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研究

刘超

舟山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浙江省舟山市  316000

摘要: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的研究是推动特种设备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模型,可以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与严重程度,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

引言

特种设备在现代社会的运用已经日益广泛,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特种设备风险也随之而来,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带来了潜在威胁。研究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特种设备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身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等造成重大危害的设备。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1)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能够保障公共安全。特种设备的不合理使用或维护不当可能引发事故,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可以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有效避免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在使用特种设备时的安全。(2)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特种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石化、船舶修造等。通过加强风险控制管理,可以确保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减少设备故障和事故带来的停产停工等经济损失,保障设备的连续运行,推动经济发展。

2特种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

(1)安全风险:特种设备的不当操作、设备故障、设计缺陷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2)维护管理挑战:特种设备通常需要定期维修和检验,但由于使用单位管理意识不强、维护成本高、维修困难等原因,维护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设备安全性能下降。

3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的构建原理

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的构建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预防与控制、风险监测与应急响应。(1)风险识别与评估:首先需要对特种设备所涉及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这包括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和综合评估。(2)风险预防与控制:基于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结果,针对特种设备风险,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这包括制定和改进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加强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管理,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3)风险监测与应急响应:建立完善的特种设备风险监测体系,通过监测特种设备运行和使用中的风险指标,及时发现并评估新的风险点。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事故报警、紧急救援和灾后处理等措施,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并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4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的实施与应用

4.1模型的建立与完善

(1)确定模型的目标和范围:在建立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之前,需要明确模型的目标,比如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减少事故发生率等,并确定模型适用的特种设备范围。(2)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在建立模型过程中,需要搜集和整理特种设备相关的技术资料、事故案例、法规标准等信息,以便为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3)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根据特种设备使用状态、失效模式、失效后果、管理情况等,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比如现场检验、无损检测、应力分析等,来对特种设备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4)建立风险控制措施框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框架,包括预防、监测和应急处理等方面,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5)完善模型的指导文件:建立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之后,需要编写相应的指导文件,包括操作手册、培训材料等,以便于使用单位对操作人员进行指导培训。

4.2模型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1)监测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在特种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是否按照模型指导文件进行操作、是否存在漏洞等,以确保控制措施有效实施。(2)收集实际场景数据:通过事故报告、运行记录等渠道,收集特种设备在实际场景中发生的风险情况和事故案例,以便进行效果评估。(3)分析评估结果:根据收集到的实际场景数据,结合评估方法和模型指导文件,对特种设备风险控制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在实际场景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4)不断改进和提升: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模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改进和提升,提高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

5模型的优缺点及改进

5.1模型的优点

(1)风险识别与评估:通过对特种设备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可以提前预防和控制潜在的安全隐患。(2)风险预防与控制:通过制定和改进标准和规范,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3)风险监测与应急响应:通过建立监测体系和应急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并快速应对特种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风险,并在事故发生时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损失。

5.2.模型的局限性和不足点

(1)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局限性:人员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不足可能导致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的不准确性。(2)风险预防与控制的局限性:使用单位管理水平和现场使用环境的改变可能导致模型中制定条件和要求发生滞后。(3)风险监测与应急响应的局限性:监测设备和应急机制的运行不畅可能使得风险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

5.3模型的改进方向和建议

(1)建议加强风险识别与评估阶段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分享,提高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评估准确性。这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培训课程、组织专家讲座等方式来进行,可增加人员对特种设备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并提升其识别和评估风险的能力。(2)建议定期修订和更新模型中采用的标准和规范,充分考虑检测检验技术的更新和管理模式发展,保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行业经验的积累,特种设备的标准和规范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并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3)建议加强风险监测设备和应急机制的投入和维护,确保其能够准确监测风险指标,并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措施。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监测设备需要得到足够的投入和技术支持,应急机制也需要经常进行演练和测试,以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结合。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充分考虑我国特种设备行业的国情和发展阶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的研究将为特种设备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为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经济保障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宋文明,郭强,柳楠等.特种设备基于风险的管理[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22,43(01):63-66+7.

[2]高忠维,周沛,唐金洪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系统监察[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8(08):58-63.

[3]邓锦芳,何久胜.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及关键问题探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10):20-21.

[4]朱连滨,吴宪,陈辉.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24(01):149-155.

[5]史剑峰.特种设备风险的预防和控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