。带头作用的彰显,需要基层党员能够在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中时刻亮明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表率,依法依规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应有力量;骨干作用的显现,需要基层党员能够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担的起责任,并以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来提高自己的法治思维水平,使自我治理能力始终围绕法治治理的要求而开展;桥梁作用的发挥,需要基层党员干部能够有效协同与推进广大社会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的实践中,将自己打造为社会与党组织良好沟通的桥梁。

(二)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协调、找准自我角色定位

随着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党和国家在深化改革与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中,也面对着诸多的利益冲突亟须调整。与此同时,伴随着基层组织与党组织社会化的发展,亟待基层党组织通过自身不断的强化来找准自身的定位,从而协调好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群众利益之间的在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中的相互关系。一方面,要强化社会利益的协调与整合。随着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化,社会广泛的利益诉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由此而引发的社会矛盾越加复杂与突出,并且处理难度也在不断提升,如果无法予以妥善解决,势必会引起社会公共突发性事件。因此,利益整合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妥善的进行社会各方利益的有效协调与整合,努力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协调者角色;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我治理能力的水平。做好基层党组织模范引领的效应,要积极利用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的个人能力和魅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相互协调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和作用。此外,还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为了能够卓有成效的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基层党员干部要努力提升自我治理能力水平,特别要注重对于社会危机问题的解决能力,加强对社会公共突发性事件的预测和处理,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有序开展,形成重要的保障作用

[3]

(三)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制度化与民主化的创新方向

一方面,对于基层党建创新制度化来讲,要积极推进规则治理要求的具体落实。从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基层党组织实现制度的创新,要以党建创新引领来推动基层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法治化,并要将其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抓。不仅要构建与强化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性,更要强调基层治理制度的精细化,确保治理主体能够严格按照治理制度的要求予以落实治理行为,并将人性化服务纳入到治理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另一方面,对于基层党建创新民主化来讲,主要内容在于全面且深入落实民主治理的理念和内容。让广大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以积极参与的实际行动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获取民主效应的显现。以对话、协商、沟通、协作以及共事等方式进行治理的参与,让治理成果为社会广泛认可与接受。尤其对于涉及民生性问题,要能够按照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治理前的政策评估、风险判定、违宪违法性审查,并通过集体决议的民主形式,使治理行为更具科学化和民主化。

结语: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全新命题,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而深入的开展成为有效落实命题要求的关键环节。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能够积极有效地解决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在此创新工作开展期间,基层党组织不仅要抓稳抓准自身创新工作的亮点,也要依据党建制度将常规工作予以严格落实,确保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工作形成较好的结合,要以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基础,努力实现国家治理层面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2016年版)[Z].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高卫星.基层党建工作的定位与创新[J].文存阅刊,2018(10):P159.

[3]罗忠胜.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困境、探索与路径[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9(02):P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