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对幼儿个特差异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幼儿园对幼儿个特差异的研究

杨蓉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工业大学幼儿园

摘要:由于家庭,社会教育各种原因,幼儿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关注这样的群体,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幼儿园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改革,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重视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丰富课堂教学方法等措施,促使幼儿健康、智慧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个特差异;策略

引言

素质教育针对国家社会层面、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增强教育过程的人文属性,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促进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在幼儿阶段,教师要渗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教育,确保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出基本能力,能在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下掌握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确保素质教育伴随幼儿终身发展

1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单一,不够新颖

当前,存在幼儿园素质教育中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的现象,导致出现幼儿的学习体验不够愉悦和深刻的问题,幼儿在教学中相对被动。部分幼儿园的依然存在以灌输知识为主的现象,缺少对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以讲授法为主,缺少对其他各种教育方法的利用,造成教育效果不够显著,未能有效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实施中,还有部分教师难以充分满足幼儿的素质教育学习要求,在新知识的导入和分析中存在模式固定化的问题,教学方式创新程度不足,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质量。

1.2教师态度过于强势,影响幼儿发展

在低年龄阶段,幼儿的内心较为敏感,较为在意他人的语言态度和行为,这一点也是教师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必须尊重的内容。只有做到关心幼儿需求,尊重幼儿人格,才能彻底落实个性化教育,突出人性化理念,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师的态度过于强硬,对幼儿个性与特点的尊重不足,进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与思想,有时还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1.3教师教什么,幼儿便学习什么

在很多幼儿园,教育观念没有与时俱进,还保留着以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观念。幼儿的想法,很多老师没有认真去听,也根本不关注幼儿的情绪、心理健康状况。在教育焦虑的背景下,“笨鸟先飞”的观念一直充斥在家长的头脑中,并把压力施加给教师。所以,幼小衔接阶段大部分幼儿园会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教师教什么,幼儿便学习什么,教师不会根据幼儿的个性来开展教育。

2幼儿园对幼儿个特差异的研究策略

2.1重视幼儿学习兴趣培养

幼儿园的孩子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相较于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更强烈的好奇心。幼儿阶段是将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通过有效引导转变为兴趣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程游戏化建设,使幼儿通过做游戏来激发探究欲望,锻炼其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观察幼儿的特长方向和兴趣方向,从而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针对幼儿的兴趣进行重点培养,使得幼儿建立自信,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在炎热的夏天,幼儿园可以举办捉泥鳅的活动,教师会在充气水池中放入一些小泥鳅,组织幼儿动手捉泥鳅,通过亲身参与游戏实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捉泥鳅的游戏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手指的灵敏度,使得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主探究的热情,提升幼儿手脑协调能力。

2.2掌握提问技巧,学会倾听幼儿

倾听属于有效分层教学的必要环节,为了让师幼在思想与感情上达成一致,教师必须学会认真倾听幼儿的感受或意见,根据接收到的幼儿反馈的言语信息,认知并理解幼儿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而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换言之,教师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需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这样才能走进幼儿的心灵。因为每个幼儿的心中都描绘了不同的场景,教师需通过倾听与交流,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为此,教师在提问幼儿时,要给幼儿反馈的机会,不是简单地说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提问,而幼儿只回答“好”,这样的反馈信息无从处理。因此,在提问方式上教师要有所转变,需注重提问的互动性,突出提出问题与幼儿回答之间的相关性,让师幼之间的互动可以更加深入。

2.3缓和教学态度,走进幼儿内心

教师本身的理念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学工作的重要实施者,教师在有效融合人性化理念的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思想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求。同时,教师的态度不能过于强势,也不能过多插手幼儿的思想和决定,应该给幼儿提供充足的平台空间,让幼儿自由发展,进而确保人性化理念与幼儿教学管理充分融合。以理论教学为例,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虽相对较弱,但在不同学科中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此外,严格强势的教学态度也会让幼儿产生畏惧心理,甚至会让幼儿对某一学科产生排斥情绪。这就意味着,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教师必须以和善亲近的态度对待每个幼儿,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意愿,给幼儿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为其带来更好的感受。以日常沟通为例,幼儿园时期,幼儿对教师较为信赖,当幼儿出现人际交往或学习问题时,更倾向与教师沟通。此时,教师应该认真聆听幼儿的想法,也要在言行举止上做出改变,给幼儿同等的尊重。如蹲下身与幼儿平视,注视幼儿双眼与之沟通,当幼儿想法正确时,教师要肯定幼儿的想法并鼓励幼儿,增强其行动的动力。而在学习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方针与目标,让每个幼儿根据自身的意愿选择合理的层次,从而实现人性化教育。而在课外活动和课堂学习中,教师不应该过多干扰幼儿的决定,而是应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好的方式进行游戏或学习。

2.4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

根据幼儿园课程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教师要根据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教学材料和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立足于教学目标,分析幼儿的学习情况,并结合当前幼儿园的教学任务,对教学内容和材料进行筛选、分析、提取、处理和整合。一方面,教师想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开阔选材视野,收集、总结、分析教学内容和材料,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的主题课程丰富多彩,选择符合教学主题的教学材料,不仅可以促进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能更快地实现教育目标。

2.5注重教学反思,提高分层效果

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得到发展。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分层的情况进行反思,明确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所采取的方法是否达到了应有的目的,在与幼儿分层的过程中是否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是否做到了认真倾听幼儿的表达,是否可以根据恰当的时机设计恰当的提问等。这种反思可以让教师系统性地梳理幼儿分层过程,明确幼儿分层中存在的层价值以及不足,进而在之后组织教育活动时可以改进分层问题。与此同时,教学反思可以让幼儿分层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中所积累的实践经验,需要与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师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学经验并有所提升的目的。

结语

而言之,幼儿分层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需树立正确的分层观念,使每个幼儿在教育活动中都能够获得积极体验,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教师在新的教育观与儿童观的指引下,需明确各种因素对分层的影响,在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把教育机制与分层技巧灵活结合起来,在分层中建构有效的分层环境,培养幼儿倾听与表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辉.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2(31):89-92.

[2]张兆蕊.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32-33.

[3]梁嘉玮.幼儿园教学管理与策略浅谈[J].甘肃教育研究,2022(09):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