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目标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落实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目标的方法

叶淑珍

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校  重庆  忠县  404300

摘要:由于我们国家面积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严重,不发达地区的留守学生其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留守高中生不仅会面临经济方面的困窘,更在心理方面压力极重,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挫,普遍缺乏自信,感到自卑,甚至抑郁焦虑,而学校和教师不仅要做好基本的学科教学工作,更应当合理地引导高中生顺利走过他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

关键词:落实;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目标;方法

当前留守学生群体规模会持续扩大,留守高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亟待解决,面对高中生这样一个处于人生中关键时期的教育对象,其家庭教育的缺失不仅会影响其学习,更会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情感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今后的发展更加受限。对此,只有通过地方政府部门、高中学校、学生家长的合力,对加强高中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达成统一认识和目标,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多渠道、多角度展开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有效弥补学生家庭教育不足,才能真正让学生得以良性发展。高中留守学生自身也需要做好自我调节,努力学习,砥砺奋进。

一、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留守学生受教育问题

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会让未来的不发达地区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少,许多劳动力流向城市地区已是常态,部分不发达地区各个年龄段的留守孩子的数量只会逐年上升。家庭教育又是一个人在一生中所接受的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人格、性格、思想、行为。面对如此庞大的留守学生群体,面对其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要想真正保证高中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地方政府部门必须发挥自身宣传和引导作用,让更多学生家长关注并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在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下,本地区的城镇可以联合学校,共同收集记录留守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定期组织召开学生监护人线上会议,向其传达履行自身家庭教育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二、学校和任课教师要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引导

学校作为高中留守学生除家庭之外所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学校教师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职责,面对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更需要学校主动采取措施,通过发挥学校专业以及资源优势,弥补高中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不足。高中学校首先可基于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配合其所组织开展的各类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家长加强对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视和认识。其次,学校以及各个任课教师也应积极充当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学校和教师的沟通与协调,搭建有利于学生、教师、家长及时交流互动的平台,从而帮助学生家长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信息;组织学生可以定期和父母沟通联系,反馈自身学习生活情况,增进感情;帮助学校和各个任课教师及时传达自身一些教育管理政策要求,赢得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与配合,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从而实现三方共赢,提升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实效。考虑到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低下以及教育方式不当的问题,可以通过任课教师展现其教育智慧和沟通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家长树立更加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及目标,使其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主动沟通,展现对孩子的关爱。

任课教师更可以利用自身课程资源优势,针对高中留住学生在以往家庭教育缺失的困境下所产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措施。因此,学校通过开设一些心理辅导课程、课外实践活动,提高高中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素质,帮助留守高中生释放各方面的压力和不良情绪是非常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光要教学科知识,更要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引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都走进实验室,动手实验获得新知,鼓励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学校也应倡导各学科教师要多多关心班上的留守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而不能对这部分学生带有歧视和偏见,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要尊重、温和,始终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班主任平时也需要抽出一些时间展开与留守学生的对话交流,对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由此采取可行的教育对策,帮助留守学生真正走出困境。学生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其学习就好踏实很多,生活中遇到问题也不会感到孤独无助,会积极的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这种思想和行为上的转变能够提高学生的受教育程度[2]

三、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转变教育观念

在学校教师的宣传和协调下,留守高中学生的家长就要及时纠正自身的教育认识偏差,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今后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性,深刻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家庭教育职责,并且对自身以往在于对孩子的教育和与孩子的沟通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基于对一些教育资料的学习和与学生各个学科教师的沟通,整理和积累一些合适的教育与沟通方法技巧。平时,家长需要协调好自身工作与生活的时间,不论工作如何繁忙,都应定期联系孩子。在平时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尽可能丰富对话内容,兼顾孩子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多方面,关注孩子的作息、饮食、内心成长,平时也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搜索查询一些高中生感兴趣的事物话题,努力使亲子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当孩子向自己反馈学习、心理、情感方面的困惑时,家长要尽可能给予鼓励和肯定,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需要意识到,高中生已经是一个较为独立的个体,甚至学生的学识远超家长自己,家长的主要任务就是当孩子表现出其心智不成熟的一面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指导,从而让孩子更坚定自身的方向

[3]

总起来说,对留守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地政府、学校和教师要多方协助,多方努力,多方监管,落实好各项教育工作,尊重学生的同时,做好沟通工作,让留守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树立起远大的学习目标,将来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1]唐冬梅,杨春盛.如何有效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J/OL].学周刊,2019(36):176[2019-11-26]

[2]史玉丁,杨如安.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基于渝东南三所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考察[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6(29):92-93.

[3]乔丽华,段红伟.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养成教育——基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的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51-153.

    本文系忠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留守学生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批号:ZJGB202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