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益胃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有效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中药益胃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有效性探讨

周洁  李林奇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711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益胃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科收治的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4例,用抽签方法分成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应用益胃健脾汤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用药)。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泌素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A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获得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P<0.05)。结论: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中药益胃健脾汤可显著改善疾病症状,同时有效调节胃肠功能,进而帮助患者获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益胃健脾汤;症状积分;临床效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局部慢性炎症和腺体萎缩为主要特征,能引起胃部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该疾病病情容易反复,也容易因为病情控制效果不理想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癌变风险[1]。西医治疗此疾病主要是以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灭杀幽门螺杆菌为重点进行用药,患者因为长时间容易依从性不高。中医参与该疾病治疗有不良反应少、本标兼顾的优势。针对于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益胃健脾汤能帮助患者健脾补气、行气止痛,促进临床症状缓解,坚固调理胃部功能[2]。本研究分析了中药益胃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有效性,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信息

研究对象:我科收治的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4例,研究时间:2022年3月~2023年3月。将纳入的88例患者用抽签方法分成两组,分别是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内有男性26例、女性21例;病程2~8年,病程均值(2.49±1.35);年龄28~67岁,年龄均值(47.36±3.76)岁;严重程度:5例重度,20例中度,22例轻度。对照组内有男性25例、女性25例;病程2~9年,病程均值(2.97±1.46);年龄30~68岁,年龄均值(48.89±4.03)岁;严重程度:6例重度,19例中度,22例轻度。两组的各项基础信息资料进行互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选择的药物和用药方法如下:奥美拉唑,以每次20mg的剂量口服,每天服用2次;克拉霉素,以每次0.5g的剂量口服,每天服用2次;阿莫西林,以每次1g的剂量口服用药,每天服用2次。

研究组采用中药益胃健脾汤治疗,方内药物组成有炙甘草6g、法半夏10g、大枣10g、炒白术10g、白芍15g、党参15g、茯苓20g、丹参20g。加减用药:频繁嗳气患者加15g旋覆花和10g赭石、腹胀明显加10g厚朴。以上药物用水煎制,留药汁400mL,指导患者每天服用1剂,早晚服用。

两组患者均完成3个月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价中医症候积分,包括食欲不振、嗳气反酸、胃脘灼痛,根据严重程度计0~3分,症状更严重则分数越高。在治疗前后帮助患者检测GAS(胃泌素)和水平。

综合考虑病情变化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证实病灶消失,为显效;患者症状减轻,胃镜检查明确病灶减轻,为有效;患者的疾病症状、各项检查结果无变化,为无效[3]。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相加。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组别

例数

时间

食欲不振

胃脘灼痛

嗳气反酸

研究组

47

治疗前

2.26±0.34

2.62±0.37

2.57±0.36

治疗后

0.37±0.20

0.45±0.25

0.50±0.27

对照组

47

治疗前

2.29±0.35

2.60±0.33

2.55±0.34

治疗后

0.98±0.31

1.11±0.29

1.22±0.30

t组间治疗后比较

3.029

2.368

2.893

P组间治疗后比较

P<0.05

P<0.05

P<0.05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GAS水平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GAS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A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GAS水平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7

108.62±8.22

62.89±4.37

对照组

47

109.49±8.31

80.13±6.75

t

0.193

12.384

P

P>0.05

P<0.05

2.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获得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P<0.05)。见表3。

表3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GAS水平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7

27

18

2

95.74%

对照组

47

20

19

8

82.98%

χ2

6.137

P

P<0.05

3讨论

慢性胃炎是广大群众高发的疾病,近年来也有明显的患病率增长趋势。慢性胃炎的类型较多,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其中较为多见的一种,该病发生原因和患者不良作息习惯、饮食以及自身免疫等有关[4]

西医方面治疗该病是采取对症策略,营养质子泵类抑制药物来对胃酸分泌予以抑制,选用抗生素消灭幽门螺杆菌,再配合胃黏膜保护剂提高临床效果。西医疗法复发概率较高,长时间用药也可能产生耐药性,副作用也需要考虑。而中医在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有安全性高、整体疗效满意且能够调节机体功能的优势。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痞满”“胃痛”、范畴,疾病属本虚标实,脾胃虚弱是最常见的证型,和感受外邪、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原因密切相关,各种原因造成脾胃升降异常,造成气滞血瘀、湿邪内盛,导致胃失温养,引发胃痛痞满。治疗方面通络活血、温胃散寒是重点。研究中的研究组采用中药益胃健脾汤治疗,其内党参能健脾、生津兼顾益气补中;白芍能调理经脉、止痛敛阴;白术可利水燥湿、益气健脾;大枣有滋阴补阳效果;茯苓可健脾祛湿;法半夏能化痰燥湿、理气健脾;甘草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作用;丹参能化瘀活血。方内药物有配伍,能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缓急止痛[5]。研究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A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中药方组既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同时也能调节胃肠功能,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中药益胃健脾汤可显著改善疾病症状,同时有效调节胃肠功能,进而帮助患者获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尹航.健脾益胃祛湿汤联合胃三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5):107-109.

[2]周非男,王翼洲,杨辉,商娟娟,杨勇,祝永福.健脾消萎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3,29(3):590-596.

[3]李燕维,刘斌,夏培培.温胃健脾活血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3,16(1):70-72.

[4]张华峰,魏星,张杨.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机制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23,44(6):808-810+814.

[5]王敬斌,王淑娴,蔡英剑,陈卫红.健脾和胃化浊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胃肠激素、氧化应激状况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3,34(9):1229-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