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9
/ 2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张琼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护理,能提高哮喘患儿的依从性,改善其肺功能指标。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小儿哮喘;护理;应用效果

小儿哮喘即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发作性咳嗽、气促、胸闷为主,常在凌晨和夜间发作或加剧,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日常生活[1]。雾化吸入是治疗哮喘的主要方法,但因哮喘患儿年龄小、心智不成熟、护患沟通困难、自制力差等原因,导致患儿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不良[2]。所以,在护理中护士要使用简单的肢体语言向患儿传递信息。本文是探究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的哮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3.50±5.60)岁;病程1-30个月,平均(15.40±16.30)个月;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4.40±6.30)岁;病程2-36个月,平均(16.70±17.40)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维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饮食护理、对症护理 、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提高护士亲和力:对护士肢体语言沟通能力进行锻炼与培训,增强与患儿沟通时的技能、技巧,用最大耐心与患儿沟通,注意其情绪的变化。(2)保持良好形象:护士在沟通中衣帽整齐、态度亲和、面带微笑,主动与患儿交流,减少患儿对护士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增强患儿对护士的信任与治疗依从性。对不愿配合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的方法进行安抚,缓解其负面情绪。(3)肢体语言沟通:在沟通中护士可使用蹲位,尽量与患儿平视,使用手势、目光、表情等非语言方式与其沟通,拉近护患关系、增强患儿依从性。护士要多观察患儿的肢体动作、负面情绪等状态,对患儿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4)用药护理:在使用雾化吸入治疗时会引起患儿不适,如果出现恐惧、紧张时护士可以通过游戏、玩具等方法转移患儿注意力、安抚患儿负面情绪,同时与患儿进行沟通,在其情绪平稳后进行治疗,减少其排斥心理。

1.3观察指标

(1)依从性:分为完全配合、部分配合、不配合3级,完全配合为听从医护人员安排,不哭不闹、部分配合为听从医护人员安排,但偶尔哭闹、不配合为不听医护人员安排,哭闹严重。

  (2)肺功能指标: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包括呼气流量峰值、用力肺活量、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n,%)使用卡方检验,p<0.05为研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依从性对比(n,%)

组别

n

完全配合

部分配合

不配合

总依从

观察组

40

24(60.00)

14(35.00)

2(5.00)

38(95.00)

对照组

40

17(42.50)

12(30.00)

11(27.50)

29(72.50)

X2

-

-

-

-

7.44

p值

-

-

-

-

0.01

2.2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儿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n

呼气流量峰值

用力肺活量

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0

71.52±4.56

97.46±6.58

2.65±0.36

4.78±0.57

2.54±0.23

3.63±0.45

对照组

40

71.53±4.57

88.61±5.41

2.67±0.38

3.21±0.38

2.55±0.24

3.12±0.24

t值

-

0.010

6.571

0.242

14.495

0.190

6.325

p值

-

0.496

0.000

0.405

0.000

0.425

0.000

3讨论

哮喘发作时患儿会咳嗽、气促并伴有呼吸困难不及时干预会导致患儿死亡,哮喘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身心健康[3]。由于哮喘患儿年龄普遍偏低、语言表达能力与自制力较差,会导致患儿配合度不高。为了提高治疗效果与患儿配合度,在对哮喘患儿进行治疗时除了常规的护理,还要通过肢体语言沟通进行干预,用手势、目光、表情等非语言形式传递信息,使患儿能理解护士要表达内容,同时也能帮助护士进一步了解患儿的情绪与感受

[4]。本研究表明, 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5),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对照组高(p<0.05),原因为患儿年龄较小表达能力还不成熟,不能准确描述自身情况,因此护士可以通过对患儿肢体语言、心理、情绪感受等方面的解读,来评估患儿的不良情况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护士在护理时,先对患儿的身体状态进行评估,沟通中尽量面带微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与患儿交流,必要时可以给予患儿鼓励和支持,拉近护患之间距离,减轻患儿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增强患儿对护士的信任度与依从性,促进护理与治疗工作的开展,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沟通护理,能提高哮喘患儿的依从性,改善其肺功能指标。

参考文献

[1]郝慧娟.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3,2(7):149-151.

[2]李霞,宋晓燕,李雯雯.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对患儿呼吸力学指标的改善[J].糖尿病天地,2021,18(5):263.

[3]伊慧.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6):290.

[4]祝玉慧.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体化护理在小儿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1,39(15):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