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激励教育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高职学生激励教育应用研究

胡佳妮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引导的职能,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不仅要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能,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学生的个人自控力和自觉性较本科阶段学生相对较弱,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有待改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更需要在三年的高职学习生涯中被激励,更需要提要自我内驱力。激励教育作为一种结合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对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精神调动。

关键词:高职;激励;学习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提出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中,提出了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成就需求。作为区别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类型,高职教育的学习者越来越多,据教育部2022年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统计,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共招收1014.54万人,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67.94万人,高职(含职业本科)共招生593.27万人,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与普通的本科教育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较本科学生相对较弱,但是,他们作为社会的主力军,同样希望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别人的赞同,特别是来自于父母、老师和同伴的认可和鼓励。

1家校协同,助力学生成长

1.1专业课程教师课堂肯定,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和专业自信

对于专业课程教师而言,主要讲授以专业课程为主的内容,对于专业课程而言,又分为了一般专业课程和核心专业课,在难度上高于公共基础课,从专业的角度看,比公共基础课的专业性更高。专业课程教师应以课程为主线,强化理想信念和价值引领,可以采用目标分解法,将学习的大目标按照时间和进度进行过程性分解,由易到难,从翻书即可查找到答案到需要适度思考,再到深度思考分析题目,按题目难度的低阶到高阶按学生层次布置随堂测试,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先自我肯定,得到激励,颇有收获,感受到自我价值,再让其进入颇有挑战的题目,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能够完成小目标的情况下,充分给与课堂上及时的赞美,不仅让学生即时得到满足,而且对于树立学生个人良好的班级形象,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为专业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在课程中,融入以就业和岗位为主导的社会介绍,例如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大数据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根据现行各大招聘网站的财务分析岗位的招聘要求和待遇,让学生感受到本门课程对于企业在经济决策支持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以结合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中的企业高层信息,几乎全部具有经济学或管理学的教育背景,不乏财务会计出生背景的高层,充分凸显懂财务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会计专业的未来前景和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

1.2辅导员温暖肯定,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三观

对于直接参与到高职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辅导员老师,不同于普通的专业课教师,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推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外部力量。辅导员应全面掌握学生除学习态度、生活习惯以外的家庭状况和心理状况,特别是特殊家庭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与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进行充分沟通,尊重不同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引入正负激励和竞争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激发学生有变得越来越好的意识。

作为学生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主导人——辅导员,承担了学生心理辅导和教学协助、行政的双重职责,除了要服务好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要担任学生的心理开导师、就业指导师、人生激励师,温暖学生的大学生活,是学生迷茫中的一盏灯。例如,能够全部认识自己所管理班级的所有学生,能够在第一学期完整的叫出所有学生的姓名,让学生充分得到自重感,能够通过暑期走访的形式,在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给与学生真诚的人生激励。

1.3父母关心到位,家风引领成才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主体,在学生的社会认知、人生观、价值观上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以思想启蒙温润高职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价值观。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家庭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后方阵地,大部分高职学生开始了寄宿的大学生活,与父母的联系,大部分是通过视频、电话、寒暑假居家和周末见面等形式进行交流,时间相对有限,这就决定了父母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把握质上的提升,对于即将出入社会的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既希望自己在未来职场中能独当一面,又希望自己在多年的学习生涯后得到充分的肯定,因此,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人,可以通过正向的鼓舞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心,同时,了解孩子在生活学习中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与偏差调节,与辅导员进行沟通,共同解决孩子在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2朋辈激励,提升学生自信

在管理学中有一种效应叫“鲶鱼效应”,原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后多用于企业管理中,指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本文试图将以一个班级或一个团队比作大的生存环境,“鲶鱼效应”仍然可以适用,如聂建华(2022)基于此效应创新并实践了“鲶鱼效应”式团队学习法;王德友(2021)利用“鲶鱼效应”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郭雯(2021)利用“鲶鱼效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1榜样激励

以班级或学生学习小组为对象,通过树立团队核心人物,将榜样的力量进行传递,实现朋辈间的榜样激励,同时,要及时给与不同学生在一段期间的成长认可,关注学生的增值评价,使学生能够及时在正向认可和鼓励中提高自我认同,从而形成长期持续性的精神内驱力;

2.2互助式心理激励

借助团队成员互动形式,在课程小组或班级活动中,实现朋辈间的情感激励。以辅导员、专业教师和班委为组织者,通过定期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全面认识班级各个成员,通过课中课后活动,实现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不同学生之间的互助式心理激励。

总结:近年来,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越来越收到重视,高职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为我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因此,注重高职学生的培养方式值得关注,通过研究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风格,激励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无论是正向激励还是反向激励,在提高内驱力方面都起到了一定效果,这为我们更好的培养高职学生起到了应用指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聂建华. 鲶鱼效应式团队学习法的创新与实践[J].大学2022(29).

2李晓玲. 师生共发展的课堂家庭教育研究—以家庭社会工作思政教育课程改革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41).

3张轩语. 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A].现代交际2020(24).

4黄燕. 丰富激励方式提升学生成长内驱力[J].教书育人(上旬刊)2021(10).

5李红冠. 基于激励视角的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控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