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在围术期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9
/ 2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在围术期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第一作者:胡琼,通讯作者:王易思,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湖北 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对骨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护理开展心理干预,对实用价值进行观察。方法使用“信封法”对某医院骨科治疗的中的84个患者分为两组进行观察,分别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和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相关指标水平、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对术后患者使用镇痛药的使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都比对照组短,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分值均比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分值及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手术患者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其术后康复时间,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提升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围术期;骨科手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及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往重点关注“生理”层面舒适度的常规护理干预已难以满足患者的心理、精神层面的需求,为提供患者更高舒适度的治疗体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已逐渐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护患关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明确心理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从本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中重点选择84例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已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源自本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共从中择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84例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以“信封法”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组间资料对比(P>0.05),见表1。纳入标准:①符合骨科手术相关适应证的患者;②临床资料完备且对研究内容详知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存在骨科手术相关禁忌证的患者;②合并存在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视听说障碍或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患者;③中途脱落研究的患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x±s)

组别

例数

男性/女性

年龄(岁)

致伤原因

交通意外

高空坠落

摔伤

暴力击打

对照组

42

29/13

42.36±1.78

14

10

6

12

观察组

42

26/16

42.51±1.86

15

11

8

8

x2/t

0.474

0.378

0.053

0.063

0.343

1.050

P

0.491

0.707

0.818

0.801

0.558

0.306

1.2  方法

对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围术期的干预性护理,并开展各项常规性的检查,并遵医嘱告知手术患者家属并进行口头性健康教育,并做好各项相关性手术准备,手术中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对医生的手术展开积极的配合,术后遵守医嘱给药,并指导和鼓励患者开展相关的康复训练,并对可能的术后并发症进行预防。

1.3  观察性指标

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4个指标。

1.3.2 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对比:焦虑情绪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高于7分为存在焦虑情绪,且分值与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抑郁情绪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分值为0~54分,分值越接近54分提示患者抑郁情绪越严重;睡眠质量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分值0~21分,分值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1.3.3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以世界卫生组织生

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WHQOL-100)[7]为评估手段,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理、心理、环境情况及社会状况4个维度进行评分,每项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3.4 护理满意度对比: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表调查得出,包括服务态度、业务能力、沟通能力等内容,分值为0~100分,其中65分以下为不满意,66~85分为比较满意,86~100分为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有数据除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外,其余数据均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例(%)为表现形式,并通过卡方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为表现形式,并经过 t 检验。所有数据经由SPSS 25.0软件进行处理,若对比结果显示P<0.05,则提示比较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康复相关指标对比表2可见,术后康复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数值更低(P<0.05)。

2.2 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对比表3可见,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数值更低(P<0.05)。

                  表2 术后康复相关指标对比(x±s)

组别

例数

镇痛药物使用时间(d)

切口愈合时间(d)

下床活动时间(d)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42

5.36±0.64

9.55±1.46

6.45±1.58

12.62±1.95

观察组

42

3.08±0.98

7.23±1.16

4.32±1.21

8.36±1.58

t

12.624

8.063

6.936

11.000

p

0.001

0.001

0.001

0.001

                  表3 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对比(x±s)

组别

例数

HAMA

HAMD

PSQI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2

38.62±1.55

25.69±1.48

34.12±1.25

22.08±0.96

9.12±1.12

6.96±0.87

观察组

42

38.71±1.48

18.12±0.56

34.09±1.28

12.12±0.35

9.08±1.15

4.54±0.52

t

0.272

31.003

0.109

63.170

0.161

15.474

P

0.786

0.001

0.914

0.001

0.872

0.001

3讨论

手术属于临床治疗骨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之关节功能得以有效改善,但其本质仍为“侵入性操作”,因而无法避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使之术后出现疼痛及相关并发症,因而更需对此类患者实施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层面的护理干预,以便患者正确对待治疗,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减少相关生理、心理等应激反应的发生概率。综上所述,在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但本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样本较少,未来将扩大样本收集量,以获得更确切的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 刘春莲.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家属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0):105-106.

[2] 郭淑慧.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2):1509-1512.

[3] 罗英.观察术前心理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抗焦虑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5):125,128.

[4] 陈海红.心理护理干预在围术期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