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勘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水工环地质勘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马辉龙

(广东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   514089)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我国的工业生产活动获得了很好地发展,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地质灾害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怎样有效治理地质灾害就显得十分重要。水工环地质勘查是地质灾害治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对水工环地质勘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降低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降低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发生率,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推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的进步。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地质勘查;地质灾害治理

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人为等因素影响出现的给人类财产和生命安全、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损失和影响的地质现象,涉及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出现地质灾害时,时空上有着显著的分布规律,不仅于自然因素有关,也与人类活动联系密切。通过科学化的方法可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地质灾害治理能够消除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水工环地质勘查是地质灾害治理调查的重要内容,是地质灾害治理的重要依据,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理效果。

一、水工环地质勘查概述分析

对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进行分析可知,这一工作的对象主要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等,在具体的勘查作业过程中,勘查作业人员需从多个方面考虑,如国家标准、资源开发、工程施工方案等,以此为基础进行多项勘查工作,从而使能源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与此同时,在实际的勘查工作过程中,对于一些通过人工操作很难完成的任务,勘查人员还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操作,如采集资源、地质勘探等,这些数据信息的获取都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支持。此外,现如今,我国在资源利用上层次性不强[1],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初测工作、具体设计工作中,强化资源利用的层次性,对勘查作业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初测过程中,勘查人员可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对地质表图进行绘制。设计过程中,勘查人员可通过电法结合井法的形式,科学的汇总和处理得到的数据信息,并确保数据获得高效的处理。

二、地质灾害的具体类型分析

1、地震灾害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因此地震灾害是比较严重的。地震灾害有着极强的破坏性,甚至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导致人员大量伤亡,建筑、交通等基础设施损毁,给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地震灾害都是突然爆发的,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无法准确预测,也无法有效的控制。当地壳出现剧烈运动时,如果地壳运动达到临界值标准,就会出现地震[2]。从目前情况而言,我们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水平还不能准确的对地震灾害进行预警。由于地震灾害是有很强危害性的,因此需要使用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有效提高人们对于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尽量减少损失和伤亡的出现。

2、坍塌灾害

由于外力或重力影响,岩体自身结构的稳定性被破坏,就会出现坍塌地质灾害。通常情况下,山体坡度大于50°,高度超过30m的是很容易出现山体坍塌事故的。对于矿产地质条件而言,其部分工作区域是满足坍塌地质灾害发生条件的,使得矿产开采的难度和危险系数都明显增加,如有不慎就会出现矿产内部坍塌的地质灾害,使得矿产开采的设备、生产设备等受到损坏,甚至会对作业人员造成生命威胁。

3、滑坡

山体滑坡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由于重力因素影响,山体斜坡上的岩土会跟随软弱结构面向斜坡下方移动,疏松的土壤会出现滑落,使得滑坡灾害发生。出现滑坡地质灾害的原因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地质结构条件、岩土类型、地形地貌条件、水文以及人为因素等。若出现滑坡地质灾害,不仅会导致财产经济损失,造成人员伤亡,还会使得周围的道路交通通行受到影响,使得道路堵塞,人员、车辆不能顺利通行。一般情况下,山体滑坡常出现在降雨后,由于降雨的影响,雨水会缓慢的渗透到斜坡中,使得斜坡岩土体的重度增加,还会使岩土软化、岩体强度降低[3],岩体结构由于受到严重的破坏,就会快速滑落。同时,若矿产山坡上植物被破坏,地表土壤裸露在外,由于防护措施不足,加之高强度的降雨,就会出现滑坡地质灾害。

三、水工环地质勘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1、水文地质调查的应用

    在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水文地质调查是十分重要的构成,因为地质灾害是在内、外部因素双重影响下形成的。内部因素主要指地形地貌、坡体结构、区域构造以及地层岩性等。外部因素则包括降水、地震、风化、人类活动、植被等。水文地质调查应用到地质灾害治理中,是在明确灾害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如降水等,在出现暴雨或持续降雨的情况下,地表水的渗入效果会明显增强,使得裂隙结构面、岩层层面的软化效果明显。同时,由于地表水渗入到深处,坡体自重增加,加之不同岩层层面、裂隙结构面的软化效果,岩层间的固结力就会下降,使得上覆岩层向坡脚位置滑动[4],进而出现滑坡或崩塌的地质灾害。为此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应用水文地质调查,主要是对地表水富集规律、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等进行调查,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操作方法主要涉及地表路线调查、抽水试验以及注水试验等。

2、工程地质调查的应用

    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工程地质调查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工程地质条件是造成地质灾害的内在因素,水文地质主要体现在外部因素上。工程地质调查主要涉及以下内容。首先,岩土体结构,如岩土体结构面类型等,如果岩体顶部发育各种结构面,比如岩层面、风化面等,会使岩体强度降低,还会在岩体倾向方向产生软弱结构面,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滑坡等灾害。其次,岩性特征,若灾害区域岩石比较坚硬,就容易出现陡边坡,并在后续构造、节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临空高陡边坡,在地表水和岩体自重等因素的作用下出现滑坡、崩塌等灾害。此外,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作用的,并不是孤立的。在治理地质灾害时,需要对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间的关系进行把握,以便制定出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

3、环境地质调查的应用

    地质灾害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威胁灾害区域的生态环境,出现大量的裸露基岩、泥石流冲刷带、崩塌堆积体以及河道拥堵、堰塞湖等。为此,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环境地质调查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应用涉及以下内容。首先,已经出现的地质灾害对灾害区域环境造成的影响,比如是否有大面积的裸露基岩、崩塌堆积体、泥石流冲刷带、河道拥堵等情况[5],如果有,就需要结合受灾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研究。其次,明确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给灾害区域带来的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质灾害的治理是比较系统、复杂、危险的工作,其工作量也较大,水工环地质调查是地质灾害治理的重要依据。水工环地质条件是相互作用的,调查过程中需要综合性的对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等进行分析,确定科学的工程参数,从而编制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进一步维护和美化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昌杰.水工环地质勘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23(01):137-138.

[2]杨伟.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华北自然资源,2022(02):65-67.

[3]徐扬,胡小辉,郝杰等.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2(06):196-198.

[4]安树隆.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华北自然资源,2021(04):114-115.

[5]孙晓民,李明慧.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21(01):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