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观察

李芳

达州市通川区新村乡卫生院       四川达州        635067

【摘要】目的:研究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2022年1月的6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一组作为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止嗽散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感冒后咳嗽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感冒后咳嗽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患者比单纯使用止嗽散治疗的效果更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也更少。

【关键词】穴位贴敷;止嗽散;感冒后咳嗽;治疗效果

感冒后咳嗽是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经常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或发热等疾病后产生[1]。当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其他症状消失时,患者的咳嗽症状却经常迁延不愈,严重时,患者的咳嗽症状能持续一两个月。感冒后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除了咳嗽,还会有咽喉干痒和白色痰液。现今,感冒后咳嗽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有医生认为可能和炎症反应、呼吸道反应、环境等因素有关,但是感冒后咳嗽患者经血常规、胸片、C反应蛋白检查后,患者的检查结果都未出现异常。据有关调查发现,大约20%左右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会发生感冒后咳嗽症状,在流感发生的季节,患者发生感冒后咳嗽症状的几率还会升高,最高可达50%的患者[2]。对于感冒后咳嗽患者的治疗,西医常用抗过敏、镇咳或激素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大多数患者的治疗并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而在中医史上的记载中,却没有感冒后咳嗽的有关记载,现代中医师只能根据感冒后咳嗽的症状,将其归纳于“外感咳嗽”。本次研究将对6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实施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并观察其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6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对其实施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将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2-56岁,平均年龄(31.28±2.50)岁;病程5-14天,平均病程(9.15±1.39)天。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11-58岁,平均年龄(31.61±2.28)岁;病程4-16天,平均病程(9.27±1.73)。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可研究。

选入标准:符合感冒后咳嗽的诊断标准;能正常交流。

排除标准:治疗部位有过敏者;孕妇;正在哺乳期的女性;有其他严重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服用止嗽散治疗,包括紫菀、陈皮、白前、桔梗、甘草、百部、荆芥等,其中白前取20g,百部和紫菀取15g,桔梗和荆芥取10g,陈皮和甘草分别取12g和3g。将以上药方每天煮一副,煮出来的药汁分两次服用。治疗两周后,根据感冒后咳嗽患者的治疗情况减少用药。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了穴位贴敷治疗,将肉桂、细辛、麻黄、白芥子捣成粉末,按照1:2:2:2的比例配制,再将适量的热姜汁和凡士林倒入,搅拌成糊状,再将其搓成药丸状固定在胶布上。对感冒后咳嗽患者的治疗部位皮肤进行消毒后,将固定了药丸的胶布对准天突、大椎、肺俞等穴位进行贴敷,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贴敷不同的时间,十四岁以下的患者只需贴敷两三个小时,十四岁及以上的患者则需贴敷四五个小时,治疗两周后,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感冒后咳嗽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中华医学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来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头痛、心悸、恶心等。分析两组感冒后咳嗽患者的总有效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来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当咳嗽和其它临床症状消失,并且两星期后未复发,说明患者病情痊愈;当咳嗽和其它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说明患者病情好转;当咳嗽和其它临床症状没有出现缓解或出现加重,说明患者病情治疗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进行计算,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感冒后咳嗽患者的总有效率

经两组感冒后咳嗽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痊愈或好转的人数比对照组多,所以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感冒后咳嗽患者的总有效率(n/%)

组别

痊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实验组(n=30)

18(60.00)

10(33.33)

2(6.66)

28(93.33)

对照组(n=30)

12(40.00)

8(26.66)

10(33.33)

20(66.66)

χ2

6.666

P值

0.009

2.2对比两组感冒后咳嗽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两组感冒后咳嗽患者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很少,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感冒后咳嗽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头晕头痛

心悸

恶心

总发生

实验组(n=30)

0(0.00)

2(6.66)

1(3.33)

3(10.00)

对照组(n=30)

2(6.66)

4(13.33)

5(16.66)

11(36.66)

χ2

5.962

P值

0.014

3.讨论

感冒后咳嗽是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这种并发症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而且迁延不愈。中医认为感冒后咳嗽是由外感六淫侵犯肺部,再经治疗后,余邪未尽,肺气不清导致的咳嗽。西医则认为感冒后咳嗽可能受炎症反应、呼吸道反应、环境等因素影响。有研究发现,西医对感冒后咳嗽患者使用抗过敏、镇咳或激素等药物治疗,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3]。中医治疗感冒后咳嗽患者则以宣肺、顺气、疏风等治疗为主,通过止嗽散治疗来达到疏风止咳的效果,再对感冒后咳嗽患者的穴位进行贴敷,让中药通过穴位进行吸收,不但能发挥药效,还能促进穴位特殊功能的发挥[4]。止嗽散在清代名医程钟龄的《医学心悟》中就有记载,药方中的紫菀能够帮助感冒后咳嗽患者止咳化痰,桔梗能开宣肺气止咳,白前能降气化痰止咳,还有荆芥、陈皮、甘草对患者的症状都能起改善作用[5]。穴位贴敷治疗则最早出现在1300年前的甲骨文中,《五十二病方》是记载了贴敷治疗的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穴位贴敷治疗是融合了药物、经络、穴位为一体的治疗手段,通过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将中草药制成剂敷在感冒后咳嗽患者的皮肤穴位上治疗。穴位贴敷治疗不但治疗效果好,还有着安全、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

本研究中,通过对对照组感冒后咳嗽患者单独服用止嗽散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发现单独服用止嗽散治疗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低(P<0.05);实施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的感冒后咳嗽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也更少(P<0.05)。说明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患者的效果更好,能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患者来说更加安全。

综上所述,对感冒后咳嗽患者实施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更加安全,治疗效果也更为显著,应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峰,王莉. 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效果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9):174.

[2] 李颖,王德超. 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1):1289-1290.

[3] 朱士红. 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效果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4):183,185.

[4] 江莉. 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评价[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4(17):145-146.

[5] 刘国荣. 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效果分析[J]. 饮食保健,2019,6(12):80-81.