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措施

吴晓春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第二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双减成为了教育领域共同研究的话题。为了促进新课标、新要求的落实,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加强对教学创新思考,基于双减政策为导向优化数学作业设计,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知识,发挥作业巩固与提升作用,实现提质增效。基于此本文专门针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各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所设计的作业形式单一,未能发挥作业设计价值,而数学作业设计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为了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发挥作业设计作用,教师应加强作业创新思考,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双减政策落实。借此为学生构建高结构的认知成长环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借助生活元素优化数学作业设计

小学生认知并不成熟,习惯以直观的方式观察获取知识,在传统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主要根据课堂内容设计作业,很多学生在不理解知识的情况下并不能够高效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令学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能够简化作业内容难度,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知识,并高效的完成教师设计的作业,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在作业设计中融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基于生活视角探究知识,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减低作业难度,促使学生积极投入作业探究知识,在探究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与感受,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提升。例如在讲授“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这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够有效理解这部分知识,其主要在于学生没有植树经验,而抽象想象能力也较弱。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完这部分知识后为学生布置生活作业,借助生活事物或者是玩具模型让学生开展植树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乐高代替树苗,让学生能够演绎两端不栽、一端不栽,或是两端都栽的情境,最终将不同情境拍照上传到作业群中,在观看图画作业的同时帮助学生深度了解树与间隔的关系,进一步了解植树的空间布局,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使学生掌握生活知识,进而掌握树与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实现了数学作业的优化,巩固了课堂知识,同时丰富了学生生活经验,递减了数学知识学习难度。

二、注入趣味性元素优化数学作业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学习中往往不能严格的要求自我,很多时候学习态度较为消极,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注入趣味性元素,借此吸引学生积极地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投入知识探究中,实现作业优化设计。例如在讲授“可能性”内容后,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知识为学生布置趣味性作业,让学生运用课后时间在家庭中组织摸球游戏,借助游戏活动组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这个游戏操作简单,趣味性十足,学生可以与家长或者同学一同开展,在游戏之前需要准备1个红色球和3个白色球,将4个外形一致的小球放到一个纸盒中,在完成准备工作后开展摸球游戏,每一个人每次可以拿2个球,将每次拿球的结果记录下来,根据多次摸球游戏结果,对可能性进行验证。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准备2个红球和2个白球开展摸球游戏,并将每次的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感悟公平的结果源于公平的基础,在游戏的助力下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与快乐,实现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三、融入实践元素优化数学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传授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但是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传授,却忘记了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导致学生了解知识但是却不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丧失了数学教学的意义。为了能够突破这一教学困境,小学数学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中注入实践元素,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进一步提升,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吸收,实现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例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教师可以根据这部分内容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收集家庭中的长方体与正方体,让学生开展解剖实验,突破教学难点,辅助学生解决侧面积问题。在实践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纸箱沿着边线进行拆解,最终将立体的箱子拆分成为六个平面图形,并让学生将六个平面图形再次组合成为立体图形,借此促进学生空间想象思维发展,在不断地操作中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知识点,使学生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四、借助现代元素优化数学作业设计

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需要突出作业设计的时代性,能够满足学生探索需求。现代信息技术备受学生青睐,很多小学生习惯运用手机、平板学习与游戏,这为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提供了新契机,基于学生开放思维、乐于表现以及追求关注的心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数学作业,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功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积极性,实现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例如在讲授“圆柱与圆锥”后,教师可以基于其公式设计信息化作业,基于“底面周长”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制作一个易于拆解与组合的圆柱体,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借助手工制作帮助学生理解底面周长与展开图的一边之间的关系,降低知识难度,并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作业成果,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挥信息技术应用优势,促使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需要充分考量学生身心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优化作业设计,设计多元作业类型,使学生创新素养、思维能力、生活经验、实践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全面提升,实现作业优化设计,推进双减政策落实。

参考文献:

[1]孙燕.减负增效,提升素养——"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 2023(1):59-61.

[2]侯步云."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