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与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1

DRG与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关系

曹红梅

大邑县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国家医保局在2022年4月15日发布《关于做好支付方式管理子系统DRG/DIP功能模块使用衔接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在2022年11月底前,实现DRG/DIP功能模块在全国落地应用。人人都在说DRG,但未必人人都懂DRG,今天就来聊一聊DRG与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关系。

一、什么是DRG

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即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它是用来衡量医疗服务质量效率以及医保支付的重要工具。DRG是指按照诊断和治疗方式,将病例细分到不同的组,每一个组都应有一个统一的收费价格,医疗机构将按照相应DRG组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医保和患者按规定的比例付费。具体的收费标准包括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诊断、治疗、检査、化验、手术、麻醉、床位、护理、药品和医用耗材等全部医疗费用。

二、DRG如何进行分组?

1、按照主要疾病诊断或主要操作/手术作为病例分类基本依据;

2、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并发症等因素;  

3、将临床治疗过程相近、费用消耗相似的患者分入同一组;

4、按若干DRGs组实施管理和评价。

三、DRG与医院感染质量控制

1、DRG 对感染防控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经过三年新冠疫情,卫生行政部门对感控的重视程度空前,院内零感染提到了与零死亡同样的高度,感控的关键技术和环节得到关注。加强感染质量控制;规范医务人员感控行为;感控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等成效;

(2)挑战:感控专业人员结构和从业能力有待优化和提升:足够的人员数量和良好的人员结构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泉;行业标准的学习认同和落实也亟待推进;DRG更需要感控人能力的提升,包括行政能力和专业能力;临床要主导感控;以及需要多学科加强协作等挑战。

2、医院感染对DRG和绩效指标影响:

(1)增加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床位周转率;增加治疗总费用;患者满意度下降;严重影响对医院和医生的评价;增加医院乃至社会的资源消耗;

(2)经济成本以及时间成本增加;资源占用增加;医患矛盾增加;医患感受下降;资源利用与诊疗效率下降。

四、DRG下医院感染防控的六个方面

具体是指卫生经济学(节约成本)、新技术管理(医疗水平)、CMI(疑难度)、临床路径(医疗绩效)、平均住院日(诊断、治疗、管理水平)、全程管理(满意度提升)。

1、DRG下感染防控-卫生经济学评价:

(1)为什么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

①RDRG支付,医院控制成本是获得院领导支持的基础;

②R融入到临床科室,主动感控是确定感控工作的重点;

③R经济损失与感控投入的研究,可以形成院内感染预测模型。

(2)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

成本=医疗相关成本+非医疗相关成本(伙食、陪护等)+间接成本(损失的工作时间等)。

2、DRG下感染防控-新技术管理:

在DRG支付下,医院要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鼓励开展新技术项目。感控为感染防控提供技术指导,参与全过程,具体包括:评估某项新技术的引入是否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标准?是否会带来某项新设备消毒灭菌方面上的难点?开展后是否跟踪医院感染发生的时机情况等。

3、DRG下感染防控-CMI:

主要对感染防控CMI风险进行调整,可以根据CMI值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尿路感染发病率等。

(1)分析各DRGs组医院感染率情况;

(2)让不同医院感染发生率具备可比性;

(3)分析不同科室和不同医生的感染率;

(4)根据风险调整确定感控工作重点和绩效管理。

4、DRG下感染防控-临床路径:

(1)将临床路径与DRGs付费进行结合:

按照项目付费情况下,临床路径做得越好,则医院收入越低,因此一直执行的效果不理想,不过可以缩短住院天数以及待手术的时间、加快病床周转、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费,和DRGs付费相结合,效果是1+1>2。

(2)感控如何参与到临床路径中?

临床路径和DRG支付是医院感染管理者和临床密切结合的切入点,感控工作必须要找到支点,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①参与临床路径的制定;

②参与临床标本送检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质量控制中,以及参与临床路径变异率的分析;

③将循证防控措施放在临床路径中,并落实到临床一线工作中,以最大限度减低感染发生率;

5、DRG下感染防控-降低平均住院日:

(1)最好围术期管理,缩短等待期,降低感染发生率,以减少平均住院日;

(2)做好化疗期间的管理,避免再次感染入院;

(3)落实循证感控。

6、DRG下感染防控-全程管理:

(1)全过程感染防控管理:具体包括事先、事中、事后。从患者进入医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多部门以及全员参与的风险防控;

(2)全面管理的制度流程的建立:包括数据--信息--问题--措施;

(3)制度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