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文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赵丽华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陕西 西安,710018)

摘要:本文以《文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基础,结合文科专业学生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考核方式,在实验课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科学素养,并通过问卷调查展示了课程思政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深度融入课程思政,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高育人效果。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大学物理实验;多元化考核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国家战略层面要求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为中心,围绕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切实提升立德树人成效[1]

物理实验课作为大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实验课程,其科学的实验训练、丰富的物理方法及物理思想对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科学素养都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而《文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更是一门特殊的通识课,在本校,文科大学物理实验授课对象主要以经管类学生为主,同时包括播音主持、网络新媒体专业的大一学生,每学期学生数量约700人,涉及受众较大。同时,大一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谨的思维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对以后的专业成才和精神成长有重要意义。然而,本校在文科物理实验中进行的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一直很少,因此,在文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急需结合“文科”自身的特点与“物理实验课”的优势,实事求是地细致分析与研究,以便更有效地将“课程”和“思政”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本课程深层次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高育人效果。

1 文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在文科大学物理实验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不够强,无法有效将物理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文科类物理实验每次课只有2学时,时间紧,任务重。对于文科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有的老师认为课时紧张,没时间育人;有的老师认为物理实验属于自然科学,难以开展思政教育;有的老师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说教式的教育,学生不喜欢等等。这些认识都有偏差,所以必须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引导教师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比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不断探索、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遵守记律、团结协作、节约资源、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等。

(2)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实验不感兴趣,且有畏难情绪。由于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本校文科类(尤其是按照艺术生标准录取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整体上科学意识淡薄,科学素养缺乏,大部分学生物理基础非常薄弱,对物理实验兴趣不高且有畏难情绪,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一有困难就倾向于参考其他同学。但是这些学生也有非常宝贵的优点: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充满活力、喜欢表达。所以必须深刻认识了解学生情况和“文科”专业特点,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物理实验课”的优势,有效地将“课程”和“思政”相结合,探索学生接受度高且获得感强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文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

结合大部分文科生物理实验基础薄弱、兴趣较低、动力不足的普遍情况,本校开设的《文科大学物理实验》项目包含多个演示实验和经典验证实验,涵盖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各个方面,不同班难度不同,侧重点不同,主要培养文科生的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具体实施方案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深入分析教学目标,挖掘实验课思政教育素材。

基于实验课程的培养目标跨学科思考,发掘“思政元素”。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初级知识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问题分析及解决的中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爱国情怀的终极育人目标。所以在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合理内嵌思政元素,深入且广泛挖掘与实验相关的素材,比如遵循科学规律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物理思维,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目前我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物理学史、我国科学家、领军人物以及西迁人物的人生经历,求真务实、锲而不舍、勇于创新、勇于担当、为国为民、淡泊名利的励志故事和科学精神等等,全方面拓展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思政目标。

(2)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课时紧张,将思政元素“加入——融入”文科实验意味着课程内容做“减法”,因此,传统的以“教师讲授——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教师指导”为主的实验授课模式必须改革,尤其是面对科学素养缺乏、物理基础薄弱、物理兴趣不足、课堂专注度较低、手机依赖性很强的学困生。因此,我们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为主”的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比如对分课堂[2],通过采用全过程问题式启发式互动教学,将育人元素灵活融入课堂,用心灵启迪心灵,引导学生发现困惑、分享感悟、解决疑难。同时注重实验环境氛围的影响,比如实验楼走廊张贴师生守则、安全守则等规章制度,悬挂诺贝尔奖得主展板,陈列优秀实验报告、第二课堂作品和竞赛成果,实验室张贴实验挂图、注意事项,实验仪器排列整齐有序等等,使进入实验中心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物理氛围,提升安全和规则意识。另外,注重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要求上课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思政意识,教师要用自身的家国情怀、高尚品格、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全方位潜移默化中从情感到认知再到行为逐渐转变。

(3)优化过程评价方式,协同育人。

近年来,物理实验实行过程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每个环节都有考核标准,但是考核标准主要是教师对于学生线下报告和实验课堂情况的评价,涉及的课程思政元素少且没有线上部分,不太适合文科类学生。因此,需要结合经管、网媒传播及播主专业学生特点以及思政目标,以价值观的塑造引领实验课教学改革,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多方位内嵌思政元素,并建立多元化评价方式。比如优化考核标准,将学生在课外通过线上平台观看思政资源(文档、视频、动画等)的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和雨课堂测试中,加入思政元素的元素和题目,把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思想状态以及科学素养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让初次接触实验课的大一学生通过沉浸式思政情境和正面多元鼓励性形成性评价主动的自然而然地了解物理文化、领会物理思想、增强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提升创新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3 文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成效

经实践发现,在文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效果良好。借助雨课堂线上问卷统计的学生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情况如下:

学习效果上,课程思政提高了学生多项能力和素质,如图1所示。做完实验课后,87%的学生对实验课的难度感知发生了变化,如图2所示。这些充分说明学生的学习力和实验素养有所提高。

图1 多元化考核提高了学生多项能力和素质

图2 开课前和结课后学生对实验课的难度评价统计图

科学素养上,大部分同学喜欢实验室环境氛围,80%的学生做到了提前10分钟到教室,93%的学生在每个实验中都做到了仪器归位,93%的学生认可线上测试活动在实验考核中的积极作用,也认同“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图3所示。这充分说明学生对实验课程很满意,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得到了提升。

图3学生实验素养提升

4结论

近年来,课程思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阐述了文科生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分析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文科实验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并展示了应用效果。发现该课程思政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提高全过程育人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http://www.moe.gov.cn/ jyb_xwfb/s271/202006/t20200604_462551. html [2021-10-9].

[2]赵丽华,牛海波,王小克,等.对分课堂在应用型院校基础物理实验中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21,31(03):59-66.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项目(SGH21Y0422),陕西省体育局2023常规课题项目(2023619),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第十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1007),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第二批课程思政专项研究项目(KCSZ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