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9
/ 2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

杨丽娥

资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资阳  641399

【摘要】 目的 分析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SAS、SDS与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者SAS、SDS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心理特点;心理护理;生活治疗;治疗有效率

女性尿失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妇女疾病。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0%的妇女经历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其中23%-45%的妇女受到影响。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尽管不会导致器质性病变,但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患者不仅承受着心理和社会压力,还可能受到正常交流的影响。女性因应激性尿失禁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和心理问题,已成为当前医疗和护理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1]。本文对70例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观察组,女35例,年龄25-68岁,平均(46.58±3.31)岁。对照组,女35例,年龄27-70岁,平均(46.98±3.75)岁。分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做好各项检查工作,做好患者病情监护及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护理评估: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个人信息与家庭情况、病历史、用药史,建立电子档案。做好患者肾功能、尿液、膀胱造影的检查工作。针对检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导致患者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2]。(2)分析患者心理:尿失禁女性患者因疾病带来身体异味,阴部磨损等症状经常会产生不良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对生活缺少乐观的态度。同时,患者自尊心受到影响,不愿主动接触社会,不积极配合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临床治疗效果。同时,由于该病症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较高,导致患者精神压力与经济压力增大,使患者经常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聆听其内心的想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抚,提高其治疗的积极性。同时,为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本次的治疗方案,并引入成功治疗的案例,帮助其对该疾病树立正确的认知,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与患者家人一起为患者营造乐观祥和的治疗环境,提高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饮食计划与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加速康复速度。此外,医院可以开办一些关于“尿失禁”方面的专题讲座,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加,增加其对该疾病性质与预防的认知,提高治疗的主动性。还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知识的视频、轻缓音乐,公众号推送一些该疾病治疗与预防的常识,促进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稳定患者的情绪,消除其焦虑、抑郁的心理,提高治疗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ASA、SDS评分。(2)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软件对比数据。(±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SAS、SDS。

干预后,观察组SAS(42.98±8.51)、SDS(41.83±5.35),差异更明显(P<0.05)。见表1。

表2  对比两组SAS、SDS (  ±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5

58.61±10.51

42.98±8.51

57.69±8.65

41.83±5.35

对照组

35

58.63±10.52

52.34±9.87

57.65±8.61

52.98±6.75

t

0.008

4.249

0.019

7.659

P

0.994

0.000

0.985

0.000

2.2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

干预前两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为(85.98±10.33),对照组为(75.16±11.78),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对比生活质量(  ±s,)

组别

例数

社会功能评分

生理功能评分

生活质量总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实验组

35

73.95±13.12

86.81±11.68

71.05±15.48

86.21±11.23

72.61±13.15

85.98±10.33

参照组

35

73.92±13.10

76.77±12.55

71.09±15.50

75.68±14.49

72.58±13.45

75.16±11.78

t

0.010

3.465

0.012

3.398

0.009

4.086

P

0.992

0.000

0.990

0.001

0.993

0.000

3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3]。基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心理特点,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消极情绪、增强自信心,提升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SAS(42.98±8.51)、SDS(41.83±5.35),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实验组生活总质量评分为(85.98±10.33),观察组(75.16±11.78),两组差异明显,说明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京荣,胡斌郑典宝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9):67-68.
[2]李静,王金莲李蓓蓓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205-206.
[3]贾俊华夏志军不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8):717-7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