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安全检测与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7
/ 2

矿业安全检测与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郭军军

612722198402105373

摘要:本文对煤矿安全评价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其在煤矿安全评价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首先,本文采用文献回顾法和实地调查法,对目前我国矿山安全监测评价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测试技术,从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型构建等几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评价。最后,结合实例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验证。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安全监测和评价的准确性,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矿业安全、检测与评估、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模型建立

引言:

矿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煤矿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频繁发生的事故使得对煤矿安全监测和评价的要求日益提高。本论文的目的就是要对煤矿安全监测评价中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应用。本项目将从传感网络、数据收集和处理、建模三个方面,探索一条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思路。实例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煤矿生产中出现的事故,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预期成果将对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矿业安全检测与评估的现状调研

煤矿安全问题是煤矿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煤矿安全监测与评价方法,是保证煤矿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煤矿安全评价方法。以往的研究多以人工巡检、实地勘察等常规监控方法为主。但是,现有的监测手段都存在着人力成本高,实时性差,监测范围小,不能很好地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

2..在煤矿生产中,由于科技的进步,使煤矿生产中的安全检查和评价手段有了新的突破。其中,传感网技术的运用,为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控、信息收集等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在矿井中布设各种传感器,如温度、压力、振动等,可实现对矿井的监测与分析。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极大地提高了监测的精确度和实时性,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少了人工成本,减少了安全隐患。

3.煤矿安全检查和评价工作中,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也很重要。利用海量数据,结合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预警与预报。通过对系统的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的分析,能够发现系统存在的隐患,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减少系统的安全隐患。

4.在矿山安全监测评价中,除传感网络、信息处理等技术外,建模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这些模型可以建立在统计学方法、物理学原理或专家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为矿山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进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效果。

二、基于现代技术的综合检测与评估方法设计

为提高煤矿安全监测和评价的准确性,必须建立一套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应将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型构建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矿井安全状态的全面、准确的评价。

1.在该方法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传感网能够利用布设于矿井内的多个传感器,对矿井内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并将这些参数传送给中央服务器,供中央服务器对其进行统一处理与分析。在传感器的选取上,要根据温度,湿度,气体浓度,振动等不同的安全参数来选取合适的传感器。另外,应结合矿井特征及潜在的安全风险,对各传感器的布设位置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其能够完全覆盖整个矿井的监控区域。

2.为了保证一体化测试评价方法的效果,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传感网络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收集与处理,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数据采集应具有高效、实时、稳定的特点,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而数据处理需要借助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展开分析、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异常情况。此外,还应构建相应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使其能够对已有的数据进行有效的保存与查询,从而为下一步的建模与评价工作提供支撑。

3.建模是集成测试和评价的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煤矿安全评价方法。可以根据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算法或专家经验知识来建立模型。比如,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找出各安全指标间的关系与规律,进而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警。另外,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藉由训练出之模式,来监控与预警之实况,进而可即时作出预防与预防。

三、实际案例验证与应用效果评估

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工程实例,评价该方法的应用效果,以检验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和所获得的成效。

1.以某煤矿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布设传感网,对矿井各主要部位的温度、瓦斯浓度和压力等进行了实时采集。通过对实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将其输入到所构建的安全性评价模型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监测的安全监测方法。

2..针对该系统的实际应用,完成了多项安全性指标的监控与评价。如在温度上,利用多个传感器分别采集了矿井各部位的温度,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安全门限进行对比;一旦温度超出一定范围,就会发出警告,提示有关人员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同样,通过对瓦斯浓度、瓦斯压力等指数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3.通过实例检验,本项目发现,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煤矿安全评价体系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是明显的。首先,本项目提出的新方法可实现煤矿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与预警,加快煤矿安全事故的快速检测与快速反应。其次,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为煤矿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使煤矿的安全管理更加精准、更具针对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该模型的构建与运用,可以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警,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防范,以达到降低事故几率的目的。

4.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与传统的安全性测试方法相比,采用现代测试技术的集成测试评价方法在精度、实时性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该方法可以对矿井的安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支撑,为矿井管理人员提供更为全面和科学的决策依据。这些措施可有效地减少矿井事故的发生,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结束语:

本论文以煤矿安全监测评价为主要内容,以现代科技为基础,对煤矿安全监测评价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具体实例进行了探索。将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型构建等环节进行集成,对矿井安全管理有着明显的影响和应用前景。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可以有效地实现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监控、预警及风险控制,对提升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此基础上,还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完善,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洪安, 陈敏, 王磊. 矿井瓦斯超限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煤炭科学技术, 2018, 46(10): 32-36.

【2】杨磊, 高建波, 杨鑫.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矿山瓦斯预警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19, 47(12): 18-22.

【3】王军, 李红梅, 赵雪娟. 基于数据挖掘的矿山安全评估模型研究[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7, 24(2): 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