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检测技术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5
/ 3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检测技术及应用分析

赵建新

新疆城建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建筑单位在施工之前,需要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完整、齐全的建筑混凝土原材料合格证、出场证明、检测报告、材料质量证明书等资料,在保证建筑混凝土原材料合格且质量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后,再进行实际生产。由此可见,合格的建筑混凝土原材料是确保工程完成的前提,对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及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建筑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有效的检测,是保障建筑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基础,只有做好检测工作,才能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技术

引言

建筑安全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影响建筑安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建筑材料的质量。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其原材料的质量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确保建筑施工时其质量符合标准,进而保障整体建筑的安全性。

1 砼检测技术的重要作用

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因此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需要在使用混凝土原材料之前对其质量进行测试,以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施工标准。首先,混凝土检测技术可以使施工人员了解每种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特点,从而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使用和维护提供重要参考。其次,在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验后,施工人员可以在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将加工好的混凝土原材料按科学的比例混合,以满足施工项目的实际需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浇筑的投资成本,合理规划工程造价资金的使用。此外,采用科学的混凝土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构件的质量,避免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或变形,确保施工安全。最后,当建设项目完工之后,检验人员可以借助砼检测技术对砼部件的性能进行检验,并获得相关检测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估。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在运用砼监测技术时,必须将检测工作对砼部件的影响降到最低,不能因为检测而破坏砼部件的可靠性。同时,检测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砼检测工作,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靠。

2 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的基本内容要点

2.1 粉煤灰检测技术

粉煤灰是一种燃烧后形成的细小飞灰,粒径在1~100μm内,应主要检查以下指标:其一,细度,粉煤灰应通过45μm的方孔筛。该检查方式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简单有效。其二,需水量比。需水量比指的是粉煤灰掺入混凝土后对和易性的影响,在检查的过程中,应避免操作误差,并将胶砂流动度控制在145~155mm范围内。其三,烧失量,该指标指的是粉煤灰经过燃烧后,飞灰中含有的未被燃烧的物质质量,该质量越大,对水分吸收量越多,同时会吸收水中的添加剂,使混凝土混合过程中添加剂和水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其凝固质量。因此应保证飞灰经过充分燃烧。其四,三氧化硫。粉煤灰中含有的三氧化硫过多时,可能破坏混凝土膨胀效果,影响混凝土混合质量,在检测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硫酸钡重量法等化学方法,来对三氧化硫含量进行检测。

2.2 对碎石的检测

在建筑混凝土原材料中,石子材料主要包括两种,即卵石、碎石。其中,碎石主要是经过人工破碎形成的工程所需要的集料,不过,碎石表面积的比值与体积的比值相对较大,并且混凝土的孔隙率较高,在混凝土搅拌时,需用到的水泥含量相对较多,而碎石表面粗糙,与水泥浆可以产生较好的粘接强度。卵石属于天然集料,卵石表面积的比值与体积的比值相对较小,孔隙也少,不过卵石与水泥砂浆的粘接强度相对较弱,极易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同时,为保证混凝土强度满足建筑施工要求,需检测石子颗粒级配,以确保石子的颗粒级配与最大粒径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合格的石子颗粒级配可明显降低砂率,降低水泥的用量,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符合标准要求。在石子检测中,要求石子的最大颗粒级配小于钢筋净距的0.75,并且石子粒径要小于40mm。对于碎石的检测包括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水率、颗粒级配、泥块含量、含泥量、压碎指标等。其中,碎石的颗粒级配需连续、均匀,针片状颗粒含量需小于15%,泥块含量需小于0.5%,含泥量需小于1.0%,压碎指标需小于20%。

2.3 砂砾检测技术

砂砾是混凝土中的细骨料,其质量对于混凝土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其质量占混凝土质量的60%~75%左右,直接决定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对砂砾进行检验时,首先应检查其细度,砂砾按照粒径的不同,分为四个层次,使用细度模数表示:粗砂范围为3.7~3.1;中砂为3.0~2.3;细砂的2.2~1.6,特细砂1.5~0.7。在混合时,一般使用不同细度的砂砾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使用。其次,对砂砾进行表面强度的测试,其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6。最后,对砂砾中泥土含量进行检测,泥土含量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影响,一般情况下,其含泥量应不大于2.0%。在制作混凝土时,人工砂的细度模数一般在2.4~2.8之间、天然砂砾的细度模数在2.2~3.0之间的混合效果较为良好。在检查砂砾质量时,同样应对砂砾中的云母含量以及砂砾的硬度和密度等进行检测,确保其达到相应标准。

2.4 对外加剂的检测

混凝土外加剂可明显缓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为保证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要求,需检测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比如,检测减水剂时,需制作添加减水剂的混凝土混合料和没有添加减水剂的混凝土混合料;检测混合料坍落度时,需明确减水剂的性能是否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同时,在检测混凝土外加剂的减水作用时,需应用新鲜的水泥,还需要保证水泥的湿度以及温度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要求。混凝土外加剂的检测项目还包括 pH 值、密度、含固量、净浆流动度等。

2.5 掺合料质量检验

混凝土由于功能需求不同,会在混合的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掺合料,其中包括粉煤灰、矿渣、氧化镁等不同用途的添加剂。在对此类掺合料进行质量检测时,应查验材料的生产厂家、材料的品质检验结果、批号等。在检验时,一般以连续供应的200t为一个检验批次,不满足该重量时,按一个批次进行检验。在检验中,烧失量、三氧化硫含量等较为重要,其对混凝土质量影响较大,应提高检验的精准度。一旦对质量检验结果存在争议时,供货方和采购方应向省级以上的质检机构申请仲裁检验,确保质量检验的准确性。

3 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的实施步骤流程

第一是材料取样操作。材料取样环节是混凝土试验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实施步骤。如果材料取样环节存在样本覆盖率不足或样本代表性差的缺陷,将对后续混凝土性能测试的全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材料试验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和监督混凝土试验样品取样的环节过程,有效防止试验材料取样误差的后果。第二是对检测数据进行汇总,控制检测操作误差。现阶段,工程材料检测人员已经能够使用智能软件对各种检测数据进行自动汇总和处理,充分体现了智能软件平台在保证材料取样准确性、汇总和处理材料检测结论方面的良好实用效果。材料检验人员应建立具体检验数据库,并将采集的抽样结论数据完整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自动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可以帮助检验人员获得良好的检验结果,有效避免混凝土性能试验数据中的缺陷或错误。第三是准确掌握材料检测的空间环境因素。空间环境湿度与环境温度因素都会明显影响到混凝土检测效果,因此决定了检测工作人员务必保证准确控制与调节空间环境数据指标,保证检测空间环境能够满足环境温度与湿度的适宜性标准。混凝土检测的工作人员应当善于运用智能化传感仪器来自动测试检测空间环境特征,通过开展智能化的传感数据收集与处理操作来保证混凝土样本不会发生受潮或者性能改变后果。

4 混凝土检测技术应用质量控制措施

4.1 完善检测方案

完善的混凝土检测方案是保证检测结果有效性和准确性的重要依据。在开展具体检测工作之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施工工艺、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人员素质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应性检测方法和检测方案,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方面,在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测试成本。应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设置试验过程和取样位置,以保证试样的代表性,并结合混凝土的热膨胀和冷缩性能,科学设置试验时间。例如要结合混凝土的具体强度,对回弹仪型号、规格进行科学选择,强度在C60以上的混凝土需要利用高强度回弹仪进行检测,并对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

4.2 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检测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因此,检测公司需要对检测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检测技术,坚持科学、真实、可靠的检测结果。另外,为保证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项建筑材料所需试验的参数规范。检测公司可定期组织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不断地对每位检测人员进行能力验证,培养相关人员严谨、公正的工作作风,提高综合素质,使检测人员能及时掌握先进的建筑材料检测技术。材料试验检测人员对于自身具备的业务能力素养必须要积极进行提高,认真遵守目前通用的混凝土测试性能标准,确保材料检测人员能够深刻认识混凝土性能测试工作的重要保障作用。材料检测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积累宝贵经验,运用科学手段与方法来应对混凝土检测工作。现阶段的材料检测人员还要积极学习与尝试智能化检测仪器的操作使用过程,运用智能化仪器手段来取代人工检测手段。建筑施工材料应当能够通过专业性的工程材料性能检测工作,充分确保建筑施工材料本身不带有毒害性,不会威胁或者伤害到建筑使用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

4.3 做好现场施工检测技术的应用

影响建筑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很多。为了在工作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建筑行业现场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检测技术的应用,操作应专业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而不仅仅是补救。例如,检查员最常用的回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现场施工检测技术的实施。然而,由于回弹法用于检测混凝土强度,因此它过于依赖于回弹仪。因此,在购买回弹仪时,必须选择性价比高的仪器,以有效提高检测值的准确性。另外,回弹法检测后,应收集和分析工程的基础数据,并对被测结构的所有内容,如设计参数、混凝土材料、结构等有清楚的了解,这些都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尽量避免出错。混凝土的强度参数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它关系到检验现场的施工质量以及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因此,混凝土强度检测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施工环节,要对此高度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全方位地监控和测量混凝土的强度,积累测试经验,保障建筑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

4.4 积极推动检测技术革新

为了提升砼检测技术和施工质量检测标准,需要对技术创新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全面优化检测技术。目前所使用的检查技术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如果使用钻芯法和回弹法将对已固化的砼部件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影响部件的完整性与美观性。因此施工人员需要等待检测工作结束之后,对该部件进行二次浇注,一方面提升施工成本,另一方面还影响了施工进度。而使用超声波检测法检查砼部件质量时,尽管不会对砼部件造成物理损伤,但是这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会受到砼原料质量以及钢筋质量的影响,因此无法大范围应用。在这种背景下,施工单位想要提升砼检测技术水平,就需要对目前常用的检测方式进行改进,令检测人员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开展砼检测工作。同时要加大研发力度并积极引进国际上砼检测先进技术设备,让检测人员可以在不破坏砼部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检测,同时提升检测技术对于外部因素的抵抗能力,促进砼检测技术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经济发展新时期,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强化对混凝土检测技术的综合性研究,强化技术水平提升,能够为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提升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优化施工效果,对施工质量隐患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保障工程质量的进一步完善,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林侨木.关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混凝土真实可靠性分析[J].河南建材,2018(4):453-455.

[2] 吴燕.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相关质量控制[J].大众标准化,2020(22):255-256.

[3] 胡淑华 . 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检测中回弹检测方法应用 [J]. 散装水泥,2020(6):20-22.

[4] 陆平.建筑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的重要性及技术分析[J].建筑与装饰,2019(7):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