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防汛应急抢险社会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3

连云港市防汛应急抢险社会化研究

吴浩  夏仲伟

连云港市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管理处  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摘要: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国近年来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据统计,全国共有29个省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6亿元。这些灾害无不时刻警醒其他地区加大安全度汛力度,连云港市每年在防汛责任、调度措施、工程运行、隐患排查、防汛抢险等方面时刻不放松,多年来有惊无险,没有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但需居安思危,防洪保安还任重道远,防汛抢险是安全度汛的最后一道屏障,抢险措施的成败直接决定防灾减灾的成效,本文分析连云港市防汛抢险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进一步加强防汛抢险措施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连云港市   防汛应急   社会化

一、连云港市气候水系概况

连云港市地处江苏省东北端东濒黄海,地处鲁中南丘陵和淮北平原的结合部,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基本分布为西部岗岭区、中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区和云台山区四大部分。连云港市地处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最下游,境内河网发达,可分为沂河、沭河、滨海诸小河三大水系。两条流域性行洪河道新沂河、新沭河从境内穿过,汛期要承泄上游近8.0万km2洪水入海,是著名的洪水走廊[1]。全市共有82条河道列入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其中流域性河道4条,区域性骨干河道18条,重要跨县河道16条,重要县域河道44条,有近20条河道直接入海;802条县乡河道,其中县级河道419条,乡级河道653条,总长度4484m,正常水位下河道蓄水面积约264.76km2。新沂河、新沭河、蔷薇河将全市水系划分为沂南、沂北、沭南、沭北四大片区。

二、连云港市防汛抢险体系现状

(一)抢险队伍现状

连云港市、县区水利专业抢险队伍共14支402人,这些人员中有事业编制,大部分为自收自支性质人员,管理人员占多数,一线操作人员较少。另外,由市应急管理局调度掌握的市各相关部门的水、电、气、路、网及其他各类救援应急抢险队伍共计18类85支5100余人,主要保证洪涝灾害发生时的供水、供电、供气、道路抢修和网络通信保障。

(二)防汛物资储备现状

1、管理体系。连云港市防汛物资实现市、县区分级储备管理,遇有险情,县区防汛指挥部可以向市防汛指挥部申请调配,就近使用。目前市级储备的物资主要分布在流域性河道,例如蔷薇河和新沭河等。

2储备物资。全市目前储备三袋217万只、木材1396立方米、块石8万吨、土工布33万平方米、钢管42吨、铁丝12.14吨、帐篷164顶、黄沙600吨、沙袋200袋、橡皮舟17艘、救生衣2049件、发电机组60台套、移动照明灯组及应急灯54台、挖掘机10台、水泵629台套、移动泵车7台等价值共计7500余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1、水利防汛抢险研判技术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2、一线操作人员技能培训不够。3、防汛抢险宣传发动不足。4、防汛物资保障形式单一。

四、对策与建议

(一)组建专门的防汛抢险专家队伍。洪涝灾害发生前损害程度科学的评估和准确的分析研判是关键,准确的救灾措施是消灾减灾的重要保证。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这次灾害虽为极端天气引发,但集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关键时刻统一指挥缺失,失去有力有序有效应对灾害的主动权;还存在应急预案措施不当、疏散转移不及时。 这些教训无不提醒我们,洪涝灾害发生无法改变,灾害的破坏程度是可以改变的,人类的认知能力和科技手段是关键,防汛专家科学的研判是首要因素,开展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及运行情况评估、应急预案评估、预警和响应一体化管理,整体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广泛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连云港目前已成立防汛抢险专家库,但其涵盖的专业还比较单一,洪涝灾害的研判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水利、水文、气象、机械、化工、医疗、通信、电子等不同专业的知识综合,有的时候缺一不可。另外,需加强专家的定期培训和交流,采取不同行业的人员通过专家讲授等形式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从而达到1+1大于二的效果。

(二)加大全社会的防汛抢险宣传发动[2]。防洪保安是一个全社会的任务,需要各行各业的相互配合,牵涉到人、财、物、社会舆论、社会治安、交通、环保、教育、公用事业、卫生医疗、供电、供气、供油、通讯等行业的共同发力。

广播电视宣传部门要负责全市防汛宣传工作导向,做好预警信息的公众发布和防汛形势的舆论引导,以往我们在城市农村组织抗洪救灾行动中发现,农村群众普片防洪意识较强,能主动行动加入抗洪队伍。

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开展校园防汛防台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开展学校师生转移安置及灾后自救和恢复教育秩序的演练。

环保部门要提高水质监测能力,及时提供水源污染情况,调查污染源并提出处理建议,及时掌握全市危险废物存放情况,督促相关单位储存、转运安全,防止污染水体及造成此生灾害。

市政部门要保证城市管网的疏通,住宅小区、市政道路和低洼片区排涝泵站要正常运行,民防工程防汛防台风安全,做好危房中群众的安全转移,协调水厂保障供水水质的安全。

医疗卫生部门要负责受灾地区居民群众的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卫生督查和灾区饮用水卫生监督并做好灾后疫病的防治。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做好工业企业的防灾减灾和生产恢复工作,并协调防汛抗旱抢险救灾所需工业物资器材的生产和供给。

公安部门要负责防汛抢险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工作,保障防汛指挥、抗洪人员、救灾物资的交通畅通快捷,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依法打击阻挠和破坏防汛工作和防洪设施的违法活动,打击河道湖泊的非法采砂、非法圈圩等活动,协助街道社区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和转移。

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农牧渔业的防灾、减灾、救灾和生产恢复管理,对造成对行洪障碍的圈圩、拦网养殖进行清除,督促指导渔业船舶的防台风,必要市回港避风。

驻连部队、武警、消防要协助地方各级政府组织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抢救,组织人员参加抗洪抢险救灾。

乡镇街道和村委会社区要广泛加大宣传,组织所属地区的村民居民积极行动起来,参加抗洪技能的学习,组织抗洪演练,解决以往防洪实践中不愿意参与和不会参与的问题。

(三)增强操作人员抢险技能。

连云港市通过历年防汛技能培训和防汛抢险演练,专业抢险队伍人员对轻舟救援的组织与实施;游泳训练和水中自救、互救;心肺复苏救护;舷外机的操作与使用、冲锋舟驾驶基本技术(离靠码头、蛇形航行、360度旋转);打捞落水人员;无人机操作使用等都有较好的掌握,各级防汛指挥也对预警发布、人员转移、抢险组织、灾后救助等环节有较好的把握,但社会发动起来的社会志愿者和群众普片对防汛抢险不了解,针对连云港市水库、堤坝、水工建筑物众多特点,有针对性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技能训练。

1、土坝的渗水抢险

如背水坡渗出少量清水,且无扩大趋势,预报水位不再上涨时,可暂不抢险,但须专人值守观察。如背水坡渗水严重或已出现浑水,而预报水位还要上涨,则必须立即抢护。抢护的方法有临水面截渗和背水面导渗

2、 管涌、流土抢护

抢护方法有反滤盖压和反滤围井

反滤盖压是先清理铺设范围内的杂物和软泥,对涌水涌沙较严重的出口用块石或砖块抛填,以消杀水势;然后由下至上分层抢铺粗砂、小石子和大石子,最后铺设一层块石予以保护;砂石反滤盖压范围应超过渗水范围周边1米。

盖压工作完成后,应做集水导排沟把水排掉,并密切监视出水是否清澈,如渗水是浑水,则需再用砂卵石料进行反滤压渗,并注意险情范围附近是否有新的管涌现象发生。

反滤围井适用于背水坡堤脚附近地面管涌的数量不多、面积不大的情况;或数量虽多,但未连成大面积,并且可以分片处理的情况;对位于水下的管涌、流土,当水深较浅时,也可采用此法。

反滤围井抢筑前,先将渗水集中引流,并清基除草;围井筑成后应注意观察值守,防止险情变化和围井漏水倒塌。

3、漏洞险情抢护险情发现后,应立即在临水面找到漏洞进水口,及时堵塞;切忌在背水坡漏洞出水处用不透水材料强塞硬堵,以免造成更大险情。

塞堵漏洞探测到漏洞进口位置时,应优先采用塞堵法。塞堵物料有软楔、棉絮、草捆、软罩等。使洞周封严,然后迅速用粘性土修筑前戗加固。

对于低坝,或有足够的粘土时,可在临水面直接倒粘土进行封堵,形成粘土前戗。

软帘盖堵查清漏洞进口大致位置且附近堤坡无树木杂物时,可用软帘盖堵。软帘可用复合土工膜或篷布制作。软帘应自临河堤肩顺坡铺放,然后抛压土袋,再填土筑戗。

临河月堤当水深较浅、流速较小、洞口在堤脚附近时,可在洞口外侧用土袋迅速抢筑月形围堤,圈围洞口,同时在围堤内快速抛填粘性土,封堵洞口。

4、滑坡(脱坡)险情抢护

如因渗流作用引起的背水坡滑动,采取前截后导,即临水面堵截渗流,背水面反滤排渗水。对风浪淘刷引起的临水坡滑坡,应采用翻挖分层填土夯实的方法进行回填处理,按堤坝护坡要求恢复原状;必要时,采取防风浪淘刷护坡型式。

固脚阻滑背水面滑坡时,将土袋、块石、铅丝笼等重物堆放在滑坡体下部,起到阻止继续下滑和固脚的双重作用。同时移走滑动面上部和堤顶的重物,并削缓陡坡。

适用于背水坡范围较大、险情严重、取土困难的滑坡抢护。先在滑坡体上铺一层透水土工织物,然后在其上填筑砂性土,分层轻轻夯实而成土撑。一般每条土撑顺堤坝方向长10米,顶宽3-8米,边坡1:3-1:5,土撑间距8-10米,修在滑坡体的下部。

(四)防汛物资供给形式多样性。

防汛物资是抗洪抢险、防洪保安的物质保障,防汛物资及时有效供应直接关系到防汛抢险的成败。目前,连云港市储备的防汛物资品种不少,数量也不小,前文中也作了说明。笔者认为,目前,连云港各级防汛责任单位在防汛物资准备所做的工作是必要的,在历年防汛工作中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也存在保供形式相对单一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调整。

1、防汛物资归口储备管理。目前,水利和应急部门都储备防汛物资,造成人员和经费的重叠和浪费,建议对防汛物资的管理进行归口统一管理,有必要统一划归发展改革委员会的物资储备部门管理,便于集中调配。

2、物资管理合同化。防汛物资统一归口管理后,对物资的储存、调运、防霉、防潮、保养等建议合同化管理,委托有物资储备资质的公司专业化管理,各项工作内容采用协议的方式进行权利和义务的协定,避免目前由于季节性的而造成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局面。

3、批量性大型物资储备市场化。防汛物资的储备追求的最大化的社会效益,每年的防汛要求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没有对防汛物资储备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建议市场上可以配置的防汛物资交给市场来供给。另外,目前的防汛物资国家水利部规定都有储备年限,例如彩条布8年,编制袋6年,相关管理部门严格按要求年限储存,到期作为废旧物资处理,建议这些物资提前在性能良好的时候进入市场以旧换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4、高、精、尖抗洪设备进行市场化运作建议充分利用其价值服务社会,一方面提高抢险队员的操作技能,更好的服务于抗洪救灾,另一方面也减少设备的损耗,我们有的设备需要使用才能保持其性能,由于长期不使用而报废的抢险设备普片存在。

[作者简介]

吴浩(1971),男,江苏省灌云县人,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从事工作: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