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有哪些分类和检测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5
/ 1

贫血有哪些分类和检测方法

胡莲洁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贫血较为多见,孕妇、儿童等易出现贫血。贫血有哪些分类呢,应当如何检查呢,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一、贫血的分类

贫血,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全身血液中血红蛋白(Hb)浓度降低的一种病理状态。它可由不同的机制产生,故贫血的分类可以根据其病理生理机制来进行,即红细胞丢失过多、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红细胞过量流失型贫血的机制通常与急性或慢性血液流失有关。急性流失贫血通常由一些突然的、大量的出血事件导致,例如,由于严重创伤、手术或某些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等引发的出血。在这种情况下,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从而导致贫血的发生。反之,慢性流失贫血则常常与连续的、少量但频繁的出血有关,这些出血可能来自消化道、子宫等部位,或者由于寄生虫感染、痔疮等引起。

2.红细胞过度破坏型贫血涉及到红细胞内在缺陷或外在因素导致的红细胞过度溶解。红细胞外在因素可能包括各种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这些因素可直接破坏红细胞,导致其功能失常或死亡。例如,大面积烧伤、化学中毒、蛇咬或蜂蜇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红细胞过度破坏。另一类红细胞破坏过度的情况涉及到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这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生成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导致红细胞过度溶解。然而,红细胞内在缺陷型贫血则通常涉及到遗传性疾病,如血红素异常、珠蛋白异常、红细胞酶缺陷以及红细胞膜异常等。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存在某种基因缺陷,导致红细胞的生成、结构或功能异常,从而引发贫血。

3.红细胞生成减少型贫血,通常因为造血材料的缺乏或者利用障碍以及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材料缺乏的常见情况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这是因为维生素B12或叶酸不足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生成,或者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这都会限制红细胞的正常生产。另一方面,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通常涉及到一些疾病,如原发性或继发性骨髓衰竭,它们会直接影响到红细胞的生成。

、贫血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1.血常规分析:血常规分析是检测贫血的基本步骤,它能提供关于血液中特定成分的重要信息。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含量(MHC)、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参数,都是评估血液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

2.涂片镜检:涂片镜检是一种重要的血液检查方法,用于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涂片镜检分为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涂片。外周血涂片主要是检查红细胞的形态是否异常,骨髓涂片则是为了评估骨髓造血功能和细胞成分比例。

3.涂片染色法:涂片染色法主要应用于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内部的网状结构可以通过特殊的染色方法显示出来。

4.生化方法测定:生化方法测定通常用于诊断特定类型的贫血,如地中海贫血。此方法主要用于分析血红蛋白的电泳模式,以便确定其类型和组成。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铁蛋白、维生素B12、叶酸等成分的含量,以帮助诊断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等。肝功能和肾功能的生化检查,也是诊断贫血病因的重要辅助手段。

5.细胞遗传学检测:贫血有时可能与某些细胞遗传疾病有关,这时就需要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例如,对于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都异常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以便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细胞贫血等特殊类型的贫血。

诊断贫血的过程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检测方法。例如,如果一个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含量低,但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目正常,这时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更多的血液生化检查,如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叶酸等检测,以便更精确地诊断贫血的类型和病因。如果这些测试结果还不能确定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骨髓活检或遗传测试,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贫血的病因。总的来说,诊断贫血是一个包括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和各种实验室测试在内的复杂过程,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