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中的河流生态修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0
/ 2

河道治理中的河流生态修复

胡珍珍

衡水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和生产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为了确保城市水资源的供应、城市市容市貌的建设,河道治理成为当下城市规划的重点,为了更好地弥补追求发展速度下对于河道整治的欠缺,稳定河流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针对河道治理实现河流生态的修复。本文将根据现阶段河道治理出现的问题,分析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性,最后探究该如何实现河道治理中的河流生态修复,促使河流生态的恢复,发挥河流灌溉、排水泄洪、运输的作用,从而推动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河道治理;河流生态;修复工作

引言

河流在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中都体现出基础性的作用,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河流可以起到文明交流的作用。而为适应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兴修大量的水利工程以辅助发展,这种盲目且忽视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也带来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酸雨、温室效应、热岛效应、洪涝灾害的发生。因此,为了及时弥补错失,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对于河道治理和河流生态修复十分必要。

一、现阶段河道治理出现的问题

河流在城市中的作用主要是防洪、蓄水、排水、航运等,然而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河流更加注重时效,而忽视其本身的生态价值。过多的人工干预使得河道多呈现出黑臭、富营养化、泄洪困难等现象,而对于河道周围环境也产生局部小气候,也严重影响了河道周围的人文景观。究其原因,可以归结到人类活动的干预[1]。首先,人类活动为方便生产生活对河道的过多干预。为了提高河道的使用度,河道多经受裁弯剪直,这样直上直下的河道失去了原有的蜿蜒度,使得河流水的自然净化和河道水速的控制都出现问题;由于河道的人工剪裁,使得河道截面单一,严重影响河道的截面美感;为了控制河道的使用年限和防渗防漏,往往会在河床采用不透水材料,这严重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系统的循环;另外,过多的人工干预,使得河道的生态系统完整性遭到破坏,降低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其次,出于生产生活的废水污水排放。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人口数量的增加,生产生活废水量的增加,而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部分不良工厂污水不达标排放,严重影响河流本身的营养元素,造成河流生态系统的崩塌[2]。这不论是对于河流本身还是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因此,为了确保城市化进程的合理有序性,应当重视对于河道的治理,重视修复河流的生态系统。

二、河道治理中对于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河流生态修复指的是通过改善该水域水文条件、生物条件、结构功能等推动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从而恢复正常的生态系统[3]。河流生态修复的目的是稳定河岸带、改善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推动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对于河道的后期维护和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体现在多方面。首先,从生产生活角度出发,良好的生态系统可以起到净化当地空气,通过河流自身良好的循环系统辅助当地气候的调节,减少极端恶劣天气的出现,此外,借助河道原有的蜿蜒感可以大大降低河流流速,为城市救洪抢灾争取时间,借助自然淤泥沉积可以形成天然防洪原料。其次,从观赏角度出发,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河流环境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自然景观,增加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最后,从自然生态角度出发,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可借助河道淤泥,可以实现河道微量元素的累积,从而达到河流自净和营养物质沉积,从而推动河流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推进河道治理的持续性发展。

三、河道治理中河流生态修复的策略分析

(一)人工干预,保护河流生态系统

对于受污染严重的河道,需要先借助人类活动的力量,进行污染治理,改善河道的水文条件。首先,需要对生产生活的污水进行限制排放。提高污水处理标准,同时相关部门确保各大工厂污水达标排放,严肃处理污水不达标排放的工厂,起到震慑警告的作用。对于生产生活的污水排放,更需要限制排放地点,便于污水的集中处理,在此过程中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在发展的同时关注绿色发展。其次,需要人工干预,需要修复河道的自然形态。其一:恢复河道的蜿蜒感和高低感,修复河流的浅塘和深塘,借助河道本身的特性,恢复河道对流水的自然拦截和交换作用,从而达到河道的正常运行。其二:约束河道再次裁弯剪直的现象,严禁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严禁填湖造地等,尽量确保河流的正常形态,稳定河流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平衡。其三:对于河道防渗材料的选择,需要加快科技引入,实现对该材料的进一步研发,尽可能采用生态友好的材料。其四:需要修复河床断面,根据河道原有形态进行修复,适当地改造河道护岸部分,使其恢复生态良好状态,为生物和植被的生存提供有利的环境。通过大量的人工干预,恢复正常河道,进而推动河流后续生态修复的正常开展。

(二)河道优先,重视河道水质条件

为了确保河流生态恢复的顺利进行,需要重视对于河流水质的修复根据“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中以植物为主要工程材料,可以采用外引流水、生态浮床技术、底泥疏通等技术改善水质。其中底泥疏通的方式最为耗力气,但其效果也是最为明显的,其主要采用一种“换泥”的方式,将该流域的水质从底层疏通,消除底部沉积有害物质,以此达到全新。外来引水主要是依靠稀释调节的方式,通过流水的增加,降低原河流水的污染浓度,此方法主要突出速度,可以短时间内见效。此外还可以借助鹅卵石、木棒、沙石等材料对原河流流水进行过滤,建立人工湿地和生物滤池,对原水流进行过滤,以此达到净化的效果。总之,不论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都需要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方案,时刻突出流域内生物的协调发展。

(三)关注物种,恢复河道生物多样性

对于河流生物多样性的发展,需要通过治理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因此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河道治理的相关部门需要专门成立一个“河流生物保护单位”根据河流实际情况,时刻关注河流的濒危物种,并对特定物种进行特殊保护,确保河流原有生物的存活率。其次,河道治理部门需要针对河道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专门成立相关部门,其部门包括“外来植被的种植测试”“植被实验种植”“边坡绿化工程”等环节,根据原河流生物物种分析恢复河流应当种植的水生生物,而后进行实验种植,保证生物存活率的同时也应当检测其与当地河流环境的适配度,以此实现河流的自净,增加河流水生生物的吸引力。增加河流边坡的绿化面积,通过培植草种,增加河道的绿化面积,借助草种的附着力增加边坡泥沙的留存率,防止水土流失。另外,需要工作人员在生态系统恢复前期为河流生物提供食宿,保证原有生物的正常生存。以此,在河道水质和水文改善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进行人工干预,增加河流生态的自愈性,最终达到生态结构平衡的程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是持续性的点滴工作,需要不同部门的配合,根据河流水质条件、生物物种、河流特征等方面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法,既需要吸收优秀治理案例的方法,又要因地制宜地设计方案。而后,在各环节的配合下,完成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实现河流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思想,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百川.中小河流的水生态修复对策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12):195-197.

[2]陈广华.基于河道生态护坡的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1,49(7):167-169,175.

[3]韩虎.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0,(01):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